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儒林外史》这本书之前,爸爸跟我讲,这本书是一场讽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本醒世之书。带着好奇和向往,我进入了书中的世界。
《儒林外史》是一部时代的缩影。作者批判矛头直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它时间横跨100多年,一共描写了200多个人物,代表的是一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形象。
敬佩吴敬梓先生对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鞭辟入里。比如,借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故事,用这种夸张手法揭露科举制度毒害人的社会怪象。读完令我毛骨悚然,也庆幸自己不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严监生因为点着两茎灯草而不肯闭眼,这样的夸张行为不正反映出了严监生这种读书人的吝啬迂腐?不得不佩服吴敬梓先生的文笔!吴敬梓正是这么巧妙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跃然纸上的读书人形象,通过他们的遭遇抨击了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和腐蚀,不遗余力揭露封建时期文人贪鄙、自私自利的本性。为什么至今人们提起这些人名字马上就能为他们贴上鲜明的标签?我想就是作者写作方法的高明之处吧!细细品味全书,吴敬梓先生在写作中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议论等手法。比如在描写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就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在语言上,以刚劲、犀利、辛辣见长,描写人物往往只用几笔就能状貌传神,绘声绘色,情态并茂。范进中举前,向胡屠户借盘缠考乡试,被他“一口淬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态度横蛮;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在他回府途中低着头,频频替他拉直衣裳后襟,态度恭敬。作者写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对比鲜明,讽刺有力。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吴敬梓先生有两点。第一点是要把基本功练扎实,要学好写作的手法,要能够活学活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第二点是《儒林外史》是一部借古讽今的小说,书中真假牛布衣中的牛浦郎,匡超人得志中的匡迥实际上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且交往过的人,之所以作者能把这些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来自于他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所以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创作来自于实践,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日常除了学习外,要多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积累更多的阅历,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这也就是老师讲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
感谢吴敬梓先生同样也带给了我们他心中理想知识分子形象的出色描绘。通过这本书走进了一群优秀的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比如嵚崎磊落的王冕,他虽然出身贫苦,但是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放牛的同时也没有间断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磨炼,他画出的荷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终于成为了一代名人。这与他勤勤恳恳刻苦耐劳的品质是分不开的。我深深记得,谈到王冕学画画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是啊,天下无难事,只要去学都能学会,关键是要行动、要去做,正是这样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就像我在学习打篮球的时候,教练说打篮球首先要把运球学好,运球学不好,就像桌子没有腿站不稳。可是我学了很长时间都练不好,总是运两下球就不见了。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有的已经很熟练,有的甚至可以换手运球。时间长了我就想放弃了,因为怎么也学不会。教练告诉我不要急,要把球想象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先原地练习,在慢慢走着运。此时我想起了王冕学画画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天下没有学不会的,关键是自己要努力。于是我开始每天给自己加练,按照教练说的方法,原地练习运球500下,在训练反手运球500下,寻找协调和平衡感,每天坚持40分钟。渐渐的我能够边走边运球,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也能和大家一样在场上熟练运球,甚至我还可以运球上篮了。
感激吴敬梓这样的文学前辈用心书写,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啊。这正是:给人以启示,予人以深思,求知若渴、荡涤心灵!
《儒林外史》-读后感1300字相关内容
乡村社会无疑是中国的传统社会,直到今天还在中国占据主流位置,尽管它已经成为新潮和时代的弃儿,成为追求现代化的心病。我们不喜欢它了,觉得背着这个名字在国际上有点欠地位,脱不了国际大款眼中的土包子形象。可是努力奋斗了半个世纪,我们还是摆不脱这样…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脑海里想起《赤色小子》里面一位名叫瘦小的男孩,他的感恩、诚实、担当,令我思绪万千,不禁深思……瘦小从小就没了爹娘,由叔婶抚养,然而,他的叔叔也死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所以我爱上了阅读。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下次开船”港》。这本书里有一个小男孩,名叫“唐小西”,但大家都叫他“玩儿不够”。因为他特别贪玩,连写作业的时候都在…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些事情虽然不起眼,却也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而我在寒假中阅读的这本《汉字保卫战》,也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小莫是这本书的主角。小莫对学习没耐心,懒散、马虎、草率、懈怠,尤其书写十分潦草敷衍。因此,无形之…
寒假里,我看了许多书,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一本《铁道游击队》。这本书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鲁南铁道大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日本鬼子为了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他们不断地向中国境内运枪炮,他们抢、烧、杀,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
这是一本极具感情色彩的书,值得一看,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故事情节可以说是精妙绝伦,至今仍让我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忘怀。《猫王》主要描述的是猫与鼠之间的故事,先前讲了图米国国王从小尤其溺爱大儿子白布拉,而对小儿子黑布拉不闻不问,大小就在黑布拉的…
毒药下肚,毒剑穿身,鲜血染红了结局。《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剧作,也是他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而且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是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的社会现实。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
从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好奇心驱使着我翻开了第一页,自那以后,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天才的世界,跟随他们在这迷雾重重,危机四伏,曲折绵延的科学之路上摸索前行。没有人知道穿过迷雾会有怎么样的风景。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看看,使我量子物…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以“忠义”命名,是因为水浒英雄不但要“酷吏赃官都杀尽”,还要“忠心报答赵管家”。他们不分贵贱,无问亲疏,各有偏长,随才器使,最后又一同尽忠报国。初读这本书时,就被作者施耐庵的文笔所震撼,他将每一个人物都写得活灵…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得意之作。这部著作在我国的文学地位可以与我国的四大名著相媲美,由此可见《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学造诣究竟是有多高。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俄国文学的代表得意之作却为何要给文章主人公安娜安排一个惨死于车轮…
描写狼的小说一般都是通过描写狼在大自然中为生存挣扎着,从而体现出狼性。可姜戎却用了另外一种方法,使狼性更透彻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插队青年陈阵一直想掏一条小狼崽。于是,他不顾阿爸的反对,把辛辛苦苦掏来的一窝小狼中选了一只养着。一开始,小狼还乖得…
宋词,在千年的时光里,经风雨而妖娆,历岁月而弥香。题记宋朝,是一个自由又不失任性,禁锢又不失活力,纷扰又不失舒缓的时代。在宋朝的花园里,惊艳时光、温暖岁月的奇花必是宋词。宋词的世界,多少达官贵人,多少平民百姓,一生一世与词结缘,唱响宋朝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