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这是一个的起点,这是一个新的生活,我要丢弃曾经的幼稚,扔掉幻想的包裹。
我的高中生活,是一杯茶。
它有茶的绿。我的高中校园就像一个公园,有静谧的竹林,有诗情画意的亭子,有曲径通幽的小道,它散发着绿油油的光,好比茶的绿。
它有茶的香。我的高中校园清晨,有书香。早自习,一个个脑袋都沉在书中,朗朗书声是清晨的味道。上午第四节课,食堂飘来的饭香,是中午的味道。夜晚,一盏盏灯接连熄灭,抱着被子酣然入睡,这是家的香。
它有茶的苦。进入高中,眼前的陌生人个个身怀绝技,在高手如云的县城最高学府,为了脱颖而出就必须咽下这杯苦。而你爬得越艰辛,才能领略更高层的风景,就好比茶的苦。
我的梦,是盏灯。
一盏灯,真正有用的是灯芯。我的梦,它不伟大,它很小,小到我不知它具体是什么。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做到“不后悔,不违心”,这就是我的梦。
它就像一盏灯,发出的光微小却不容忽视。当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时,这盏灯虽不会告诉我正确答案,它只给我指明方向,那或许不是我要的,但“你后悔吗?”“不后悔!”
做自己不后悔的事情,是我的梦啊!
我的初心,是座山。
它很大,不会倒。初心,就是你最初的心愿,就是你站在起跑线上最初的目标。我的初心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站的更高。有多好?我也不知道,但它不会变,也不会倒。
它很高,不管有多远,你回头总是能看见。所以不管你去哪,你总是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以你的初心为圆心,以你的坚守程度为半径,这个圆,注定了你的成功大小。
这是我的高中,我的梦,我的初心,我将起点定在这,未来的路,带着初心,向梦的方向前进。
愿,重启之时。
能,不忘初心。
我的高中,我的梦-记叙文600字相关内容
写文章定了题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需要先编列提纲。编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系统化、条理化、明朗化的过程,是构思的延伸和深化。如果动笔之前有了一个提纲,它可以做我们写作的向导,帮助我们把思路理清,写作时就能有所依据顺理成章。平时写作,先拟个提…
如果考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与时俱进,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选用与时俱进的材料,就是指材料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这些材料包括新人、新事…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仍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并着重指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我省今年28万份应试作文答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文体感增强了。作文体裁多种多样,除去较多的记…
议论文主体段的写法_高中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主体段是指议论文展开议论,充分论证论点的部分。议论文要有说服力,必须有理有据,有理就是有道理,符合客观规律,有据就是有根据,经得起实践证明。这也就是说议论文的主体段的作用就是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去证明…
材料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的优势,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
写作对语言的运用有着严格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语言的积累。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1、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
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策略解读】1.切割话题。写作时将“大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小话题”,然后从…
化意为象,就是要用具体可感的事例去解释、表现、阐述或说明抽象的主旨与道理,从而使主旨与道理更易为读者理解。【策略解读】无论写作什么文章,总得有个主旨。①歌颂赞美。生活永远是辩证的、丰富的,即真善美与假丑恶共存并行,作文立意时我们要善于认清主…
“虚”与“实”是一对相反相对的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远处的,“实”是眼前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露的、明朗的。所谓虚实错位,就是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记叙文要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读议论文要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读说明文要弄清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2、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安排段落、层次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段…
“对比”有三种情况:1、将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对比。例:我称他弟弟,真有点“名不符实”,因为他个头比我还高一点。有时他反要我叫他做“哥哥”。闹得我哭笑不得。这也难怪,我才比他大20分钟,双胞胎嘛。分析:通过“我”和弟弟的对比。突出“弟弟反比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