夜已三更,窗外月朦胧,西风鸣络帷,不许愁人睡。深夜独倚栏杆,细数落花,深忆六年同学情缘,夜暮暮沉沉,泪水顺脸颊流下,划破时间的浩瀚汪洋。
六月,教学楼前的樟树叶绿的发亮,隐藏在叶间的蝉不知疲倦的歌唱,随着最后一道下课铃打响。“铛—铛—铛—”讲台上的班主任忽然站起来,脸色苍白,撑着讲台的手轻轻发抖,声音颤颤“孩子们,时间到了,再,再—”她哽咽了,说不出话。我看见她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她抿抿嘴,转过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几个大字“同学们,再见,珍重!”然后失力地靠在墙上,呆呆地望着窗台上那条同学们一起养了三年的金鱼……同学们沉默着,安静地在座位上收拾东西,我看着桌上厚厚一本同学录出神。
依稀记得六年前,我们相逢于这个班,在绿树成荫的盛夏时节。于是相知,相识,相互见证成长,校园内的那一片蓝天,记录下我们的点点滴滴。操场上那条水泥道,是我们成长的足迹。教室后墙满当当的奖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荣耀……“呜—”
不知谁先哭了出来,呜呜咽咽断人心肠。满眶热泪随之落下,不小心抿了一滴到嘴里,啊,原来离别的滋味,苦的发涩。讲句有点傻气的话,我以为我们不会分开。
六月,知了的叫声有点聒噪,墙角的栀子花次第绽放,开得放肆,开的灿烂,在阳光下灼灼其华。
——最终还是分别了
离别的滋味,呜呜咽咽断人心肠
毕业了啊,屋内的人各奔东西。不会再和我一起奔跑在跑道上;不会再与我看同一块黑板;不会再用笔盖轻轻戳我的背,和我一起解那复杂的数学题;不再……满目遗憾。
生命是终将荒芜的渡口,而离别的人们,是否还能见到?
离别苦涩入人心,六年情缘难放下。蝉鸣依旧,人不再。
离别的滋味-记叙文550字相关内容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入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写活动怎样防止“三老病”_怎么写记叙文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参加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写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集会……也就成了我们记叙文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说,同学们总以为写活动最容易,把现成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成了。问题就…
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
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_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