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暑假结束后,我便来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初中。
初一时的我们,刚刚进入中学的校园,天真,幼稚,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有着一股努力向上的干劲。
烈日炎炎,我们一起训练过军姿,从不堪入目到整整齐齐;月光皎洁,我们一起练习过合唱,从五音不全到余音袅袅。
初二时的我们,变得懵懂,也多了几分叛逆,在学习上,课程变多,变难,“两级分化”更加严重,我们也会迷茫,也总让家长老师为我们担心,焦虑。
但我们都在努力领悟成长的真谛,我们都明白了大人们的用心良苦,那次考试之前,班长站上讲台,大喊了一句:“同学们这次都要好好考,不要让其他班看不起咱!”我们各自定下目标,都在为将来努力拼搏。
依然记得,总会把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理解的历史老师;依然记得,经常“霸占”课间,只为我们能多学会一道题的数学老师。记得轻松的地理课,记得烧脑的物理课,也记得自由的体育课…
不会忘记,课间到处跑闹,聊天的身影;不会忘记,自习课上沙沙的笔声和埋头学习的我们;不会忘记,那只常用来戳前桌的中性笔,不会忘记,那块一人分一半的橡皮…
初中的火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与老师同学待在一起上课的时间也只剩下了短短的一百多天,但是,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美好的青春记忆,都将变成秋天的落叶,飘入我的脑海,也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愿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把握机遇,释放出自己才能的火花,乘风破浪,气宇轩昂!不负时光所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中生活-记叙文550字相关内容
飞扬的少年最动人心,恣意的时候像是穿越了光阴。闲听落花,流光照眼,说起小学,我们班的“牛人”辈出,今天就让我来晒晒我的“牛人”同桌吧!同桌是个男孩子,微胖的身材,皮肤很白,脸上带点稚气的婴儿肥,跟眼睛差不多大的嘴简直能用“樱桃小嘴”来形容,…
一户青瓦白墙的老宅,院里的柳树下倚坐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蜜色的茶桌边小男孩托着腮,全神贯注地听奶奶讲述着一个尘封已久的关于太爷爷的英勇故事……太爷爷出生在松江郊区,年轻时是个意气风发,身强体壮的精神小伙。他以捕鱼为生,是村里出了名的游泳健将…
九班,自古即为英才荟聚之班,菁英多矣。然则若论谁该为武林盟主,其答必然是统一的——谢院长。但凡是与谢院长有交情的,无不为他的一种严格守己、认真自律的精神所折服。睿杰先生曾说,他曾亲眼见谢院长在课间一丝不苟地改政治题。谢院长说,他上学期政治太…
我们总惊叹他在赛场上的牛气冲天,却从来没有人知道,他在赛场外的勤奋和努力。——题记喧闹的赛场骤然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被其他队员包围的他。他左脚快速横跨一步,怀抱着球冲出层层包围。他的双眼一直追随着篮板,眼底闪烁的光芒清晰可见。我屏息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自升入初中以来,我对班上众多“牛人”无比敬佩,故想写一文抒发心中之感。古筝高手——丹丹她身着浅白色朴素的校服,一头浅棕色的长发束起来,温柔的搭在后背。面前是一架古筝,她的双手在琴弦上疯狂地飞舞,奔放,自由。她手指上…
我们班的“牛人”数不胜数,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而她也是其中之一,是最独特的一个。“加油,加油!”校运会的赛场上,响声震天,人人都鼓足了劲儿呐喊助威;她立在赛道上,阳光映照在她蓝衬白的浅色校服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辉,璀璨无比,好似世间最亮眼的一颗…
每个班都有“牛人”,或是“作文达人”,才华横溢;或是“音乐迷”,通晓各种乐器;或是“运动高手”,擅长体育活动;或是“智力超人”,聪明无比……而我们班有这样一位精通历史的“史学家”——江启文。江启文,原名江煜涵,“史学家”,现代学生,代表作有…
论智商,他的成绩是班中公认的“牛人”;论才艺,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指人无人可比;论情商,他总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单说学习,他总是班里第一,年级前五,分数把第二名超出几十分。我与他同桌时,总是耳根不清。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能准确流利地…
您是不怕严寒的梅,是坚贞不屈的桂。是您,张桂梅校长,是您改变了大山中无数女孩的命运。您是崖畔的桂,您是雪中的梅。在2008年,您成立了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可在那之前你又有多少艰辛呢?经受丧夫之痛的您未对生活低头,而是来到华坪,以更加乐…
奋不顾身去救人的消防员令人感动;救死扶伤的医生令人感动。但有一个人也让我们感动,她就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张桂梅办这所学校的原因是,她见到当地多户人家家境贫困,供不起孩子上学,也有些存在封建思想的人不让女孩去上学,认为女孩…
她,衣着十分朴素,戴着一副扁平的黑框眼睛,虽然黝黑的脸上布满橘子皮似的皱纹,但仍十分精神。再看她的手,上面贴满膏药,不禁令人心头一震······她是谁?她,就是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她,感动了我们。曾经,她翻山越岭,走进云南大山里的一户…
“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自然击她以风雪,她报之以歌唱。命运置她于危崖,她馈人间以芬芳。”她是谁?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她,感动了我们。张桂梅从山东来到云南支教,她目睹了山里重男轻女的现象,决心要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这一路上她遭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