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船的作文,描写皮船的作文

一次特别的旅行-读《桦皮船》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1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大多都搬进了城市中居住,越来越少人住在山里、树林中了。许许多多的人都没见过森林、住过深山,更没体验过在那些地方不同寻常的趣事了。

作者薛涛笔下的《桦皮船》一书中,讲述了身居沈阳的乌日在老猎人爷爷托布的意外“帮助”下,乘坐着绿皮火车送托布回老家塔河县十八站,在火车上认识了老太太、驴友姐姐还有李阿哈,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后乌日与李阿哈下了火车,遇见了托布,在大杨树,乌日、托布与李阿哈挥手告别。乌日骑着自行车、带着小狍子在陆地上奔跑,托布驾着桦皮船在呼玛河上飞驰,一路奔向十八站。乌日的车队与托布的船队比赛,那场面是多么温馨欢乐。最后,乌日和托布终于到了十八站。托布的枣红马“红9”之前受惊跑丢了,几天都没回来,今天也回来了。乌日骑着马,送托布死去的猎狗阿哈上山。

当然,薛涛特有的想象和幽默也少不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天马行空和诙谐情趣。比如男孩乌日与棕熊的偶遇,看家犬“铁锤”和小狍子“古然”的对峙……万物被赋予人格,充满灵气,他们或各说各话,或彼此问候,诞生许多有趣的故事。

桦皮船-读书感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7:55

“火车逐渐加速,把乌日带走了,把小站丢进碧绿的树林,路上还有熟悉的人和事在等着他。”合上《桦皮船》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神秘的老林子,流淌的呼玛河,可爱的小狍子,都令人无比向往。

这本书讲述的是小男孩乌日,他的爷爷托布背着亲手制作的、当今难得一见的桦皮船来到城里,这让乌日对传承至今的桦皮船工艺十分好奇,对古老的鄂伦春语言饶有兴趣,对家乡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在一个意外情况下,他带着桦皮船追随爷爷踏上了去往故乡------大兴安岭的冒险之旅。一路上他遇到了“骗子”李阿哈,第一个动物朋友小狍子“古然”,令人憎恶的狗贩子,善良的铁匠卢和他重感情的狗“铁锤”。经历了沼泽救人、森林迷路、车船赛跑等各种磨难,与爷爷时聚时散,一路上感动与欢喜互相交织。最终乌日独自划上桦皮船、骑上了枣红马帮爷爷的把猎犬阿哈送回了“家”。 ??

《桦皮船》-暑假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5:55

今年暑假我用两个星期就读完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桦皮船》,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作者用特有的想象和幽默把我们的视野引向了神秘的大森林,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意外又惊奇无比的故事!

《桦皮船》讲述了爷爷拖布从大兴安岭来到沈阳照顾小男孩乌日,爷爷拖布的到来,打破了城里人乌日平淡无趣的生活。带给他好多惊喜和困惑:他的名字“乌日”是什么意思?爷爷说的森林里的鄂伦春人是什么样的?爷爷的猎人身份和桦皮船也他让充满不解和好奇。于是,爷爷拖布带着他亲手制作的桦皮船,男孩乌日带着对鄂伦春族的崇拜和好奇开启了一段奇妙无穷的返乡之旅。他们乘火车,搭汽车,骑行,驾船·····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和植物。他们穿越海洋,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边疆小镇大大兴安岭腹地十八站,在爷爷拖布的注视下,乌日勇敢面对挑战,独自划着桦皮船到达对岸。跃身红马背,穿过白桦林,向山顶飞奔。经过这次返乡之旅,乌日理解了爷爷,理解了森林,理解了鄂伦春族,理解了原来乌日就是“山”。乌日也从一个胆小懦弱,什么都不太会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自信,无惧挑战的小男子汉。

《桦皮船》-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3:35

万物皆有人格,充满灵气,他们或各说各话,或彼此问候,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桦皮船》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2022年全新的长篇儿童小说力作。作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技艺传承人的真实生活经历为原型,以纯正的儿童视角讲述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携一条桦皮船、一只小狍子,一路北上,奔赴大兴安岭,共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探秘祖国边疆“最后的狩猎民族”的传奇故事。

看一项可能从未见过的传统技艺 --鄂伦春族桦皮船;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鄂伦春人在森林里与动物为伴的生活;一次没有家长陪同的长途旅行--乘火车、划桦皮船从大城市到森林小镇;一种没有听过的语言-鄂伦春语;不太熟悉的动物和植物……

