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外婆年轻时曾在乡下做老师,农忙季节妈妈常帮生产队干活,我才 有幸从妈妈嘴里分享那别样的“农家乐”。
——题记
几阵雷雨过后,稻子成熟了,农民伯伯就要收稻子了。
紧接着就是晒谷,用推耙把谷子摊开,把里面的杂草挑掉,偶尔遇见一只蚱蜢一瘸一拐地跑,跳一下,飞一下,孩子们便兴奋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追它……
谷子需要时不时地翻动,推耙不轻松,孩子又闲不得,于是光着小脚丫,直接插进谷子里,谷子就向外翻开了。阳光很刺眼,双脚还在使劲搓着谷子向前行进,拱着拱着,脚就全跑到谷面上来了。如此这般折腾,回头看见那些歪歪扭扭深浅不一的杰作,嘴角有一丝得 意的笑容。
那些平时很可爱的小鸟和鸡这时却特别令人讨厌,总是偷吃了这家又偷吃那家,那些大 婶、阿婆擎着一条长长的竹竿往谷子前一扬,亮着嗓子一喊:“喔——嘘——”刹时,鸡飞 狗跑。小孩子就不行了,得愣愣地跑到“偷谷者”面前,张牙舞爪地吓唬。可恶的鸡偏偏知 道欺侮弱小群体,经常半蹲着在你眼前的谷子上拉一泡屎,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孩子只有在 边上胡乱学大人骂几声,朦胧中也体会了“粒粒皆辛苦”。
太阳毒辣辣的,热浪中不时会闻到自己身上酸涩的汗味,就盼望太阳快点落山。这时, 天突然暗了,天边飘过一大片灰色的云。马上有一帮人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随即从屋里跑出 来,手忙脚乱抢收谷子。自家收好了,也帮别家收。大家把谷子耙成堆,用塑料薄膜盖好, 边沿再用石头压上。
有庆幸,有无奈。可总有一两家谷子被突如其来的雨水打个措手不及,也总有一两家谷 子在雨季被闷得发芽。
晒谷子_记叙文550字相关内容
因为《三傻》开启了观看宝莱坞电影,也因为这部电影认识了米叔,而之以后他的电影都不落下。这次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基本是流着泪看完全剧,回来还把删减部分补上了。虽然很多媒体及影评都提到“直男癌”“男权主义”等之类标签。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需…
这是一幅华居武先生在一九八九年一月画的漫画,上面有四个大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的牌子旁边;而一个抱着婴儿的女人却被挤到一边。那个女人看着那些男人,却不敢开口说他们;那些男人把手插进兜里,闭上双眼,却掩盖不住他们内心的不安。看完这幅漫画,我感…
在语文书上,我看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轰炸前,上海火车站人来人往,站台十分平坦,铁轨笔直、整齐地铺在地上,四周的大楼华丽雄伟、高耸入云,一切都井然有序、热闹非凡。突…
“我是一只小小小蟑螂,想要活,却总是被踩扁……”这是我们蟑螂皆知的“族歌。”不过,我就是不懂:为啥我们总是被人踩呢?前不久,我才刚逃过一劫。那日,饥肠辘辘的我正准备爬去偷点食物。忽然,一位人类男孩狞笑着,手上拿着害死我无数同伴的“终极武器”…
我们村一个角落里,左邻右舍的房子上,都贴着奶奶心灵手巧的劳作。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奶奶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嚣物,无所不能,我常常看了啧啧赞赞:“你奶奶太神了,剪甁像瓶,剪罐像罐,剪个瓶…
秋天来了,我很喜欢秋天的树叶。今天,我走在公园的道路上,发现了许多树叶都以染上了美丽的色彩,到处都能看见金灿灿的树叶。我突然看见了一颗银杏树它是那样美丽,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银杏树叶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展开双翅在空中飞舞。这…
要说咪咪的眼疾手快可不是平常的猫能比的。上墙、爬屋顶样样精通,在电线上行走自如。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爸爸新买了一个红木书桌,放在储存间里,咪咪总是趁着我看书时去书桌里享受它那“太空漫游之旅”。这也就罢了,最令我生气的是它竟把红…
我家有一只巴西龟,它的老家在美国的米西西比河。它的名字很多,比如它还叫红耳龟、巴西彩龟、七彩龟、麻将龟。它的颜色和四肢是黄绿相间的,形状是圆锥形的,脚趾像爪子一样。背甲是墨绿色的,就像天生的“护甲”。腹部是淡黄色的,像麻将一样。尾巴是黄绿色…
我独自一人站在浴室里。水哗哗地流下来,打湿了我的身体。头发因水粘在脸上,水流使我闭上了眼睛……我正在一片汪洋之中。天空布满了乌云,可能快要下雨了。低头,我竟奇迹般地“站”在水面上。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可以感受到水在脚下流动,但不会沉下去…
“而你撑伞拥我入怀中,一字一句誓言多慎重,你眼中有柔情千种,如脉脉春风……”一句小曲儿幽幽哼起,你将耳机戴入耳中,跟着我的节拍也一起哼唱了起来。我是你的手机,我陪送你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午夜十二点,你每天都会陪我玩,或者说我每天都一定要陪着你玩…
在《法官妈妈》这部的电影中,讲了一名少年法官与曾经判过的一名少年犯的故事,被安慧法官判过罪的那名少年张帅在狱里一直怀恨于心,觉得这个没有人性的法官私下收了她妈妈的十万块钱,还判了他的罪。为了查清此事,他出狱后潜入安慧法官的家里,骗取安慧法官…
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一共讲了七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个“前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工程师林志远在开国大典前夜,为了确保毛主席第一次使用电动升旗万无一失,他在办公室的院里按比例缩小、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