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姓骆名阳,骆阳的骆,骆阳的阳。你不要以为我在介绍古都,其实我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至于什么事,请听我慢慢道来。
本来现在我是年近花甲的,可是投胎时堵了一下车,所以我是在2000年出生,又因为我在空间转换时出了点故障,所以我有幸一睹徐稚的风采,来到了这地灵人杰的英雄城—南昌。
我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爽,也没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飘逸,但我却有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做高层”的远大理想。
我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耳朵大,久而久之,两只耳朵就会动了。
我爱读书,就像鱼喜欢水。当我读书时,我能抛开一切烦恼。我能和岳飞一起驰骋沙场,和孙悟空一起西天取经,和鲁智深,武松一起劫富济贫,和诸葛亮一起舌战群儒。我爱读书,因为这是在品味人生。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20元,让我去买鸡蛋,我刚出门,便拐进了一家书店,突然有一本书吸引住了我,我越看越爱不释手,结果我竟然花15元把它买了下来。我提着空空的篮子回到家里,妈妈问我鸡蛋在哪,我这时才想起我是去买鸡蛋的。
我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没有毅力呀,马虎呀,自负呀。这些课让我吃尽了苦头。
特别又一次,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那是初中第一次期末考试,我正在写一张数学试卷,由于题目很简单,所以也没认真对待。但是考完以后,我便后悔了。我跟一个同学对答案,发现得数不一样,那个同学跟我解释了一下,我才醒悟,少算了一部。
结果不出我所料,数学就没考好。
这真是令人苦恼呀!
怎么样?经过我的自述,你是不是对我有所了解了呢?
你也知道那件事是什么了,对不对?
我的自传800字相关内容
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推理作品《长夜难明》。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沉重压抑的故事。书中的人物情节尽管是虚构的,还是与我国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年轻气盛、一腔热血的大学生侯贵平想要揭开贿赂和侵害幼女的黑幕,他去撞击冰山露出来的那一角,结…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文学巨匠海明威的文学巨著《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这条格言陪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伴着人类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这句话一直是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的不懈动力。《老人…
写下此文时,骄阳已收了初见时的傲气。蔚蓝的天色带着几分红霞,几处残云将那余辉压下,岭坡也笑开了青芽,时见不舍得停下,推动万物的变化。所幸世人依旧匆匆,营出初识般的假象,我独浸在这假象回想:这儿时童话与前夜那童谣的可怕。何为童话?是那儿时梦中…
我们的文化常常讳言死亡,但死亡就像行驶的列车上前方的风景,总会慢慢迫近。关于绝症的处理和无法生活自理的患者的安顿始终是一个社会与个体都无法避开的问题。《最好的告别》书中以真切、详细的个人故事为线索和话题,探讨并展示了医学与社会学、临终关怀学…
一个孩子摔倒了,因为疼痛而哭泣起来。父亲对摔倒的孩子说:“不过是摔了,又没什么地方破皮,能有多疼?别哭了。”母亲说:“我看你只是想闹吧。”这样的画面出现了多少次,恐怕无人能计数。甚至今天的我们,早就遗忘了那时摔伤的疼痛,反而说孩子摔倒了不哭…
因为曾经野夫的读过《乡关何处》,又读了他的《尘世挽歌》。野夫的文笔实在太美,娓娓道来又幽幽如泣,他用敏锐的观察捕捉着被时代遗忘的干净美好,用宗教般的虔诚纪念着那些角落里安静逝去的灵魂。他写他的同学老李,一个性格看似乖僻实则满腔热血的人。李如…
从这四部影视中我得到了四点生活指示,一、对恶势力的反抗;二、对独立、自由、平等的追求;三、对人生的反思;四、对爱情的理性。当然,这不是我的新思想,也不是我对影视的新观点,但确确实实又是我对生活的新认识,我对自己的未来的新思考。对恶势力的反抗…
指尖在书纸上摩掌,文思在诗文中飞扬。我的指下是李煜的《虞美人》。我在李煌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中哀叹;在李煜那哀愁漫天的情思中为他惋惜。思绪起伏跌宕。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文才出众,晓畅音律。无奈命运戏弄,本该舞文弄墨的你,却披上了龙袍,坐上…
初读了《边城》,赞叹于茶峒的淳朴的民风。坚持要给过渡钱的渡客,坚持不要过渡钱的、会去买烟草和茶叶送给渡客的老船夫。这里的人如这里的风景,纯净美好,质朴真诚。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的淌着,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
毕淑敏,在我高中之前,这个名字我根本没有听过。但是,在第一次阅读了她的文章之后,不可否认,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写的《我很重要》这篇文章,带给了我的心灵极大的冲击,我看,在很久以后,我也会记得,曾经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深深的打动了我…
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圆明园的建成花费了整整两代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圆明园扩建后全园占地5200余亩,有100多处景物与1000多个殿堂,有些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以1:1的比例建造的,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应…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读完之后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我们都喜欢抱怨,但是又不喜欢听别人抱怨,我想这是人的共性。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