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和强权不能使一个国家灭亡,而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的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的毁灭是国家的毁灭。
——题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在历史的潮流中一直坚挺着的伟大民族。
四大文明古国,有三大文明中断了。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因为中国从来没有亡过国!中华文化很强大,不是没有国家不觊觎中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文明很好的应对了外来的侵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甚至发明出了更加优秀的文化。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匈奴、氐、羯、羌、鲜卑先后进入中原。只过了两百年,他们就完全被中国文明吸引,融入汉族。而他们自己的文化却消失了,民族也不存在了。
那中国近代的落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是文化落后了,恰恰相反,是中国人自己背弃了的文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还有文字狱,由于清朝属于少数民族统治更多的民族,他们就有点神经质,哪个书生随便说一句话,就担心这个人心怀叵测,要反清复明。文字狱的结果是什么?谁敢自由的讨论都要杀头,不允许老百姓正常的讨论。久而久之,整个民族就显得死气沉沉,只知道干活,不会思考了。一个不会思考的民族,哪儿有进步可以?然后从清朝开始啊,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都窒息了。所以有列强的侵略打压啊,所以有了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啊。
为什么我们叫中国?因为我们的文化,汉字,服饰,生活习惯,日常礼仪,伦理道德等形成了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历史是不断被外族侵占的历史,但由于上诉条件我们不断同化异族以至于我们延绵不断,从未亡过。不过现在我很不幸的告诉你,我们的日常礼仪,生活习惯,服饰,已经消失了,伦理道德正被颠覆,文化也正在被西方同化,就剩下的汉字也被近代改为简化字,慢慢就会消亡,因为简化字没有根,还有现在的教育频繁的统读汉字,造成了汉字的断档,还能凭什么说永不亡呢?
历史的车轮缓缓滚进现代,随着电视的兴起,影视剧的兴起,历史剧出现了啊,也出现了许多讲历史的节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学习历史,知晓历史。这些影视就是最快,最贴近我们的学习方式了,我们可以从中知晓更多,既快捷又方便。但是,他们也大都有或多或少的篡改现象,从改变人物性格到改变历史轨迹,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他们仿佛把历史看成了一部可以修改的书,在上面添添画画,涂涂改改。在那些所谓的抗日神剧当中,空手抓子弹,弓箭射下导弹,似乎已经非常寻常。他们有意无意的把抗战过程写得非常的简单,几个游击队就能把几十万日军打的晕头转向,再远一点,晚清的宫斗剧也是非常的火,有些编剧甚至把慈禧太后描写的那是一个母仪天下啊,威严得很,十分为国家大事着想。这样真的是对中国古文明的尊重吗?看了这样的历史影视剧,是否会影响真正的历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呢?
古往今来,多少人读过《论语》这部著名的书,多少专家,学者研究过这本内涵深奥的书?在这个时间里,我也捧起它来读。虽然,我不是很能读懂它的含义,但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捧着一本书来读。本身,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读着我国的古书,感觉那么快乐。我几乎要陶醉在这安逸中,但是我却不敢,因为我不敢忘记,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是不读《论语》的!现在网络上讲《论语》,《中庸》,《大学》之类的电视剧也是数不胜数,他们大多并没有把握《论语》的本质,把《论语》中的片段胡编乱造的用自己的解读方式读一遍,只考虑自己的演讲是否能否吸引观众,并没有把握住那论语背后那深层的含义。他们甚至会赋予一些词查不出来的意思,我想问,你是中国人吗?
张自忠将军所说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更是炎黄子孙要继承的宝贵财产。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我们不知失去了多少?
中国人是不做亡国奴的,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客观面对外来文化,并满怀自信地宣传我国文化,当一名使者,促国发展,化成天下,两者均不可少!而不是胡乱篡改中华文明,促进中国的灭亡!
文化不灭,中国不亡_初中随笔1500字相关内容
在今年暑假期间,我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经典百搭的《红星照耀中国》,在看完这本经典名著后,我不由的对红军与埃德加.斯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这本书的作者斯诺作为一名美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了解当时的中国有许多流行病与危险的情况…
仁者乐茶,智者乐水_关于茶文化的作文800字在我国古典文化中,茶和水一直是古人们最为钟爱的东西。仁者乐茶,智者乐水,因此他们也写下了一篇篇关于他们与茶水相伴的故事。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无疑是一位仁者,他曾写下《观刈麦》一诗,其中“力尽不知热,…
当我们站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轻轻回眸顾盼往事,当往事件件如珍珠般咋现在眼帘,此时没经过风浪的我们又该做何感想呢?列强的“醉剂”敲开了旧中国紧闭的城门,而凭人们仅存的意志力一次次清醒,尔后又一次次沉沦。终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为这起悲剧画上了完…
漫步在家乡的大路上迎着初秋微凉的秋风,我漫步在家乡的大路上。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乡村小街道,现在也变得非常繁华。街道宽阔,绿树成荫,街道两旁的商店鳞次栉比,小汽车停满了两边的车位。衣着光鲜的人们面带微笑的走在街道上。我信步走进一家小超市,琳琅…
我喜欢的节日_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900字(1)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第一反应是——作为一个由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孕育的子女,费孝通先生写的这本书,值得我们去读。文章开篇即提到“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说明中国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作为农民,自然而然的被视为“乡下人”,因为“乡下…
刚刚接触到这本满是学术言论的书,我是抵触的,觉得这书不是与我“同一世界”的事物。但毕竟是必读书目,在老师的引导与同学的陪伴下,我慢慢靠近它,渐渐发现自己改变了对《乡土中国》的看法。它不像我以为得那样生涩难懂。文中常有生动的实例,如“文字下乡…
前些时间突然发现不是太了解我们这片土地。在网上寻找了好久,说读读《乡土中国》大概可能更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就我的成长,说来也是奇怪,也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长成,而是确实在乡土世界中长大。但是大概是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亲也并不是要求、强…
思修课的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社会研究学的书,我的眼球就被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所吸引了,费孝通先生在这本书中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个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本色,他让我懂…
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总是充满争执的。或许是由于过于大声的外放音乐,或许是楼道内的阻塞物,又或者是装修时发出的巨大声响……这些每天发生的平凡小事,虽说不重要,却使我们内心烦躁。像这样的矛盾之所以会发生,有诸多原因:其一,在于人非生而是社会的一份子…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共有14篇文章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的社会结构、道德体系、礼法、乡村权力的分配、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各篇之间相互联系递进,费孝通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于当时中国基层社会进行了分析与概述,并由此提出了一些…
“书是良药,可以医愚”。不同类型的书带给我们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对《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学习与阅读,我的到了不少启发。首先是阅读方法方面。在此之前,课外的读物大多是小说,而《乡土中国》这种的学术著作是第一次接触。打开目录,一些生僻的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