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记叙文

吕梁的春节-六年级叙事作文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8

按照吕梁的传统规矩,春节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是冬天里人们最忙的时候了,虽然在二十三之前,人们也为春节做了一些准备,可是这天人们也不闲着,上午打扫房间,下午买年货。腿累得像灌了铅似的一样沉,真想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但是再累也挡不住人们对春节高涨的热情和喜爱。各式各样的商店很早就开了门,早晨街上还没几个人,感觉十分凄凉。可是一到正午,人们吃完午饭就动身到各种商店买年货,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人多的像黑色的蚂蚁群一样密集,一不留神就可能在这人群中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大人们走街串巷,又是买新年时穿的衣服,就是买过年时吃的用的,小孩们也要跟着大人们东奔西跑来帮忙。

腊月二十三过后,除夕眨眼就到了,赶吃年夜饭之前,必须把春联、窗花贴好,好烘托出出春节的热闹气氛来。贴完之后还要放鞭炮,据说是为了赶走年兽,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家乡的中秋节-小学生优秀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8

中秋明月圆又亮,中秋月饼甜又香。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感受回味有趣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来历可不得了!想要了解,就要去听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

相传,在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西王母送给他一瓶仙药,喝下便能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离开妻子嫦娥,便和妻子把药藏了起来。八月十五这天,居心不轨的弟子逢蒙趁师父不在家,逼迫嫦娥交出仙药。于是,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到仙药,自己喝了下去,带着玉兔飞上了月亮。

之后,后羿每逢八月十五这天,都会带着月饼、桂花酒独坐门外,遥望月亮,追忆自己的妻子。这便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饮桂花酒、赏月、祭月的习俗。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记叙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8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暑假里,我不经意翻开一本书,名叫《绿山墙的安妮》,一读起来,我便忘乎所以,沉浸在书海的世界里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正巧,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想托亚历山大·斯凡塞太太从孤儿院领一个男孩,但她带来的却是这个长满红色头发,满脸雀斑,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的小女孩。他们兄妹俩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领养了安妮,安妮就这样住进了美丽的绿山墙,他们一起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安妮情感充沛,富有想象力,在和马修第一次见面时,在去往绿山墙的路上,安妮看见了“巴里的池塘”就改名为“闪光之湖”;安妮为人乐观,直率善良,安妮乐观积极的性格,赢得了马瑞拉和戴安娜等人的喜爱,还赢得了巴里太太和林德太太的喜欢;安妮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女王学院毕业,并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奖学金。

除了安妮的闪光点外,故事中还写了不少安妮的趣事。比如请戴安娜来喝茶,结果把葡萄酒当作紫莓甜酒给戴安娜喝了,结果戴安娜喝醉了。再比如马瑞拉,请阿伦先生和他的太太喝茶,安妮把止痛药当成了香草精放进了蛋糕里。虽然她不断闯祸,却也不断地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

《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8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书——《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能知道,这是一本科普书,准确的说应该是科技博览更贴切。书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插画,一下子便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那几天,我一有时间就会看这本书,可以说是手不释卷了。

《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的知识十分的丰富,大到宇宙、黑洞,小到细胞与组织,无所不容,无奇不有。每一章的内容丰富而有趣,每一个字都有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以前我听说过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并没有听过星云,星团,是书里告诉了我,并为我一一讲解,它就像一位知识广博的老师,引导我探索科学的秘密。比如:星云是恒星的妈妈,而恒星也是星云的妈妈,地球仅仅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而我们人类就不用说,更是宇宙中一粒粒小小的灰尘呢!

《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还为我介绍了动物之最,植物之最、自然之最、寻找有生机的星球,令人吃惊的人体,五花八门的科学实验,文体艺术趣闻,不管是哪一个,都有它的乐趣,比如动物之最,有最大的动物,最挑食的动物、脚最多的动物……所以你对哪一个更感兴趣呢?快来和我一起来看书吧!

只有勤奋才能实现梦想-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12:39

梦是人们对迫切期盼得到的东西的一种虚幻的展现。就像王葆做的那场梦——一场关于“宝葫芦”的梦。大多数孩子和王葆一样,做梦都盼着能得到宝葫芦:被一道数学题折磨了老半天动不了笔,只一眨眼的工夫它就写出了答案;只能隔着一扇窗户与心爱的零食相望,它只要一晃脑袋,零食就摆在了眼前;甚至你梦寐以求的陀螺,它也能变出来……

故事的主人公王葆就在一场梦境里遇见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宝葫芦,那个能满足人们愿望的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的葫芦。哦,不,神灯只能满足你三个愿望,而宝葫芦能一直陪伴你,直到你长大成人。真是太妙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两眼放光,想像着作业、家务活不用动手就能够完成,那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青春时光了……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无尽的遐想,我有了一睹为快的冲动。王葆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葫芦后,无论他想得到什么,顷刻间就能出现在他的书包里、家里或手里,甚至是他的嘴里。从此,王葆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这个宝贝。此时的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10:43

暑假里我读了张天翼爷爷写的一本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书《宝葫芦的秘密》,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一次钓鱼时,意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拥有了宝葫芦后,王葆开心极了,他想要什么,宝葫芦就能给他变出什么。不想写数学作业,宝葫芦帮他写;参加科学小组比赛,宝葫芦帮他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想要借书,宝葫芦直接把书变到他的书包里……但宝葫芦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为他增添了许多烦恼。因为宝葫芦只会一味地满足王葆的欲望,却无法分辨对错。比如有一次,王葆和同学下棋,他想把对方的棋子“吃”掉,但宝葫芦却以为王葆想吃棋子,于是把棋子直接变到了王葆的嘴巴里,让王葆叫苦不迭!一系列的乌龙事件,让王葆恨死宝葫芦了,他再也不想要宝葫芦了,于是又砸它,又烧它,想把宝葫芦给消灭掉,但却都没成功,情急之下,他去寻求刘先生的帮助,就在这时,他睁开了眼睛,发现原来是一场梦啊!真让王葆松了一口气。

