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时,我们班是最闹的一个班,所以,本应退休的杨老师被学校召回,来教我们班。那时,我在班上成绩一般,特爱拖欠作业。当然,别的科目只是偶尔拖欠,我唯独爱拖欠数学作业。杨老师刚好教的就是数学。你能想象吗?一个学生一年下来交的数学作业连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结果可想而知:家长被叫到学校。我即使被打,也毫不知悔改。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
我不交作业的原因就一个字:懒。我上课积极,思维敏捷,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所以我在数学课,也唯独数学课上认真,举手发言。原因你们或许想不到。只是因为数学课快下课时老师会让没交作业的人站起来。那样子真的很难堪。所以我希望老师会因我的积极,一激动,忘了这件事。可那时没有想到或不肯去想:只要我做了作业,就可以不用站起来了。只不过因为这样,杨老师开始叫我“聪明人”。一个懒惰的聪明人。而让我记得最清楚的那声“聪明人”便是在六年级时,我与老师最后一次见面,那句:“聪明人啊,还有没有欠作业?”那时我很高兴的说了声“没有。”可不知为何,今日想起好想哭。
彻底让我醒悟改变的,是在三年级期末。那次期末考试之后,杨老师特意叫我去办公室,手中拿着我那只有81分的试卷:“聪明人,你完全可以打一百分的可为何没有呢?就是因为你不写作业啊……”自从这事之后。我便暗下决心,痛改前非,认真听好每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小升初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广益数学实验班。
虽然杨老师已不再教我了。而她那声“聪明人”却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时刻谨记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那声“聪明人”作文750字相关内容
酉时,云彩将天空涂抹的瑰丽迭叠,静谧的小城在暮色的笼罩下仿佛已经睡去。空气里的深蓝在一点点的翻滚,上升到天空中,将橘红的霞搅在一起,形成一幅流动的锦幛。那突然显得高而辽远的天空,被大片晚霞覆盖,远处山与天空相接的地方生出了一丝丝暖光。客栈前…
有人说,爱是初春绽放的花朵,爱是盛夏繁茂的枝叶,爱是深秋丰硕的果实,爱是寒冬飘零的雪花。爱,是一份牵挂,也是一份依恋,是一份温暖,也是一份甜蜜。爱·纯洁一个带着甜甜笑容的小女孩站在家门口,她的面前是她最爱的母亲,正带着温柔的笑慈爱地望着她。…
雨后,从房檐上滴下的水滴叮叮呤呤。我的家乡是个雨水丰富的地方。大人们不喜欢下雨,他们讨厌雨后那泥泞的土地,破坏了心情,就不能专心的工作了。可我不一样,那晶莹的雨滴,那朦胧的样子让我心醉。那时,我喜欢坐在房檐下,望向那被水冲净了透蓝的天空,竖…
一道流星划过天际,一个婴儿伴随着哇哇哭声降生了,那个婴儿就是我,当然与流星一同出生这件事是父母告诉我的,那时我就觉得自己特神。毕竟这样的事极少发生,而我也相信平凡的我会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推着单车走在烟雨朦胧的小街上,此时下着细细小雨,小雨…
泛黄的记忆,在流年里穿梭。身边的一切,停了散了变了转了,但追逐还在心中,我就一直不断奔跑……——序小时侯,梦想就像手中的蜡笔水彩,在小小的心中画下无数的圈圈儿。那时侯的梦想很简单,只希望不要永远隔着一扇窗去触摸那窗外的大千世界,只希望一个人…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鉴湖的旖旎而痴迷;不知多少窈窕淑女因鉴湖的莞尔而驻足;不知多少革命先烈因鉴湖的悠久而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共同寻觅历史的足迹,品读那悠悠的鉴湖真情。“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错,在鉴湖情悠悠流传…
被拉长的雨丝在瞳孔里无限放大,直至弥漫了整个世界,打湿了这个季节的繁花似锦。听着这在整个世界绸缪的雨声,颇具一番情趣,她就犹如江南小镇,有一星儿半点的世俗夹杂在其中,却也带着无限娇媚,掺着浓稠的坚毅。它无形,砍不断它在耳旁的萦绕;它无色,抹…
梦境交错,我们曾在梦中邂逅。——题记深秋已至,万物凋零。凉凉暮秋,乍寒还暖。惊得门前大树,轻轻梳理着苍发,不知不觉,缕缕发丝皆落地,只留下哀哀叹息。已是叶落归根,终有归宿。不知是喜,是忧。只是恍惚间觉得,人生路漫漫,蹉跎了时光,蹉跎了自我。…
从小,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书,大家都戏称我家是个“小小图书馆”。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喜欢上书,尤其喜欢翻开书时那种沁人心脾的墨香味……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的黄昏,一杯清茶,一缕书香。看亲情如梦,照亮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品…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竹,你的性格使我感动得悄然泪下……在寒风刺骨的严冬,见一株竹子傲然挺立着,它长得那么青翠,长得那么坚决,那么痛快!它的根,牢牢抓住岩石间的缝顽强生长,它的干,总是那么挺直,力求上进,它的枝,直挺挺的向外伸展,对抗着西北风…
我们校园内种有两棵梧桐树,一年四季是那么美,令人着迷、陶醉。春天的脚步临近,一场绵绵的春雨下过,梧桐树尽情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在地母亲的乳汁。在明媚的春光上长出新生命,那一片片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舒展着,向人民展示它们的活力。显得一派生机。夏…
“爹,回城里住吧!城里医疗条件好。”爷爷木然的摇摇头,用他那嘶哑的喉咙喊出:“不,我就是死也不离开这老屋!”家乡的老屋矗立在一方矮土丘上,砖是爷爷奶奶年轻时自己做的,屋子也是自己盖的,原本火红的砖,现在都已经发黄了。尽管它已历经六七十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