这是一个新奇而又充满意外的故事。像是男孩乌日与棕能的偶遇,看家犬“铁锤”与小狍子古然的对峙等。

《桦皮船》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如乌日与李阿哈在车上相遇,乌日请求李阿哈帮忙垫什一下车票。以行骗为生的李阿哈因一念之慈,竟然答应了乌日。人就是时常有令别人想不到的举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和对人性的肯定。

作者以儿童的单纯和天真去设置情节,寓意其实很深刻,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面对骗子的时候,而当骗子有一念之仁时,恰恰就是骗子获得新生与救赎的开始。小话的最后以李阿哈找到了正经工作为完美落幕。

舟行路上 收获成长-读《桦皮船》有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22:02

这个暑假,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叫《桦皮船》的书。书中爷爷托布和他的孙子乌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爷孙俩做的许多事都一幕一幕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乌日的爷爷托布从大兴安岭来到城市沈阳照顾乌日,同时也带来了个麻烦的大家伙——爷爷亲手制作的桦皮船。这家伙很少见,让同学们十分羡慕,但是却给乌日带来了麻烦。乌日背着父母上了火车,干了许多麻烦事,还差点把带上来的桦皮船搭进去。在老家找到爷爷托布后,爷爷发现猎狗去世,马也失踪了。后来,桦皮船顺水漂走,马儿却回来了。最后,爷孙俩乘着马儿一起回了家。

“河里才是船的家!”是的,这是爷爷在家乡常说的话,也是爷爷在丢了船后说的话,爷爷是十分稳重的,孙子乌日却莽莽撞撞,惹下许多麻烦,但是最后,爷孙俩都齐心向家,并且收获了许多。

乌日——书中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在和爷爷一起回家的途中获得了飞跃性的成长:坚持、责任、担当、友情,这些都在乌日的旅途中一并出现。坚持:即使劳累,也不停下。责任与担当: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友情:救助小动物,成为好朋友。除此之外,还有宽容、沉稳、勇敢等精神与品质,也在乌日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读《桦皮船》后感-记叙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9:43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些课外书,《桦皮船》是我印象最深刻地一本。

《桦皮船》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所写,书中讲述了托布和乌日祖孙二人怀着浓浓的乡愁。乘火车,坐汽车,骑马,驾船,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暴风雨,呼玛河。带着猎犬,枣红马......乌日怀着对美如仙境的鄂伦春族的家园无比憧憬向往与期盼的心情,勇敢地面对大自然,跟爷爷学习生存技能和传统技艺。最后终于到达了彼岸,美梦成真的故事。文中“小孩儿挥起木浆拍打两侧的水面,四周的山峦和林木开始移动回转,一切都动起来了。”读到这句话时,让我感觉自己就是这船上的小孩儿,眼前浮现的是绿的水,青的山,水波儿荡漾,山野上动物在奔跑,多么美的画面!

读了《桦皮船》让我最受影响的是爷爷的朴素,真挚和不厌其烦地教乌日划桦皮船。他让我想到了我的数学老师,我的数学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我们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老师。她在我的学习中给予我孜孜不倦地教导。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是班里最差的一个,妈妈怎么教我也没有进步,连续两次考试成绩不好后,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问我是不是上课没有听懂,我说是的,然后杨老师下课后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内容和解题方法,只要是我不会的都重新讲解给我听。经过一个学期下来,我渐渐地找到了学习方法,成绩终于提了上来。我真的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在此,我也要向教过我的所有老师说声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桦皮船》-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17:4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一条桦皮船,串联起少年一次出门远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桦皮船》以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讲述了鄂伦春人的民族变迁与文化传承,以日常琐事替代了宏大叙事,以儿童视角消解了时代洪流,却令人有种初见驯鹿回首的感动。

爷爷托布从黑龙江十八站来,他曾经是一位鄂伦春的猎人,带来了一条桦皮船,为生长在沈阳城的男孩乌日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呼玛河涨水,冲坏了马圈和狗舍,爷爷的马和狗丢了,爷爷走了。乌日决心带上桦皮船,陪托布一起渡过难关,不告而别的男孩独自踏上了奔赴大兴安岭腹地的列车。

老人托布和众多普通的中国爷爷一样,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从乡来到大城市下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有了爷爷的陪伴,乌日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因为有了会做桦皮船、会划桦皮船的爷爷,平凡的乌日成为了同学们中的焦点人物。托布爷爷却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对故乡的惦念中时常在梦话里说起鄂伦春语,激起了乌日学习民族语言的兴趣。乌日对本民族的认识,正是由桦皮船的实物到桦皮船相关的民族语言,再到追随桦皮船回归呼玛河,最终架起桦皮船回到爷爷的山顶胜地——代表家族与民族之根的“撮罗子”,一路有关桦皮船和祖孙二人的故事,仿佛成就了一段平凡却充满灵性的“呼玛河传”。

