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用摘下来的乌榄换钱的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家里有两棵很大的橄榄树,每年的九月份就是橄榄收获的季节,当时乌榄有人收购,这为我们贫穷的家庭增添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摘乌榄的那一天,一般都是全家出动的,所带的工具也很简单,一担箩、一条竹勾和几顶斗笠。
橄榄树不像芒果,龙眼树那么矮而且有很多分枝,它长得很高大,树干也较直,所以摘乌榄是件非常辛苦而且危险的体力活。
摘乌榄之前,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树上的乌榄捡起来,就得把橄榄树周围的小树、草之类的东西清理干净。
开始摘了,父亲就拿着竹勾或者扁担把低的乌榄用力地拍打,乌榄就会“索索索”地往下掉,长长的乌榄掉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很像黑色的珍珠。
乌榄掉了,我和母亲就戴着斗笠开始忙碌把乌榄捡到箩中。弟弟妹妹那时候还小,他们只顾着自己玩,而且还要我们大声地呵斥他们走远一点,怕他们被乌榄砸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可疼了。
低处的橄榄摘完了,只能爬到树上去摘了,这项很危险的任务只能落实到父亲的身上了。父亲当年还年轻,身手敏捷,只见他的后背挂着竹勾,没有多大的功夫,就爬到树上去了。
父亲爬到树上,就奋力地敲打着乌榄,一些乌榄较远,父亲只好把身子尽量地探出去,下面的母亲看着那危险的动作,总是不断地叫父亲小心小心。至今想来,父亲在树上的危险动作还令人心惊肉跳,生活的窘迫,真的让人感到无奈。
两个箩终于装满了,父亲就把它挑回去卖,留下一些作为自家食用,其余的就用蛇皮袋装好用自行车载到闹事去卖了,把卖来的钱作为家里生活的开支,但我从来没有看见父母用卖乌榄的钱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因为去清楚地记得摘乌榄的时候,父母的衣服上就会被乌榄的液体染成了难看的颜色。
母亲把留下的一小部分乌榄做成榄角,还有一些把它腌在器皿中。
记得母亲把生乌榄投进热水中,焗浸数十分钟,待它的肉变软,隔去水,另浸入浓厚的盐水里,三天后即可以当咸菜了。如果要作榄角,则用小刀把它分成两半,中塞幼盐腌制,就可以了。
乌榄把肉取下后,就剩下核了,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喜的了,每次读书回来后,看见母亲用竹筛装着的榄核时,心里就会特别高兴。因为我们可以把它拿来敲开,取下核里面的仁来食用。
至于敲榄核,那可是一件较为艰苦的事,那时候家里没有铁锤,只能到处寻找一个较为方正的或者有些棱角的石头作为敲榄核的工具,由于榄核很滑,往往把石头砸下去,它就会像子弹一样飞了出去,为此,选择一个有凹陷的地方放榄核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拿起石头砸到自己的手那也是经常的事,但是那诱人的榄核仁的幽香,会使我继续下去,因为在当年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里,没有比这个更好吃的零食了。
除了自己食用外,我还会留一些榄核作为游戏用。
这种游戏比较简单:两个或者更多人在墙角边挖一个坑,把取出各自的榄核放进去,在距离坑远点的地方用瓦片画一条线(当时我们根本没有见过粉笔),轮流拿着一个经过精心挑选的较大的榄核作为投掷的工具,看准了坑里面的榄核就掷,掷对了,坑里面的榄核就会溢出来,那溢出来的就算做是“战利品”了。
记得还有一种玩法就是选择一块空地,在空地的中间画一个圆圈,跟前面的游戏一样,在距离圆圈一定的距离的地方用瓦片画一条白线,同样也是用一个较大的榄核用来掷。
为了能够玩游戏,我们就用口袋装着榄核到处寻找同伴,那时候没有塑料袋,我们就经常把榄核装到裤袋里,以至于口袋鼓鼓的,由于固定裤子的橡皮筋不够紧,只好提着裤头,光着上身,关着脚来回穿梭于“阵地”和家之间。至今想来当年的那种情形都会忍俊不禁。
那时候我经常把赢来的榄核放进了衣橱下面的抽屉里面,偶尔也会拿出一些把它砸开吃里面的仁,但是更多的都是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地珍藏着,直到把它忘记,直至倒掉。
偶尔锤了赢来的榄核,发现里面的榄核仁较为完整,吃起来也很香,自己的榄核仁却是湿的,总不见成型,容易碎,为此,当时的我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由于没有去问,也渐渐把此事给忘记了。
