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暑假,我看了老舍先生的一部代表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这本书反映了老舍先生对当时社会腐败与黑暗的抨击,讲了书里的主人公“祥子”因为生性老实而惨遭当时旧社会的封建黑暗势力的虐待。
《骆驼祥子》主要讲的是“祥子”,而不是骆驼,这一点书中开篇就已经提到。祥子第一次进北平这样的大城市,他是一个乡下娃子,并没有读过书,进了北平只听别人管他叫“祥子”,而并未曾知道自己真的叫什么。
祥子初入北平,经历的不多,所以对生活抱有巨大的信心,祥子开始拉洋车,渐渐的,他有了一个想法:拥有自己的洋车——不受别人的气,不用担心“车份儿”。于是祥子勤劳坚忍,省吃俭用,一天一天的坚持着。不久,祥子终于如愿以偿,买到自己想要的一把新洋车,天天呵护备加。
然而好景不长,他在拉车途中被十来个兵捉了去当壮丁,连爱车也被没收。终于,谋划逃亡已久的祥子抓住时机成功地逃了出来,顺便救出来了几匹“同病相怜”的骆驼,找户人家把它们卖了几个钱,回了日日思念的北平,重新开始了生活,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而祥子的事迹在同行中渐渐传开,大家不由自主把“骆驼”和“祥子”联系到一起,于是就有了“骆驼祥子”。
同样,祥子又凭自己的力量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不幸,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这样的厄运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再也无法燃起生活的信心。他最终选择了堕落,为了报复命运,他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无恶不作,一次次做出令人发指,却又觉得荒唐可笑的行为。
《骆驼祥子》-暑假作文550字相关内容
落日余晖,透过窗户,影影绰绰的光斑洒满书桌,抚摸书页上铿锵有力的文字,感受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额情感与批判。《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的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最后的下场和命运,同时也是旧中国…
手里捧着书心情也跟着里面人物的命运起伏,看到祥子终于买的自己的车时,他轻快地奔跑着,我的心也跟着轻松飞翔。读得结局时又感到压抑悲恸无奈。希望升起破灭,又升起紧接着破灭,最后希望被碾碎,祥子再无与命运对抗的勇气,小福子的死或许是压死祥子的最后…
在一次偶然中,我阅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认识了一个老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他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靠自己过上好生活。但是遗憾的是在一次次拥有和失去后他却泯灭了对生活的信心,自甘堕落,沦为行尸走肉。我不禁思考,为…
《骆驼祥子》读后感200字脑海中不禁思绪万千。祥子,一个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车夫,却不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节俭,他…
近日,我把读过的《骆驼祥子》又读了一遍,可这次读完,与上次读完我的感受大有不同,这次我的感受更深刻了。之前读别的这类书,总感觉很难懂,总要经过阅读大量材料后才明白意图,可这次读这本书,通过老舍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让我明白---黑暗的社会…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老舍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人生,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强大的心境。一个人如果自暴自弃,生活就处处是牢笼,人生就处处是危机。《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怀揣着对城市的期许来到了大城市,祥子最大…
读了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令我的印象颇为深刻的是 贫苦的洋车夫老马儿对祥子说 的那一句 用蚂蚱来比喻个人的话 。老马对祥子说,单个的蚂蚱虽然也能蹦的很远 ,但教小孩子逮住了,用线拴住,连飞都飞不起来 。看着祥子的经历,他不就是一只被线…
骆驼祥子——他象骆驼一样忠厚能吃苦,但是他却没有象骆驼一样能坚持走出那荒芜的“沙漠”。《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描绘的一幕悲剧。故事的主人公——祥子,从乡下到城里来当人力车夫,他一心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奋力拉车,终于买了一辆新车,…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令人不忍卒读的书,那就是《骆驼祥子》。这本书讲述的一个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从农村而来,他努力工作攒够钱买了一辆洋车,但却被人抢走了,之后他的钱也被骗光了,工作也丢了。面临一个又一个的打击,祥子依然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愿…
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你会发现,保卫祖国是保尔的梦想;出海冒险是鲁滨逊的心愿,而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则是祥子的奢望。一位名叫祥子的老北京人在城里带着梦想与激情努力打拼,但最后却自我迷失,逐渐堕落为世上的垃圾,这便是作家老舍笔下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如果祥子出生在当今社会,现在这个社会要比他当时所在的黑暗社会要好得多,各种条件都特别的好,也没有欺诈人的地主,或者是党派之间的纷争,即使是地方大强也很少,而且没有压榨他的人,在这个社会,他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只要成为了一个文化分子,那么不…
假如祥子来到现代,人力车夫早已无影无踪了,祥子必须读书,死记硬背是必不可少的。他必须要学会软下来,找关系,会求人,不然只能做搬运工,成为负面教材。假如不肯改变,凭力气打拼,也要变通。也许老板心血来潮,来视察工作,问:“工作辛苦吗?”以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