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是中国人永生难忘的日子,一段耻辱与伤痛,一片哀伤与铭刻,小编整理了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演讲稿1000字,希望大家记住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的日子,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演讲稿1000字,我们一起悼念那些逝去的同胞与亡灵!
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攻进南京城、制造惨绝人寰南的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耻辱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这段令中国人民蒙受耻辱的历史,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终于打破了沉默,开启了记忆之门,向公众免费开放。
70年前的这一天,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并发生了2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甚至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他们从未直面真实的历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未到到南京实地考察,也无视中外学者考证确凿的历史铁证,而是仅凭个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实,掩盖真相。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0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永记南京大屠杀_900字相关内容
何为“教”?“教”是言传身教,是传道,是授业,是解惑。何为“育”?“育”是春风化人,是培育,是滋养,是养成人格之事业。教育教育,这两个字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教”,那么即使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也只是知识上的充足,远达不到灵魂与人格的丰…
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稳,是恭敬炎敏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
如果说适应环境是一种智慧,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自我,这是一种勇气,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适应,不断的适应环境,才能使生命之溪流涓涓长长,可是只有保持自我,才能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般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个性,所以边别被环境拖着跑。别被环境…
回想起曾经的春节,是那样的热热闹闹,每家每户都挂着红红的灯笼,鞭炮声,烟花声充斥着街道。在这样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大家本应该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有趣的活动。或者是在村子里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相互问好。但是在今年,这样本应该熟悉的画面全都不在…
曾经的我们,无限憧憬未来。只有真正感受着,才会明白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如今的人类可以自由穿梭在太空,可以生活在“空中浮岛”,古人口中“空中楼阁”的幻想,在如今变成了现实。我们如今不必住在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里,而是…
几千年前的濠水之上,惠施被授予了强逻辑、善思辨的桂冠,庄子则凭其独到的审美与诗意为后世留下了大道的智慧。而当时代列车驶抵我辈,兼二圣之贤已然成为最佳选择。以务实的理性凿地扎根,以审美与诗意延展登峰,我们才能于斗转星移间丈量宇宙的广度,于急功…
一项社会调查为我们00后常用的软件作出了前十清单,其中自然不乏用于我们每个人不可分离的社交媒体软件,也有供于娱乐的影音媒体与游戏、购物平台。从中不难看出当代人对于自我存在感的需要与物质和表层的精神态度占据上风,00后的精神世界依旧是较为空洞…
00后可说是伴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当学校门口聚集的半大身影手中的玩物从书籍、卡片变为人手一个的手机;当大山深处或遥远的海滨的年轻人热衷于通过网络与信息平台传播自己的表演;当越来越多的家长“谈网色变”,我们不禁要问:网络与信息…
生活,就象一杯苦咖啡,在你品尝之时有苦涩之感,品尝之余口齿留香。真生活便是如此,感慨于它的曲折,但又不得不称赞它智慧。而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丢失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其中的味道也随着时间的流失几乎殆尽了。那些曾经的,抑或是即将发生的…
我曾撑一支长篙,不畏艰险乘长风破万里浪。也曾不惧暮年,跋涉伏枥,身老疲惫仍然壮心不已。也曾高声吟诵“大鹏一日同风起,惜好风之力独凌清云”。带上自信的行囊,便如普天飞翼,苍龙在手,在漫漫人生路中留下耀眼的足迹。带上自信的行囊,便有了在困境中高…
十八岁的我们,正立于时代之潮头,对未来充满愿景,期待,或许也有害怕。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未来的道路在哪?这样的问题,奋斗自会给出答案。如人们所言:“只需每斗,无问西东。”无论花季的我们落于哪里,都可通过努力绽放青春之花。面向未来,切不可困…
时代的巨轮不断加速,党和国家的争相踊跃;与此同时,浙江人民不仅在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其队伍中,不断涌现出浙江青年的坚毅身影。浙江人知道他们:徐枫灿、杨杰、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为他们喝彩之余,我们也应意识到,作为浙江青年的一份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