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似乎在每年清明,那蒙蒙的细雨总会如期而至,它给人带来的总是悲凉的。但儿时贪吃的我不懂类似的悲凉,满心全在那清明粿上。
清晨,外婆一早就到山中寻找新鲜无比的清明。一路上,清晨的水露凝聚着,最终释放开来,顺着翠绿的树梢悄然飞向外婆的肩头,清明的香气也似早晨时的精灵,氤氲在山林各处,给予清香于万物。外婆回到家中,用轻柔的语气唤我起床。我睁开蒙眬的双眼,一闻到清明散发的滋味,就明白又能吃到美味的清明粿了。
吃了粿十余年,我一直认为外婆做的是最美味的,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外婆的做法技术娴熟,更是因为它所付出的心思与爱。外婆最开始的工作是拌馅,只见他眉头紧锁,神情专注着注视着芋头,手中的刀颤抖着一上一下,落在菜板上的声音清脆有力,最终把芋头切得整整齐齐,粗细一致。切好后开始和馅,外婆小心翼翼拿起盐罐,一点一点地抖落下去,还时不时蘸一点尝试味道。这样的先不美味就怪了,它可有外婆爱的滋味。
接下来就是蒸清明,做粿皮了。做完这些,外婆便包起粿来。在她手中,仿佛整个清明时节的青草都被他收容,施放清香到每个角落。外婆娴熟地放馅、封皮、做花纹,一气呵成。在桌上的一个个粿绿得深层,深入人心,香气四溢,涌入人心,粿上的花纹捏得细致入微,仿佛浑然天成。我也模仿着尝试做,努力地想追赶上外婆,可每次都不尽人意,形状千奇百怪,外婆每次都笑着说:“乖孙子,不要着急,学要慢慢学,等你再长大一些就能学会了。”阳光从烟筒中斜落在外婆的背上,反射出她那渐渐垂老的背影。唉!要是能每年都吃上外婆做的清明粿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于是,我忽地不想长大了。
伴随着清明的清香从锅中溢出,我看到了锅中那一个个饱含清香汁水的清明粿,拿筷子一掰,清明的深绿和芋头的湖蓝交融于眼前,来自自然的甜香迎面扑来。等不了了,开吃!一口咬下去,哇!芋头的微甜和辣椒的辣融于一体,伴随那浓郁的清香和涌跃出的汤汁滋味,停留在我心中,还有外婆爱的滋味,流入我的心扉。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的心中想起清明粿的滋味,也想起外婆对我的爱与宽容,更想起故乡那萦绕,心中的一缕清香。
清明粿的滋味-记叙文800字相关内容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入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写活动怎样防止“三老病”_怎么写记叙文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参加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写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集会……也就成了我们记叙文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说,同学们总以为写活动最容易,把现成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成了。问题就…
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
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_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