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乡村的质朴与简单,也看过大城市的缤纷与多彩,他乡的风景似乎都更美,风也更甜……
我唱过侗族大歌,喝过苗家人的米酒,走过丽江古城璀璨灯火下的街道。我问人们什么是烟火?他们唱着,跳着,洋溢着幸福的笑。他们说,烟火是他们正烧着的木柴的火焰,是天空绚烂的烟花。我笑了,陶醉其中,看银饰在万种风情的服装上一摇一摆,听如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汉族的服饰远不如这般精彩,家乡的人们也不会吟唱这掠过古梦边缘的大歌。
武大烂漫的樱花、香味扑鼻的热干面诱惑着我,坐着和谐号,我来到武汉。我爬上黄鹤楼,在烈日炎炎下感受这里的炽热。我问导游,什么是烟火?他指了指对面,说那儿都有。走进户部巷,土特产、饰品琳琅满目,挤出喧闹的街。迎面扑来的还有拌着纯正芝麻酱的热干面和独一无二的豆皮的香……买上一碗糊汤粉,就一根油条,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味的呢?而我的家乡没有樱花,没有黄鹤楼,似乎也没有这般人挤人的街……
返乡路上,秋日斜阳下,斗龙河水静静地流淌,沿边的樟树林散发着清香,眼前稻浪滚滚,白鹭翻飞。突然发现,这是另外一番风景。
是呀,看花海、赏梅园、去条子泥抓海螺、去自然保护区看麋鹿……只要是外地朋友来做客,家人总是会带着客人一逛一整天,而客人也常常意犹未尽,主动约定再来。外公嘴上嫌着阳春面的清淡,却又吃了一碗又一碗,拦也拦不住。外婆总说过节不需要仪式感,但她总会挂起为节日准备的灯盏,哼着家乡的曲儿,烧上“六大碗”,等着儿孙们回来团团坐。你看啊,这亮起来的串串灯火,燃的是长者的思念和守护,续的是亲人间永恒不变的爱。原来,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后知后觉的我忽略它已久。
兜兜转转,原来美景一直在我身边,虽不惊艳,却是微小而持久的、最温暖不过的人间烟火。
原来,烟火气就在身边-记叙文650字相关内容
这个月初,我刚刚参加了全球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坐在考场里等待考试时,我不同于其它学生那般焦急紧张,反而自信满满的,因为我是那个奥数班里最出色的学生,而且在此之前,我写了将近十张试卷,许多题目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可当试卷发下来时,我发现我错了…
六年级了,也不小了,不会再打打闹闹了。但曾经的我,可是一个捣蛋鬼。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周末和暑假都是在外婆家过的。那时侯,我带着自己的三只狗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疯跑,我们特别兴奋,根本不觉得累。不仅是这样毫无目的地跑,我们还在田野里“拔草”、…
人生中总有许多选择,可以放弃,也可以坚持,我在比赛中,在学习中,也同样面对许多事情的抉择,我曾有过一次艰难的选择。在一场足球赛时,我的小腿被对手重重地踢了一脚,当时就坐在了地上。队友们还在继续踢球,只有我一人坐在地上,裁判本想换我下场,但他…
在前往学院的路上,我还在恍惚,考级了?今天?脑子里忽然如被大鼓的鼓锤敲醒,对啊!今天是钢琴考级,我唯一一次的考级啊!报到后,因还有一小时,便怀着侥幸心理坐在椅子上,用手指在空气中弹着,记起上次艺术节时,我也那么弹,最终因紧张,手指慌乱,而弹…
小升初暑假,这段与初中连接的黄金学习时间,妈妈怎么愿意错过呢?奥数、英语、阅读手账……没什么学习班的我光是在家里也忙不过来。为了让暑假过得像休假,我要求妈妈奖励我一段自由时间。妈妈一口答应,因为她以为热爱旅行的我会要求出去玩,那么这一段自由…
你可能不相信,我所珍藏的是一块石头,也不是玉石,只是一块凹凸不平,放在石头堆里也不明显的平凡石头。我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呢?因为它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爱。小时候,幼稚班去秋游,我本来是不想去的,想在家里玩,父亲硬把我拉走,“你去找同学玩会很高兴的…
一个绣花盒里放着6颗小指甲,那是干什么用的呢?那是弹古筝用的。绣花盒的旁边放着一架棕色的古筝,它在我家已经待了好久好久了。看着它们,我忍不住戴了起来,又跟当年一样,弹起了古筝。我6岁时开始学习古筝,刚开始我非常兴奋,每天一回家就开始练指法。…
对于刚结束的夏令营,我还是依依不舍呢,尤其是我当中的一位室友。她虽然长得十分秀气,有着一双大长腿,但整体来讲还是相貌平平,也没什么长处,要说她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酷爱看书吧。昨天晚上我趁着写作业空闲的时间,便顺手拿起了草稿本。“画什么好呢?…
六年级,对我来说是一个不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的年级。六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一进教室,老师就把“毕业考”三个字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生怕我们忘记似的。“考不好毕业考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
打开微信,一点,一划,一看——切,无聊!再查下一个群。“不会吧”!1000多条新消息!造反啊!每次打开我们班的群聊,不免发出啧啧的叹息声,“你们到底是不是时间多得没处花?还是纯属无聊?”我并没有加入聊天,而是继续潜水。“咳咳。现在,谁,都不…
世界上最靓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路,而抗疫英雄的回家路至今没有完成,本以为2020年的疫情终将结束,却在2022年全国性爆发。屋内,电视里一遍又一遍播放的新闻,似乎永远离不开抗疫二字,这两个常被注成鲜红的字体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屋外,一片漆黑那略…
老陈叫陈银付,是省瓷刻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笃,笃笃……”当晨曦微露,天边刚是灰白一片时,老陈就已准时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创作。直径25cm的瓷盘中,一位老者,满口银须,神采奕奕。“呦!老陈又天不亮就开始瓷刻了?”“没办法,职业病嘛!”他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