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13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在读《儒林外史》这本书之前,爸爸跟我讲,这本书是一场讽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本醒世之书。带着好奇和向往,我进入了书中的世界。

《儒林外史》是一部时代的缩影。作者批判矛头直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它时间横跨100多年,一共描写了200多个人物,代表的是一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形象。

敬佩吴敬梓先生对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鞭辟入里。比如,借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故事,用这种夸张手法揭露科举制度毒害人的社会怪象。读完令我毛骨悚然,也庆幸自己不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严监生因为点着两茎灯草而不肯闭眼,这样的夸张行为不正反映出了严监生这种读书人的吝啬迂腐?不得不佩服吴敬梓先生的文笔!吴敬梓正是这么巧妙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跃然纸上的读书人形象,通过他们的遭遇抨击了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和腐蚀,不遗余力揭露封建时期文人贪鄙、自私自利的本性。为什么至今人们提起这些人名字马上就能为他们贴上鲜明的标签?我想就是作者写作方法的高明之处吧!细细品味全书,吴敬梓先生在写作中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议论等手法。比如在描写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就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在语言上,以刚劲、犀利、辛辣见长,描写人物往往只用几笔就能状貌传神,绘声绘色,情态并茂。范进中举前,向胡屠户借盘缠考乡试,被他“一口淬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态度横蛮;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在他回府途中低着头,频频替他拉直衣裳后襟,态度恭敬。作者写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对比鲜明,讽刺有力。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吴敬梓先生有两点。第一点是要把基本功练扎实,要学好写作的手法,要能够活学活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第二点是《儒林外史》是一部借古讽今的小说,书中真假牛布衣中的牛浦郎,匡超人得志中的匡迥实际上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且交往过的人,之所以作者能把这些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来自于他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所以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创作来自于实践,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日常除了学习外,要多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积累更多的阅历,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这也就是老师讲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

感谢吴敬梓先生同样也带给了我们他心中理想知识分子形象的出色描绘。通过这本书走进了一群优秀的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比如嵚崎磊落的王冕,他虽然出身贫苦,但是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放牛的同时也没有间断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磨炼,他画出的荷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终于成为了一代名人。这与他勤勤恳恳刻苦耐劳的品质是分不开的。我深深记得,谈到王冕学画画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是啊,天下无难事,只要去学都能学会,关键是要行动、要去做,正是这样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就像我在学习打篮球的时候,教练说打篮球首先要把运球学好,运球学不好,就像桌子没有腿站不稳。可是我学了很长时间都练不好,总是运两下球就不见了。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有的已经很熟练,有的甚至可以换手运球。时间长了我就想放弃了,因为怎么也学不会。教练告诉我不要急,要把球想象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先原地练习,在慢慢走着运。此时我想起了王冕学画画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天下没有学不会的,关键是自己要努力。于是我开始每天给自己加练,按照教练说的方法,原地练习运球500下,在训练反手运球500下,寻找协调和平衡感,每天坚持40分钟。渐渐的我能够边走边运球,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也能和大家一样在场上熟练运球,甚至我还可以运球上篮了。

感激吴敬梓这样的文学前辈用心书写,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啊。这正是:给人以启示,予人以深思,求知若渴、荡涤心灵!

《儒林外史》-读后感1300字相关内容

呼兰河传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

时间一去,就在也不复返了,直到人们长大了,年老了,才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回忆起童年的趣事。《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或许也觉得童年时光宝贵,于是写了这本关于作者童年的散文《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主要讲了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后院里玩耍的情景和跟家人逛…

《怀疑与学问》读后感_知足与快乐为话题议论文600字

有一句俗话叫做“知足者常乐”,自我从学完了语文书上《怀疑与学问》这一课,我就对这句话有所怀疑了。在学习《怀疑与学问》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怀疑,同时也了解到了怀疑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怀疑知足者是否常乐…

《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

正确地认识自我、经营自我”这一章节让我有着深刻的感悟。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很难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不仅要了解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自己的思想品德等;还要认识自己掌握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特长等…

《我的大学》读后感300字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以看到最灿烂的风景。读书节来临之际,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读书…

我与地坛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10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1000字(1)初读这篇文章时,我就被作者那朴实无华的文字,深沉幽邃的情感,意蕴绵长的哲思所深深地打动。于是,当我静下心来再读这篇文章时,我发现,这篇文章中所浸透的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揣摩已不再是表…

读《草房子》有感_初中读后感800字

读《草房子》有感_初中读后感800字(1)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1)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

读《草房子》有感_草房子读后感800字(3篇)

读《草房子》有感_草房子读后感800字(1)我是城里的孩子,整日在娇生惯养中度过,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点小脾气,总爱以自我为中心。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才了解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纯洁的友谊。桑桑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

鲁迅呐喊读后感1000字初三

鲁迅呐喊读后感1000字初三(1)《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

草房子读后感1000字初三

草房子读后感1000字初三(1)《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描写的是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小说过陆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

目送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范文大全

初三读后感范文大全篇一:目送读后感900字说老实话,没怎么看懂。所以,光写读后感的开头就用了良久。刚开始,一直没弄明白,龙应台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她总是说了这个说那个?为什么书一开头说的“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和后文一点关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