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戏》中的风俗人情美-记叙文1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16:41

鲁迅似乎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他的作品里介绍了许多民间习俗,比如《朝花夕拾》中迎神赛会、满月酒、新年吃福橘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佳作——《社戏》,品味一下其中都展示了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一、习俗文化

“消夏”在我们口语中不常见,许多学生不甚了解。消夏一词,一说“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又一说“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那“消夏”到底有何意义呢?《社戏》一文中的注释是这么说的——“消夏”是避暑的意思。文中提到鲁镇的平桥村是一个离海不远的且临河的小村庄,可见这里夏季比较凉爽,适合避暑。“但在我是乐土:因为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儿’了”,不知道对别人来说怎样,但对小主人公来说是既可以避暑又可以消遣。

“归省”一词出自唐·朱庆余《送张景宜下第东归〉诗“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意为回家探望父母。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说省亲,那“归省”是不是就是“省亲”?“省亲”出自《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有“归家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的意思,故“归省”与“省亲”两者并无大差异,“省亲”又可称作“归省”。

“行辈”又是什么习俗呢?行辈是中国特有的表示家族纵横关系的方式。行,是家族中兄弟长幼次序,表示同辈的横向关系,古人用伯仲叔季顺序为排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辈,指的是辈分,即同一家族中的代次,表示家族各代的纵向关系,辈分不分年龄,如《社戏》中说“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是同姓,是本家。”但那时的我们不用像传统中晚辈必须遵守尊卑礼节,相反而说比较自由,无拘无束,所以文中说“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春赛”即春天举行的赛会,文中“社戏”即春赛的一部分活动。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戏曲中有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角儿。孩子们感兴趣的是老生能翻筋斗,蛇精,黄布衣跳老虎等。

二、民风文化

我们在领略习俗的同时,最应该领略的是平桥村的民风文化。

佛曰:一切皆是缘。缘于母亲夏日归省,我便跟随,又因为平桥村热情待客的缘故,我便有了许多年龄相仿的玩伴,他们除了陪我日常的玩耍外,还有我期盼已久的社戏。正是因为这里的待客之道,才有了一系列的故事。

主人公作为小客人,陪同的当然是年龄相仿的了,中国的待客之道的基本原则是细心安排、迎送礼让、热情相待,而待客原则不分年龄大小,都要遵循以礼相待的原则。比如,“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游戏。”陪我掘蚯蚓、钓虾、放牛,钓了半天的虾照例归“我”享用。小朋友们为了“我”能看戏,又是打包票,又是卖力撑船陪“我”去看那日思夜想的社戏。社戏好不好看我不知道,但是从“我”一个儿童的视觉来看,那晚的戏确实不怎么样,但看戏的过程却趣味无限。为何呢?缘于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

平桥村的小伙伴们充分展现了平桥村的民风,热情、淳朴、善良……“我”非常想去看戏可惜没有船,聪明的双喜想办法而且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在看戏过程中,铁头老生夜晚不会翻筋斗,双喜就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看戏归来,大家提出“偷”阿发家的豆,阿发则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双喜怕多偷后阿发娘要哭骂,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会被骂,想出了对策,不但说明了双喜的聪明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而且也表现了一种纯朴的人情美。

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不仅没挨骂,还有更多的收获:一是罗汉豆,二是六一公公的夸奖。当罗汉豆摆上桌后,“我”却觉得没有“昨夜”的好吃。末尾一再强调“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那夜的豆不是一个人的豆,怀念的也不是那夜的戏,而是看戏的过程,是淳朴、和睦、善良的人们。

三、地域文化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淳朴的民风离不开优美的村庄环境。

文中最美莫过于月夜行舟的景色了,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它刺激了一个孩子的所有的感官,让其醉心于其中。眼观连山,并从孩子的角度给了它一个形象的比喻“彷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而且“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喷薄着生命的活力。“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那“宛转,悠扬”的横笛,那热切的期盼让一个孩子沉醉其中。去的时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让读者也自失在这片梦里水乡,归来时依旧自失在这朦胧的月夜中。小主人公将那飞速的航船比作“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的大白鱼”,这时时提醒读者,作者依旧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

