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梦的作文,描写一梦的作文

红楼一梦终成空_《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02:10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文字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一说袭人是因为姓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骤暖)。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故乡一梦远-故乡作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0

岁月匆匆,多次寻梦。

刹那之间,我又看到了那一个炊烟袅袅的故乡小村子――它或是记忆里的那样幸福,崇高。

故乡的千山一碧,故乡的水波荡漾,莫不刻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泼墨山水画,它是我国的山水国画才独有的诗意。作为漂泊异乡的我以前憧憬着宁祥的天上,但是,直至我沉醉于在一望无垠的随意长空里时,。我发觉,原先心灵深处最绵软的角落里自始至终心系着故乡,心系着那一个个人收藏着我过多儿时的故乡。不管我离得再如何远,故乡始终就是我铭感不忘的海港。

始终也忘不了故乡的雨,那就是蒙蒙细雨,浓情蜜意的雨,如丝,如线,如针,如毛。几次梅雨天气,几卷轻风,故乡就早已越来越烟水朦胧。院子里翠绿的绿苔雨中悄然无声地生长发育,享受着当然给与它的恩惠。此刻,我便安安稳稳地呆在家里。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享受着和风细雨产生的不一样的动心。倚栏眺望,看那拐角处的青石板街巷,一柄油伞,遮挡住了低过房檐的岁月。

千古一梦,终于红楼-读后感作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宝黛的情谊之深流露纸间,只是,奈不过“世道”。宝玉可闹可疯,黛玉可哭可怨,但他们如何抵得过一纸父母命,媒妁言的婚书?那时,世道颓然,奈若何?

木石前盟是前世情缘,神瑛士者无心之举缠足红尘,绛珠仙草本意不过是还泪报恩。说是命中注定,只怕造化弄人,有缘无分亦未可知,毕竟,这“宝玉”本是顽石不通灵,“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其中前缘种种谁人辨得清。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初见黛玉,一眼忘神,便勾起了这段前尘因果,两人相识相知,自有一段情缘。而后种种暗生情愫,不过在青春懵懂的梦幻之间,似实而虚,就像太虚幻境一游,注定了因缘也让人迷离其中,不得真意。

而宝玉与宝钗,玉与金锁的字语:“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注定了这一世的爱情纠葛。宝玉曾在宝钗面前恣意嬉闹,讨要着“冷香丸”一段,若是让黛玉看见,不免又一阵伤心垂泪。宝玉仍是个幼子,那时还辨不清“爱”与“情”的差别,只顾“姐姐妹妹”的叫着,也不管不顾什么伦理是非。宝钗顺其心,黛玉逆其意。

千古一梦,终于红楼-记叙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0

“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宝黛的情谊之深流露纸间,只是,奈不过“世道”。宝玉可闹可疯,黛玉可哭可怨,但他们如何抵得过一纸父母命,媒妁言的婚书?那时,世道颓然,奈若何?

木石前盟是前世情缘,神瑛士者无心之举缠足红尘,绛珠仙草本意不过是还泪报恩。说是命中注定,只怕造化弄人,有缘无分亦未可知,毕竟,这“宝玉”本是顽石不通灵,“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其中前缘种种谁人辨得清。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初见黛玉,一眼忘神,便勾起了这段前尘因果,两人相识相知,自有一段情缘。而后种种暗生情愫,不过在青春懵懂的梦幻之间,似实而虚,就像太虚幻境一游,注定了因缘也让人迷离其中,不得真意。

而宝玉与宝钗,玉与金锁的字语:“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注定了这一世的爱情纠葛。宝玉曾在宝钗面前恣意嬉闹,讨要着“冷香丸”一段,若是让黛玉看见,不免又一阵伤心垂泪。宝玉仍是个幼子,那时还辨不清“爱”与“情”的差别,只顾“姐姐妹妹”的叫着,也不管不顾什么伦理是非。宝钗顺其心,黛玉逆其意。

竹林一梦-散文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15:21

向秀的思旧赋,不禁让我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我能想象,他站在你的旧居门前,听着邻人凄凉婉转的笛声,默默地想着故人,想着与你一同在竹林中锻铁的日子,想着那些欢笑与泪水,想着你对山涛说老死不相往来的决绝,想着在在刑场上大义凌然的神态。我猜他最后没有走进你家里,他一定忍受不了这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也许他还在幻想,你从未离去,此刻你正低垂着双眼,抚摸着手中的琴。

