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一把辛酸泪”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究竟有何文学价值呢?
曹雪芹先生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揭露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百年来无数人品读红楼,均留下了极高的评价,张爱玲就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鯫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尽。”可见红楼文学艺术价值之高。
家族落魄,地位一落千丈,一系列的变故让曹雪芹先生体会到世态炎凉,后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巨著《红楼梦》。早年的贵族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书中奢侈的生活,精致的饮食,丰富的生活乐趣……均是他早年的亲身经历。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不仅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形式,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兴衰。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用一句诗来概括:“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红楼梦》中的植物数量多,种类繁,且含有丰富的意象内涵。在曹雪芹笔下人花相映,花有人德,人有花姿。宝玉和十二钗在大观园的居所种有不同的植物,暗喻人物各自的性格和命运,以及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十二衩“占花名儿”,各人所掷的花名正是她们自身写照。
就如宝钗居所为蘅芜苑,特色植物为藤萝,象征了宝钗守拙、清正的形象,而在后来又擎得牡丹“艳冠群芳”的花签,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提诗“仍是无情也动人”暗示宝钗最后被宝玉抛弃辜负。黛玉的潇湘馆清幽雅静,翠竹环绕,苍翠荫郁,竹子纤细挺拔、不畏严寒的特征使其带有清新淡雅又有傲气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林黛玉清冷孤傲、淡泊名利、超逸脱俗的气质,刚柔并济的精神品质。她“占花名儿”时取得芙蓉“风露清愁”的花签,提诗“莫怨东风当自嗟”隐喻黛玉红颜薄命的结局。芙蓉常开于秋天,文人常以“风露清愁”形容,这不正表现了黛玉忧郁敏感的性格吗?探春居所秋爽斋,植物以芭蕉和梧桐为主,芭蕉直立高大体况粗犷潇洒,芭蕉叶碧翠似绢,既有北方的豪迈大气又有南方的精细。探春本人精明能干有远见、有作为,同时她还工诗善书,是大观园中的大才女之一。曹公借芭蕉赞探春可以说是极其贴切。“瑶池仙品”杏花的花签,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签语“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此签又写探春必得贵婿,无限恩宠,同时暗示探春远离家乡,亲人“涕泣江边望”,同时与她所做风筝诗谜中“莫向东风怨别离”照应。湘云掷得海棠“香梦沉酣”的花签,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原诗诗叹息春光短促、好景难留,后来湘云的遭遇亦是如此,虽洞房花烛照红妆新人之喜,但转眼之间夫妻离散。
曹雪芹一扫传统偏见,讴歌天性纯洁的闺中少女。为了最大幅度地展现这些女儿的风姿神采,曹雪芹“以花喻人”使闺阁昭传,赞美女子的美好。书中他的每一字都意蕴深远,每个人的表情、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结局,每一个场景都有独特的意义。黛玉葬花重点不在于葬花,而在于《葬花吟》这首诗,以花喻人,表现了黛玉不甘低头屈服,孤傲不阿的性格。在“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曹公又将黛玉与菊花联系起来,三首菊花诗集中体现了黛玉的菊之品格——高远的情怀,傲霜的品性,不俯仰随流的风骨。
这简简单单的花草,不仅是各个场景的点缀,还承担着烘托人物性情重要任务,更是推动着小说的发展。浩瀚红学,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知识,更了解到艺术家从事创作,缺少生活不行,缺乏艺术修养也不行。
日光暖暖,饮一杯清茶,翻一页红楼,生活才更惬意。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叙文1300字相关内容
今天,我要推荐一本特别好看的书,这本是薛涛个人创作走向更为开阔的审美空间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儿童文学最美的收获之一。它让人看到儿童文学在文学本身可以抵达的高度,在思想上可以发掘的深度,在内容上可以开拓的宽度,它是一本能够让人对儿童文学产生敬意…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东西,干了很多事,以此来丰富我们这茫茫夏日,当然了,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围城围城”,相信大家听到此书名,一定会感兴趣,钱钟书老先生用这本书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知识分子的英勇体现的淋漓尽致。《围城》这本书封…
“人总是会死的。但哈利并没有真正的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纳威·隆巴顿——题记在我心中,好书有许多,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却是带给我感触最大的。看完后,我思绪万千,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意义非凡。《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
暑假里妈妈为我买了一本季宇爷爷的《盲马》,我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合上书,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小白头一生下来就看不见,在医治了很久后仍不见效,在那样的年代,一匹马看不见就等于没有了价值,就在贺二爷要把它卖给屠夫老八时,是来福和桂花…
傲娇如张爱玲,她却曾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当代作家毕飞宇评价说这是一部“上天入地”的经典。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一部多解的书……暑假,终是有幸通读了这部令诸多雅士名流都爱不释手的文学经典《红楼梦》,充分领略了“…
虽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时间看完了《细说觉醒年代》,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来只有用自己粗糙的文字,来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是紧紧围绕《觉醒年代》电视剧内容展开的,聚焦了深受青少年关注的49个重大主题,可以看作是电视剧…
《围城》如茶,越品越醇,一品苦,初读只读得方鸿渐等人的爱恨纠葛;二品涩,再读读得社会为人处世的复杂;三品甜,复读读得对人生追求的启思,三品方知《围城》味。钱老先生用风趣幽默、极富讽刺的笔法,勾勒了以方鸿渐为主一群留学生和大学老师在生活、感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心底的一轮明月,亦是心灵的归属和依托。随着时间的飞逝和年龄上的成熟,家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个最温和的地方,那里就是我们心中的故乡。年幼时的季羡林住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这里便是他心…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中国50年的大变迁中,三代人生在光字片,长在光字片最后改造光字片的温情故事。当得知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我们寝室便马上翻开读了起来。周秉坤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
有人说: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阅读《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籍之后,我就仿佛与叶永烈先生促膝长谈一般,在先生细腻的笔触之下,文字如点点繁星,仿若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为我指点迷津。红色起点,是那一抹红色最初踏寻得步伐,就仿若追寻往昔的浪花…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年到1940年。主角方鸿渐是一个从中国南方乡坤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但在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身亡。他的岳父被他写的信所打动,决定资助方鸿渐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
刚刚读完《绿野仙踪》,我还沉浸在那个美丽的世界中……小女孩多萝茜被一阵龙卷风刮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里她遇到了没有脑袋的稻草人,无心的铁皮人,胆小鬼狮子,他们想要寻找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一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朝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