读完故事,我心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就是:幸好这是场梦!如果现实中真的有宝葫芦,我可不想要,因为它把什么事情都做好,这不是让我们的生活缺失了很多快乐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吃的、用的、玩的,以及各种学习课程,没有哪一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换来,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城南旧事》-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4:5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读完《城南旧事》后,这首耳熟能详的童年歌谣在我的耳边久久回荡。是的,童年往事,最值得追忆回味。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带我们一起去见证了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生活。英子身上虽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但却道尽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书中有英子与疯女人秀贞结成友谊的《惠安馆》;有因林英子生活泛起涟漪的《兰姨娘》;还有英子自我成长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但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与青年小偷相识相遇的《我们看海去》。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这是小英子为朋友“小偷”朗诵的一首诗,小英子并没有因为他是“小偷”就感到厌恶,反而二人交成了朋友,并约定好有一天一起去看海。可有一次,当小英子再去那片草地的时候,“小偷”已被警察抓去了,小英子十分难过。

其实在我们孩子眼里,好人与坏人并没有绝对区别,就像远望大海,海天一色连成一片,让你无法分清楚海与天一样。文中的“小偷”是坏人吗?他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但是由于当时家境的贫穷,他为了弟弟的学费以及带母亲去看病,只能无奈去偷盗。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05:27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700字

我爱看书,特别喜欢看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好的阅读就如一缕阳光,照耀我的心田。

暑假,我迷上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看完此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在书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优秀人物形象。民间故事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神话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书内许多的神话故事,早在民间一代一代地相传,不管是听故事和讲故事都是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娱乐活动,许多美好、传奇的故事伴随着人的一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好的遐想。当我走进民间故事时,我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里有许多精彩传说组成,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

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民间故事,孟姜女和她的丈夫范喜良。洞房花烛之夜,范喜良却被拉去修长城,三个月过去了,孟姜女始终没有看见范喜良回来。于是她去长城找范喜良, 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孟姜女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却得知丈夫早已累死在长城,丈夫的尸骨被填进长城的墙体里。,孟姜女悲痛欲绝,哭了三天三夜,结果把长城给哭塌了,露出了丈夫的尸骨。秦始皇发现孟姜女把长城哭塌了,又见孟姜女的美貌,便要求她做自己的妃子,孟姜女假装同意,找借口说必须得给丈夫好好办一个葬礼,秦始皇立刻答应。随后孟姜女走到丈夫的白骨面前一头撞向长城。

一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读李清照词作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8

她,是一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

——题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亦是她,她的眉头锁住了历史的清秋,她的哀叹从词河的一头踱到了另一头;她的酒杯从来都是饮尽了酒,饮不尽泪与愁;她的裙带从来都是束了又束,却总是宽悠悠。这便是读词的人与品词的人眼中的李清照。没错,即使是达·芬奇的画笔也不可能记下她的笑容。她本应是一盏词坛历史上的佛门青灯,她的舞姿本应是梧桐叶飘摇零落的那一个个梦,风还没来得及碰,便碎了。

然而,飘零的叶纵然有它的萧瑟,我们也不应忘怀它曾经的生机勃勃;散落的黄花纵然有它们的枯瘦,我们也不应忘却它们曾经的美丽妖娆。我们因它们而感伤,仅仅是因为当我们向它们投去目光时,它们已经到了飘零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恰巧是它们的衰落罢了。

李清照,当她的眼泪已经快要干涸,人们才发现了她。于是我们以自己看到的断章为她定格——婉约,抑或是忧愁。只是谁能想到在这之前的她也曾是个欢快的诗人、豪放的词人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是婉约所能定格的吗?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优雅是忧愁所能沉淀的吗?李清照的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词河罢了!她的光芒太短暂,而她带着遗憾留下来的余晖却拖得很长很长,拖到了历史的这一端,让人不无惋惜地深情回味着。

《窗外的萧晓》-小学生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8

三年级下学期,《剃头大师》这篇幽默有趣的课文让我忍俊不禁。它的作者是秦文君。近日,我收到了秦奶奶的获奖新作《窗外的萧晓》,迫不及待地阅读下去。

在散发着新鲜墨香的气味里,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每一篇故事都引人入胜。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篇文章《窗外的萧晓》。胆小懦弱的萧晓,总是被同学嫌弃或鄙视。一次偶然的机会,萧晓路过一座房子,听见窗户里的一个爸爸正在批评一个小男孩,引起了他的共鸣。萧晓和小男孩相见恨晚、互相鼓励。他们踢起了球,你争我夺,生气勃勃。热气腾腾的场面也吸引了萧晓的同学。后来,小男孩被他爸爸叫了回去。但从此后,萧晓天天和同学一起参加锻炼,慢慢地成为一个阳光、勇敢的男生。萧晓十分怀念窗户里的小男孩。终于有一天那所房子的窗户打开了。可是小男孩已经搬走了。他知道了小男孩的名字也叫萧晓。

这是一个和《剃头大师》的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整篇文章好像一幅江南水墨画,笔触随意散漫,没有似锦繁花,却好似春雨飘落大地、润物无声,催生盎然生机。秦文君奶奶清新、朴实的文字,是心灵的甘露,滋润着犹如青涩的小树一般的少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