你站在行刑台上,台下是为你请愿的三千太学生,他们悲泣,他们哭喊,请求皇上赦免你的罪责,请求留下你做他们的老师。而你,你的脸上却仍是一贯的潇洒与决绝,仿佛与这世界无关。司马昭怎么会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他们口口声声的赦免你的罪责,你又有什么罪责?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你没有丝毫的恐惧。你只是遗憾,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会弹《广陵散》的人了,这绝美的曲子,从此就要从这人间消失了。

这一年,你三十九岁,你的生命走向完结。

一梦繁华落尽-读《红楼梦》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1 00:30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整篇小说没有大义凛然、热血沸腾的桥段,大多讲述的是杂事琐事,偏偏就是一个个小事件小细节构造成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的人物角色甚多,不过不是对每个人物的来去都介绍详尽。有的只是昙花一现,作为小说点晴式的装饰,无需再多说却也不能缺少。

比如书中的贤德妃贾元春,她的出场仅是省亲章节,文末她又突然亡故,至于死因作者没有废笔墨叙写,我认为是因为这对情节不重要,她的死更像是贾府没落大厦将倾的先兆。

还有那曾多次闪现在书中的一僧一道,只在前几回涉及到的甄士隐。

小说的主角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对于二人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如薛宝钗、王熙凤也有大篇详细的描述。

秦淮又一梦,楼台烟雨中-散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20:35

在玄武公园骑车的那天下午,天空像洇了水似的。

踏着车轮在小道上穿行,风一阵阵从树叶间涌过来,很轻缓,没有什么声息。

玄武湖比不得西子的浓妆淡抹总相宜,进了城门,第一眼也是淡淡的,只觉得宽广。宽广,自然也比不得太湖,但立在湖岸却发现,她自有一股清爽,虽然远远望去对面都是高高低低的楼房,像个海市。后来听朋友说,要游玄武湖,最好在春日。到了四月,樱洲的樱花开得非常漂亮。

可惜几次来南京,都是在火炉烧得正旺的夏季。一面滴汗一面游赏,那滋味真像位落魄诗人。

不过虽然无幸看到“今日风朝好,妃色染山坳”,却观得一场“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也让人衣袖留香,感怀良久。

七月的樱洲,是赏荷的好去处,自认为西湖美景之一的曲院风荷的景致也略显寂寥。玄武湖则不同,几池的莲花铺天盖地,有一种独属佳人的清傲。

倘若再一次邂逅南京,我大概仍会选择七月。

一枝莲花中饱含的中国情味,于我而言,是遍山粉红的樱花也不能及的。

从玄武湖去台城,绕了很远的道,等沿街人家都溢出了炊烟,才走到那一座城墙下。抬头一望,竟是围着玄武湖的又一个城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玄武烟柳,十里长堤这是南京的韵致,在城墙的边廓上,透着袅袅的晚烟。

红楼一梦,木石情缘-记叙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3 06:16

——《红楼梦》
读后感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吗?外国有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很多部的小说,创造过四五百个人物形象。而《红楼梦》这一部书里就有大概0~0个人物形象,就贾宝玉这一家子里头就有多个人物,而且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细腻饱满、多情多义。因此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完全的去解读的。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全书一共有0回。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线索,讲述了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开篇说贾宝玉是一块石头变成的,是神仙下凡投胎的。而贾宝玉每天都精心照顾一株绛珠草,绛珠草就决心要用自己的眼泪报答他的灌溉之恩。这本书感情非常丰富,多读几遍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理解。我第一遍看红楼梦,觉得并没有比《三国演义》好看,贾宝玉四书五经不爱读,整天气他爸,林黛玉体弱多病的,稍微受点刺激就感冒啥的躺在病床上......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渐渐的理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物形象。贾宝玉不是不爱读书,而是因为他不喜欢读死书;林黛玉从小妈妈就去世了,因此很敏感。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把前面的人情世故看得更仔细了,明白了最后贾宝玉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真正爱的人的灵棺,会和自己的花轿擦肩而过的那种悲苦,除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谁也不会真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