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记叙文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9:52

镂空雕花的熏香炉袅袅吐出几缕香韵,弥漫整间书室。龙纹砚台间着一方浓墨,黑色里什么都看不见,又好像什么都看见了。狼毫蘸饱墨,在砚台轻点,祖父起势运笔间,一幅苍劲的字——“煮书",就落在了宣纸上。

祖父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老先生。从小我就爱跟着祖父在书室里转悠,不必说各式各样的笔墨纸砚,也不必说自有玄妙的茶具套装,单是满壁丰厚的藏书,就足以让我流连忘返了。室中央的墙上就挂着那幅祖父自已写的《煮书》。那时我就好奇,何为“煮书“?问祖父这两个字的意思,祖父将毛笔搁在山形的笔架上,缓缓说到:“煮就是对书中知识的加工,煮就是把书读透了;读熟了,再撇去糟粕,留下精粹,这也是学习之道啊。”年少的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头。

渐渐的,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对于书中的知识总是一知半解。当我某天领悟到书中的知识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我才真正会“煮书”了!

汉代的挽歌《薤露》中有云:“薤上露,何易晞!”我并不知“薤”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当我在博物馆里见到它时,才知它是一种叶极细的植物。原来,是薤叶太细,实在挂不住露水,才会那么容易被蒸发掉。这才被古人用来比喻人命的短促。我脑海中堆积的不解的整书,被我去掉了一页,被我“煮"了吸收了,原来这才是“煮书"真正的含义。

书读了,厚厚一本积在脑海里,每用到一次,就会吸收一部分,慢慢又变簿了,这前半部分由薄变厚,后半部分再由厚变薄,就是“煮书"的过程,其间再丢弃无用、有害的知识,只取有益实用的知识,这书就真正"煮”到了。

转念一想,学习也是这个道理,舍掉思想的糟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对学习的内容要充分理解,深刻体会。不过,学习比"煮书"多一道工序——巩固练习。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中能加深我们对内容的理解,使我们对其的记忆永不褪色,并且越来越熟练。这是学习的独特之处。

“煮书"的领悟加上反复的打磨,这才是学习有效之道。

学习之道-记叙文650字相关内容

人是否应向动物学习呢_1000字

嗨!告诉你,我今天可以去动物园了,那可是个互助与和谐的发源地。刚跨进成都动物园,就觉得有一缕温暖的阳光夹杂着丝丝微风拂了过来。在竹林的遮掩下,听不见半点城市的喧闹,显得格外宁静,深幽。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通过这里的游人都不约而同的把脚步放…

学习书法_500字

我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打球、画画、英语和写毛笔字,在这中间我最喜欢写毛笔字。我跟胡一帆老师学过两年的硬笔,在学校比赛得过奖,可我还是觉得字写得不够好,于是叫妈妈带我去学毛笔字。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练“横”,我觉得“横”非常简单,而且我还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