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偶尔出去走一走,转一转,不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吗?
不久前的一个双休日,我正准备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一路上的风景》,可是突然没有了思路。爸爸看到一脸惆怅的我,明白了我的心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咱们一起出去爬山怎么样?”
“好,反正也没有思路,不如出去转转。”我爽快地答应了。
爸爸驱车载着我,驶过市郊,来到三十多里地之外的一座不知名的小山旁,将车停靠在山脚下,我们准备徒步爬山。
当时正值初夏,整座小山植被覆盖良好,满眼的绿意融融。我和爸爸一开始走得很快,但也没有忘记欣赏这沿途的风景。青葱的树木,褐绿的灌木丛,还有点缀其间的五彩斑斓的各色小花儿……爸爸说:“你看,这里的风景怎么样?”我直点头,说:“很美,这下我可有的写了。”爸爸顿了顿,说:“别急,这只是一部分,咱们再往前走。”
没多久,我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继续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的那一块块梯田。梯田里的玉米苗儿刚长出一指来高,有几块田里偶有几个农民正在给玉米间苗儿。爸爸指着正在劳作的农民对我说:“你看那边,那一块块梯田跟刚才的绿树红花相比,哪一个更美?”
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沿途的风景更美,田地有什么好看的呢!”爸爸的脸一沉,说:“你这样理解就太肤浅了。自然风光固然很美,可劳动的人们岂不更美?”
爸爸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呀,风景其实不只包括自然风景,劳动的农民、善良的路人……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呢?
“爸,走,咱们回家去吧,我知道作文怎么写了。”我高兴地说。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思考:读万卷书是一种学习,行万里路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学习语文的课堂还真是广阔无边啊!
爬山学_中考作文600字相关内容
1、化虚为实。例(1):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
【谋胜方略】记叙文写作是中考作文的“主打”文体,也是平时写作训练最重要的任务,而且许多考生也习惯于写记叙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又要求写作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
元旦联欢会班长与主持人有感情的宣读着开幕词:“亲爱的同学们……我宣布元旦PARTY现在开始。全场立即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鼓掌声、音乐声,交接成一曲动听的交响曲。今天,是星期四,再三天就是2016年元旦了,今天就要在我们班级举行元旦庆…
给材料作文是历年中考作文的重头戏,因此它是作文复习的重点。往年考生做这类作文时容易离题偏题,因此它又是作文复习的难点。怎样才能写好给材料作文呢?关键在于读懂试卷中所给材料。给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考生先看材料,然后自己依据材料自行命题作文。因此…
(栏目一)目标定向: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从近几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命题规律来看,虽然较过去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在立意上有所开放性,但都十分强调立意的正确和高深。何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2008年中考(作文题目《又见枝头吐新…
观近年上海中考大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我的成长历程是考试的热门话题:《我也衔过—枚青橄榄》(2000年),《有家真好》(2001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002年),《我想唱首歌》(2003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和《我的视线…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但是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也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
中考在即,考生们对语文卷的作文试题总是特别关注,为有助于学生应对作文试题时发挥出最佳水平,在此提一些建议。接过试卷,首先宜将作文试题浏览一遍。这一瞥不过若干秒钟,却往往能闪现瞬间的思维活动,在心里留下印象。待到回过头来准备应对时就不会感到陌…
材料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的优势,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
[仿真模拟]它躺在心灵的角落里,只愿意接受主人的探访;它是行动的指挥棒,牵引着主人的日常言行;它也是一道不上锁的门,任由主人带朋友来参观。它的名字叫——秘密。其实,个人心中有个人的秘密,群体也可能有群体的秘密;有能够公开的秘密,也有不能公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相传,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次说到晋朝干宝,却将干宝说成“于宝”,一个小吏在旁边更正:“乃‘干宝’,非‘于’也。”杨万里一番查询后,确证小吏说得对,大喜道:“尔乃一字之师;亦告诫吾为人之理。”其实,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一…
中国读书人历来主张“文无定法”。诚然,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但“文无定法,文成而法立”。作为中学生的习作,尤其是需要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写出的考场作文,还是应该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法”。比如:主旨的鲜明、深刻、新颖、集中,材料的丰富、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