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对自己儿子的要求可谓严格,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呀,自从听了习主席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之后,便下定决心重振家纲,一定要教我们扣好第一颗扣子,于是开始了一场家风大整治,并提出了“家风应有三气”的“著名”论断。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说说我家的“家风三气”吧。
礼之气
家风大整治开始,父亲先从礼入手,告诫我们几个小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能丢,首先要从向长辈问好开始。这不,春节到了,几个婶婶伯伯都来拜年。可这电视节目真精彩啊,我们几个小娃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无人顾及家里来人。只见父亲一个箭步冲到电视机前,“啪”的一声,用力关了电源,然后怒目而视,瞪着我和妹妹,活像要吃了我们的妖魔。我和妹妹吓得心惊胆战,急忙跳下沙发,在父亲的注视下去迎接长辈。“懂事了不少啊,以前都没见过你们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伯伯笑着夸我们。我和妹妹相视一笑,原来这就是长大的感觉啊。看见父亲站在旁边颔首微笑,我的心也随之安定下来。
书之气
父亲在客厅放了一个书柜,并规定我们每日必读。刚开始我还挺反感的,但慢慢的,我竟深陷书海无法自拔,书柜里的书都被我看了个遍。此后我就这样被家中的书之气感染着,开始体会书中的思想和情感,为书中人物的经历时忧时喜。“读书则口不浊”,以前爱口出狂言的我开始慢慢收敛,思想也逐渐成熟,语文成绩的提高更是不在话下,不得不说父亲的书之气成就了今天性格稳重的我。
和之气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这也是父亲常用来教导我们的话。记得大整治开始后的一天,我回到家,一把抓起电视遥控器就换到了我最爱的频道,完全不理会正看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的妹妹。妹妹忽然大哭起来,随后父亲赶到了,一看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忘记我说过什么了吗?”父亲怒发冲冠,大声地质问,“亏你还是个男子汉,都不懂得先来后到,谦让妹妹吗?”那一刻,我感到无地自容,心生愧疚,真诚地向父亲和妹妹道歉。自那以后,我谨记父亲的教导,更加与人为善,明义知礼。正是这种来自家庭的和之气,才造就了今天少与他人争执的我。
父亲现在很少再提起这三气了,为什么?因为它们已经在我们家形成家风了呗。它们已经深深植根于我的脑海中,体现在我的一言一行里。感谢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真心觉得严整的家风造就了我心中的正气,也一定会成就一个举止文明、性格成熟、与人为善的我。
我的家风三气-记叙文900字相关内容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国内民众纷纷逃命。伯爵等贵族与一位名叫伊丽莎白·鲁赛尔、外号“羊脂球”的同车逃命。旅途中,饥饿的他们分吃掉了鲁赛尔小姐的食物,并让鲁赛尔小姐向敌军军官做了“牺牲”。然…
今天,我要推荐一本特别好看的书,这本是薛涛个人创作走向更为开阔的审美空间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儿童文学最美的收获之一。它让人看到儿童文学在文学本身可以抵达的高度,在思想上可以发掘的深度,在内容上可以开拓的宽度,它是一本能够让人对儿童文学产生敬意…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东西,干了很多事,以此来丰富我们这茫茫夏日,当然了,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围城围城”,相信大家听到此书名,一定会感兴趣,钱钟书老先生用这本书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知识分子的英勇体现的淋漓尽致。《围城》这本书封…
“人总是会死的。但哈利并没有真正的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纳威·隆巴顿——题记在我心中,好书有许多,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却是带给我感触最大的。看完后,我思绪万千,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意义非凡。《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
暑假里妈妈为我买了一本季宇爷爷的《盲马》,我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合上书,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小白头一生下来就看不见,在医治了很久后仍不见效,在那样的年代,一匹马看不见就等于没有了价值,就在贺二爷要把它卖给屠夫老八时,是来福和桂花…
傲娇如张爱玲,她却曾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当代作家毕飞宇评价说这是一部“上天入地”的经典。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一部多解的书……暑假,终是有幸通读了这部令诸多雅士名流都爱不释手的文学经典《红楼梦》,充分领略了“…
虽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时间看完了《细说觉醒年代》,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来只有用自己粗糙的文字,来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是紧紧围绕《觉醒年代》电视剧内容展开的,聚焦了深受青少年关注的49个重大主题,可以看作是电视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心底的一轮明月,亦是心灵的归属和依托。随着时间的飞逝和年龄上的成熟,家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个最温和的地方,那里就是我们心中的故乡。年幼时的季羡林住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这里便是他心…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中国50年的大变迁中,三代人生在光字片,长在光字片最后改造光字片的温情故事。当得知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我们寝室便马上翻开读了起来。周秉坤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
有人说: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阅读《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籍之后,我就仿佛与叶永烈先生促膝长谈一般,在先生细腻的笔触之下,文字如点点繁星,仿若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为我指点迷津。红色起点,是那一抹红色最初踏寻得步伐,就仿若追寻往昔的浪花…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年到1940年。主角方鸿渐是一个从中国南方乡坤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但在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身亡。他的岳父被他写的信所打动,决定资助方鸿渐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
《围城》如茶,越品越醇,一品苦,初读只读得方鸿渐等人的爱恨纠葛;二品涩,再读读得社会为人处世的复杂;三品甜,复读读得对人生追求的启思,三品方知《围城》味。钱老先生用风趣幽默、极富讽刺的笔法,勾勒了以方鸿渐为主一群留学生和大学老师在生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