桦皮船-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6:52

我们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城市的角落,见惯了街市的喧闹和繁华,或许偶尔适度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来一场有惊无险的旅程对我们成长也很有意义。

读完了薛涛的作品《桦皮船》,让我很受触动,文中讲了一个名叫“乌日”的男孩和生活在大兴安岭深处的爷爷“托布”的故事。在某天假日,乌日摆脱了一个都市小学生被各种作业束缚的日常,和爷爷踏上了返回大兴安岭的返乡之旅。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快乐和有趣的事,可是“托布”的老家“大杨树”发了洪水,“啊哈”生病了,“红9”是一匹马,也走丢了,爷爷只好坐着列车回大杨树,“乌日”也偷偷跟随,可却没和“托布”爷爷在一节车厢,不过在这一路的旅程,“乌日”还是认识了许多人,到了“大杨树”,也长了不少见识,慢慢地收获了成长。

有时在想成长是什么?可能就像在列车站中,“乌日”不小心打碎了老妇人的手机屏,他没有害怕,而是直面错误,敢于承认的勇气,就像我喜欢的,他身上的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行。

这部作品让我在奇妙有趣的故事中感到了一种成长的力量,我们应该给自己插上一颗向善向上的翅膀,拥有爱心,也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勇敢坚毅。

读《桦皮船》有感-记叙文5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7:58

暑假里,我读完了《桦皮船》这一本精品文集,看完这一本书之后,我回味无穷,心情久久都没有平复......

这本书讲述了爷爷托布从大兴安岭来到沈阳,身上带着一条他亲手制作的桦皮船。男孩乌日对制作桦皮船的手艺充满好奇,对鄂伦春族栖居地十分向往,渴望成为在山林中行走的鄂伦春少年。暴雨来袭,呼玛河决堤,托布牵挂着猎犬和枣红马,两人带着桦皮船返回家乡。路上,乌日和爷爷托布走散了。乌日意外遇到了一个名字和爷爷的狗名字一样的人,并和他一起提前下了火车。走了一段后,李阿哈陷入了泥沼。这时爷爷托布出现了,把他拖了上来,并救下了一只受伤的狍子。

他们乘了火车,架船,骑车......人和船总是形影不离,一路上,快乐和悲伤交加。山上的撮罗子历经暴雨,山下的呼玛河奔涌不息。乌日划着桦皮船,驶向家乡,爷爷托布遥望群山,向过去道别。当乌日抱着死去的猎狗阿哈,骑着年迈的马回到森林的山顶,托布一屁股坐下,热泪盈眶,并告诉乌日:“‘乌日’是山的名字,你回到山上,就找到名字的来历了。”

最后,乌日回到了沈阳,告诉全班同学他的名字在鄂伦春语里的意思是山。后来,乌日毕业了,他长大了很多,跟着爸爸妈妈再次重走了回大兴安岭的路,路上,还有熟悉的人和事在等着他……

桦皮船-读书感悟4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9:44

在漫长的暑假里,我读了薛涛先生写的《桦皮船》,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去富裕的那个“驴友”姐姐,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读书。我觉得她很坚定,不会因为别人说她“穷游”而改变主意。她很善良,主人公乌日不小心摔坏了老太太的手机屏,那个代替拖布的“冒牌”爷爷李阿哈也不管,“驴友”姐姐安慰了他,还替他赔了钱。当富裕站到了的时候,她的学生乌日还在睡觉,那已经是上半夜,她并没有打扰他,而是看了他一眼,便提着旅行包走了。

我喜欢的故事是第五章(18)站第六小节。让我感受到乌日渴望成长在山林中自在行走的鄂伦青少年,对世外桃源般的鄂伦春族栖居地的无限向往。红9的智慧,以及它能听懂主人的意思,它也很有感情,分别了这么久,竟然还能记得阿哈,乌日勇敢地骑上了马背,经过树林时我看到一幅插图,马背上的乌日真是一个优秀的鄂伦春青少年!

当然,我还学了不少鄂伦春语:“刨子就是古然,白桦树:查勒巴毛,尼查:小鱼叫刘根儿,比扎:大河塔史赫虎,酷林蛇,卡拉日,枣红马,毛嗷:数木,木罗贝:桦皮船......”

这本书作者辛苦地修改了五次之多,读完这本书,让我收获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