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水果,我认为甜西瓜、酸菠萝能算上一大美味,这是止于口感的;而止于心灵的,我却是由衷的喜爱,那就是龙眼。关于龙眼,我有一段朴实闲暇的时光。
在我祖父母的家门前有一棵龙眼树,但我至今不知道是谁种的,因为树的四周除了有一个用网围住的养鸡场外,其它方向都是一幢幢房子,但因为儿时常在那儿摘龙眼,也就默认是我家的了。从远处看,这棵龙眼树威大无比,像一位士兵站军姿,气势十足,那一片油绿的繁枝茂叶又能展现它生机勃勃;凑近看,能够看见叶丛中还沾染了些许浅棕色圆粒,装点着这棵大树。
在龙眼盛开的季节,我们一家在大树笼罩的凉荫下摘龙眼。一阵热气弥漫在树荫下,不过迎面袭来的也有微风,吹拂着我的心灵。首先需要先摘光伸手可得的果实。我绕着大树,寻找稍微低下的龙眼,偶尔因为没看路被石子绊得差点儿倒下,不过依旧收获满满。但我偶然发现一颗我摸不到仅离我手指近得只有十几厘米的龙眼,于是我一跃而起,但大树似乎在戏弄我,看起来近在咫尺的龙眼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够着。于是我想到一个法子:就是借助矮石墙增高跳跃高度。大树似乎被我的毅力感动,我一跃便取之。接着就得用上筐和长叉子。我一般都在下面用篮筐接住掉下的龙眼,我目光注视着爸爸用长叉子摇晃的那一片叶丛,一旦有东西砸下来,我便急匆匆拿着筐子接住,生怕摔坏了哪一颗龙眼。而取上边的龙眼,手够不着叉子也够不着,就得让我父亲爬树,因为这棵树树枝又粗又壮,所以爬树的危险程度较低。只见父亲抓住树的凹处,身子往上一蹬,便上去了,他拨开树叶,摘几颗果实往下扔,不时地喊:“接住哇!”
到了品尝“战利品”的时间,我们一家在大树的怀抱下,边议论家事边吸溜吸溜地吃龙眼。籽和皮全吐到地上,我以为籽与皮或许可以明年再长出一棵树来,那以后岂不是会变成一个树林,龙眼多得摘不完?想想就笑出了声,但是一阵咯咯声打破了我的幻想,可恶!这些不明事理的鸡竟然在啄这些可以长成苍天大树的种子。
如今多年过去了,祖母已故,祖父与我们在城市生活。那些和我作对的鸡已经消失,那棵龙眼大树也已不再结果。但它是我童年的游乐场,承载着我幼稚的想法,朴实的快乐以及纯真的回忆。童年很简单,但有这么一棵龙眼树的陪伴,这将会在我人生星空中绽放最绚丽的光芒。
那段在树荫下的日子-记叙文800字相关内容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入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写活动怎样防止“三老病”_怎么写记叙文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参加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写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集会……也就成了我们记叙文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说,同学们总以为写活动最容易,把现成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成了。问题就…
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
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_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