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们语言简短,但其中表达的意思往往不止一种,它们可以胜过现在的写作方式,它和汉字一样博大精深。
我最喜欢的诗是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虽然被每一个人熟知,但这首诗起源于一段鲜为人知的友情故事。
李白在唐代时就被世人熟知,他也是当时人们的偶像,他喜欢喝酒和观赏美景当然也有很多人知道。汪伦就是一个崇拜李白的人,很想请李白来做客,可他自己住地方又没好风景,还没好酒家,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给李白写的信是这样说的:我这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快来游玩。李白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当然是要来体验体验的。但到了汪伦的住处之后才知道,十里桃花就是在一个叫十里岭的地方有个破园子,里面有几株桃花。所谓的万家酒店,就是一个姓万的老板开了家破酒家。地方是差了点,但不影响汪伦对李白的热情。李白和汪伦在这几天的相处中,成为了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归去的那一天,李白万分不舍,在离开的途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汪伦请来李白的方式有些“不正当”,但汪伦对李白的情意是很多人都比不过的。在现在,交朋友也要像汪伦那样,学习他对朋友的情意,这样才能交到真心对待自己,能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十分独特,虽是送别的诗,但没那么伤感,以景来承托汪伦对自己的深情。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但表现出桃花潭的深,还侧面表现出汪伦对李白的情更深。
一首情意与文采并存的诗,是我最喜欢的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叙事作文600字相关内容
岳飞大将军曾有一句诗:“经年尘士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而诗中那令将军神往的“翠微”,便是坐落于九华山下一座淳朴而清幽的小城——池州。那里是我的家,承载着我最美好的回忆,令我永生难忘。在池州,有一种特色小吃名为“粑”。虽然长相平平无奇,吃…
过年时节处处都是烟花爆竹的响声,因为我在农村里过春节,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很是热闹。大年初二,一个令人愉快的日子,小鸟在铺满白霜的枝头上站立着,眼睛这里看看,那里瞅瞅,太阳也刚刚升起,像个老爷爷一样伸伸懒腰,扭扭脖子,悠闲极了!我们一群稚…
在我的人生路上有许多事,但有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9岁的时候,因为妈妈有事,所以她让我给奶奶家送东西。我不想去,但又没办法,只好去了。我把东西送到了奶奶家,正准备走,奶奶叫住我,让我留下来吃晚饭,我答应了。从奶奶家离开时,已经是晚上10点…
今天是星期六,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而且万里无云。这是一个适合大扫除的好日子!妈妈拖地,爸爸洗碗,姐姐擦桌子,而我来扫地。我先来到客厅里,趴下身子,发现有小沙子藏在暗处,我就拿着扫把,把沙子扫出来,扫到垃圾桶里。客厅扫完了,我到爸爸、妈妈的房…
聊起爸爸的童年,话可就多了,那天真的童趣往往变成我期待的亮点。“爸爸,您童年中有什么趣事呢?”说到这里,爸爸得意洋洋的说到:“那可就丰富多彩啦!有捉青蛙,捅蚂蜂窝,玩泥巴,还有抓虫冒险等等。”我用那无比期待的双眼注视着爸爸,他牵着我的手,慢…
在妈妈她们的那个时代,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有很多的玩具可以玩,有手机可以玩游戏、刷视频,还有电视可以看。但是,她们依然生活得很快活,很有趣,很满足。记得有一次在晚饭时,妈妈给我们讲了个童年的趣事,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吧。那是个狂风大作,暴雨…
我经常听爸爸说,他的童年是一片灰色的,但在那苦涩的成长中,他也从中找到了一些属于他自己的色彩,点缀了他那灰色的童年。现在就来描绘一下爸爸童年中的色彩吧!爸爸常说他的童年干过最轻松的事就是放牛了,爸爸说:“每天早晚都要放牛,去田埂上、去山坡上…
你愿意当国王,还是天使?前段时间,英语老师带我们玩“国王与天使”的游戏。它的规则是:每人写一张字条并上交,字条上面是自己的愿望。随后每个人在收集好的字条中随机抽出一个,扮演天使,在接下来的三十天中帮助“国王”完成他的愿望。同时,自己也是国王…
清粥一碗岁月长,小菜一碟味清欢。——题记上了初中以后,早上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几乎没有时间吃到像样的早餐,奶奶不得不晚睡早起,用她日复一日的操劳填充了每一日的早餐。晚上奶奶把下午买来的蔬菜仔细地清洗,细细地切丝,随着季节的变迁奶奶的原料也不尽…
夜是喧闹的。教室里灯火通明,刷刷的写字声,热烈的谈论声,优美的歌声,还有教师们严肃而不是幽默的嘘寒问暖声。下了晚自习后,校园的街道上明亮的路灯与月光的交融让人沉醉其中,走在校园小径上,那种无比伦比的夜,就是这般难以捉摸的显露出万籁俱寂之声。…
快毕业了,小学生活就快离我远去。六年了,我们在母校生活了六年了,我们怎能忍心离开呢?今天杨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他以前给我们班同学找的照片的视频,看那一张张清秀,充满稚气的脸,我不禁浮想联翩。还有就是多日子,我们就毕业了,以后我和我的朋友,同学们…
世界上最靓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路,而抗疫英雄的回家路至今没有完成,本以为2020年的疫情终将结束,却在2022年全国性爆发。屋内,电视里一遍又一遍播放的新闻,似乎永远离不开抗疫二字,这两个常被注成鲜红的字体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屋外,一片漆黑那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