江南的水乡烟雨迷蒙,如诗如画,如梦似幻,藏着梦里的旧时光,那涓涓流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纯粹着人们的内心。

浅谈《社戏》中的风俗人情美-记叙文1600字相关内容

希望,就这样生长-记叙文作文700字

自从高考分数下来后,每天我都在爸爸妈妈的争吵中度过。“不让她复读?”“就让他们再读一年吧!”他们始终在这件事上纠结,可我早就在心里暗自下好“复读”的决心。我正闷闷不乐地坐在卧室里胡乱地翻着我的书,爸爸进来了:“孩子,今年还是去上大学吧!”“…

少年的一段经历-记叙文1700字

少年小岂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经历。小岂过了今年七月的生日就刚好满十八周岁了,可是今年却是不简单的一年。新年伊始,全球爆发了可怕的新冠肺炎,举国上下共同与病毒不断作斗争,人们很少出门,学生们都待在家里上网课。小岂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本来他应该可…

普通人的光-记叙文700字

春天的清晨,清脆的鸟鸣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原本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应该尽职尽责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大街上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人出去,街道上格外安静。“沙沙……”我开窗通风。嗯?谁在楼下啊。是爷爷,我的给爷爷打个电…

远去的村庄-抒情记叙文1800字

当我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手里捧起一抔黄土,倾刻间却化作虚无。我知道,这土地下面埋葬着另一个村庄,有着我童年记忆的村庄。而现在,这儿成了一片布满荒草的原野,我用手拨开一堆发黄的枯草,将手掌轻轻贴在土地上,我依然能感受得到她的温度,她微弱的呼吸…

莫赚“昧心钱”,莫发“国难财”-记叙文800字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闯进人们的生活。口罩成了人们炙手可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各地大小药店里,人满为患,都是奔着口罩去的。人们对口罩的渴求,源自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负责态度。北京市某药店大幅提高口罩售价,口罩售价成倍的上升,因此…

中秋节-抒情记叙文800字

记忆中,无论农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这天,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换上干净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赶集,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回忆那儿时的中秋节。同时,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望与需求。赶…

成长-高中记叙文800字

火热的太阳炙烤大地,路旁的荒草几乎要燃烧起来,空中弥漫着热浪……夏天里总有那么一份赤红窜上心头。午后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把火热的赤浪倾倒入教室。进了教室后,几双眼睛不停地聚焦在我身上又躲开,一阵阴阳怪气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哎呀,这…

关于健康管理-记叙文800字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在选高考志愿时,果断的选择有关健康的专业,例如当下最火的专业-----健康管理,和老师了解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学校之后,在男友与老师的鼓励下,填报了这个专业,不负众望,我收到了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其实我的父…

幸福的小事-关于幸福的记叙文650字

丁立梅说过:“幸福就像风吹过花的心,似乎了无痕迹,其实它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幸福的小事点缀了原本单调的生活,我们被幸福包围,但却常常忽视它。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一角读书天地,此时我正奋笔疾书,漫游于题海中。忽然,只觉鼻子一凉,侧下头一看,鲜红…

观赏马戏团-记叙文作文1500字

通过某位朋友的介绍,有幸可以参观马戏团,我感到这还是一件挺新鲜的事情。在马戏团里,各种动物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对于这些动物明星来讲,日常的生活就像工作中的人类一样,是十分辛苦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似乎哪种动物都缺乏对于艺术献身的精神,当然动物…

教养-记叙文作文1000字

一个人的教养真的是太重要了,如果孩子从小教不好缺失了教养,那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其实最初,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看得特别重。因为自己对于这方面一直做得还算不做,加上年龄也慢慢的大了,成熟了,就更不会做出什么令人厌恶的事情了。可是最近由于舅…

不争第一-记叙文作文1000字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名次所迷惑,但是名次真的就象征着实力么?其实并不是。在生活里,最有感触的大概是学生了。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的孩子都离不开成绩二字。那么成绩带来的荣誉真的有那么重要么?我的曾经的同桌就是学霸级别的同学。我在和他列出之前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