直至几天前在办公室里跟一个年纪相仿的同事聊起时,他才无意中道出了当年我苦苦寻找的榄核仁玄机,他告诉我,应该把榄核放到灶的后面,让热气把核里面的水分烘干,这样的核仁才好吃,我猛然大悟,有一种想马上回家拿来榄核到灶上的冲动,却发现,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近三十年。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在市场上也很难买到乌榄,由于乌榄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家里的乌榄由于生长在路边的悬崖上,怕砸到路人,后来给父亲卖给别人做切菜用的垫板了,唯有与我家橄榄树附近的一棵巨大的榄树在见证着岁月的流逝,掉落在地上的乌榄在无声地重温着我儿时的梦。
摘乌榄_高中记叙文1800字相关内容
云淡风轻,雁字南飞,又是一年秋来时。雾雨霏微,亭楼朦胧,绝胜满园花锦簇。月夜无声,心潮起伏,欲引月光燃明烛。我热爱明烛,因为是它的光芒照亮我原本黑暗空洞的心,是它的热量融化了我心中已冰封千年的信念——飞的信念,明烛用它不断上升的热量托起了我…
年少时轻狂,不甘居人下,狭路相逢总喜欢争强好胜、莽撞斗勇,想要感受把整个世界踩在脚下的超凡绝尘。如今,时光与沧桑开始荡涤年少时的心性,才明白人生一世间的争执拉扯,大抵只是蜗牛角上方寸之间的电光石火。我知道努力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但当那些行动能…
岁月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人,我们没有办法伸手去将它挽回。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物里,我们能留下的,大抵只有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思潮。捧着一本书去领会它的内涵,去品味书香的韵味。这会让你的思维在书中绽开鲜花,而所开出的花儿,或许会在你之后的人生陪你走很…
明月与故友,煮酒话的是桑麻,粗茶与淡饭,古韵承的是礼邦。走过多少光阴岁月,当她迎来七十大寿时,我便知道,她依旧如曾经般富饶美丽,也已然在万难中走向了强大。我自豪,只因拥有华夏血脉,承担着千年来永不熄灭的火炬与代代守护的责任。十二风华鉴,多少…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风带来了希望,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似隐似现的淡淡的悲伤。鸟儿在空中飞翔,鱼儿在水中徜徉。春天充满了希望,可我却彷徨。曾记得“时间在飞”,“时空之曲”在耳边回响。去了,那个晚上,人生寂静,月光如水,静静地,我在享受那短暂…
书要怎样读,自古即是一个大话题。书本知识是“流”,实践才是知识的“源”。世上一切真知,都离不开实践。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古代,先人就认为,单…
六月的天空充满了多愁善感的情绪,似青涩如水莲花的少女,撑着丁香色的伞走过石板路的雨巷,接连不断的雨滴滴落入心湖,荡起细细的涟漪,是欲说还羞的淡淡情愫。风住尘香,春归于尽,锦瑟流年里开满了盛夏的莲荷,遥遥相望着彼岸的曼陀罗,将层层叠叠的心事悲…
我家有不少艺术蜡,它们有的香气四溢,有的可爱活泼,我独爱那染料都快掉光的圣诞蜡人儿,它没有络腮胡子,没有满头银发,却有一张娃娃脸,整天笑嘻嘻的,似乎没有一点儿忧愁。哪能没有忧愁呢?他每天挺直地站着,肩上扛着礼物,还有一堆沉甸甸的心愿,他不能…
乍暖还寒,桐叶纷飞,独步空巷。孑然一人生活在这北方的城市中,看梧桐叶憔悴地从树上剥落,一片片的叶带来一阵阵的伤,飘落了心中的希望。三年,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三年。三年前,秋菊、梧桐、石榴构成了你我的节日,如今秋菊依旧绽放,梧桐叶仍在伤心欲绝地凋…
西湖断桥下,湖水潺潺,烟雾袅袅。一位白衣女子,风华绝代,默默地徘徊在桥下,清风拂过她飘逸的秀发,摇曳出丝丝的忧愁。一位俊灵的少年出现了,只因他的惊鸿一瞥,注定她一世的心碎。回忆漫过时光,跳过岁月,穿越时空,像亭亭玉立的女子,由远而近,姗姗来…
我又一次望着蓝天,它是那么的博大,隐去了一切的丑陋,赐人以静之美。对着它,我又打开那扇心门,去回忆尘封往事。心的记忆给我带来一丝淡淡的喜悦,一股难言的惆怅,更多的,是无由的伤感。心地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或许这句话是对的。属于…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千千万万位老师。让她们给闭塞的山村吹来的知识的春风;让她们在无知的土地上播撒下智慧的种子;大山另一面,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看到了希望:他们有老师了。他们的老师和蔼可亲,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的老师常常给他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