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初中记叙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15:58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趁着假期,爸妈决定带我去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看看,到达后,看到馆内各处挂着革命烈士一幅幅一件件的照片和物品时,再看看我们今天悠闲自在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参观结束在回家的路途中,我坐在车上,渐渐地,我的思绪飘到了那长满芦苇的八路军革命战河中,我仿佛看见一排排一队队革命烈士在硝烟中倒了又站起来,一个个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在脑中回荡,一幕幕为国家捐躯的身影就在眼前,一句句铮铮誓言萦绕耳畔,就在眼前,敌人的堡垒被我军攻下一个又一个,刹那间,我的耳边仿佛唱响起我军战士洪亮有力的呼喊声:“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不自觉地我竟然哼出了声,这时,我才注意到在回家的这一路中,我们三人竟然一句话都没说,爸爸妈妈也被我刚才哼出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感染,顿时,小小的车厢内异口同声地响起欢快的歌声……

一路向东,我们的车经过杭州萧山亚运村,停留片刻后,看到许许多多戴着口罩井然有序的工人师傅们,有的指挥着,有的埋头苦干着,看到这么热的天,师傅们还戴着口罩,这又让我想起病毒肆虐时,我们还能坐在电脑前上网课,聆听老师的教诲。不是岁月静好,而是那些以自己生命保护家园平安的一线工作人员为我们负重前行……

“你们看,那里是主体育馆,真像一只“莲花碗”,晚上灯光亮起来肯定美爆了”爸爸喊到,“是啊,你看,那里是游泳馆,像一副大大的泳镜,好期待2022年快点到来,到时我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好好看看”,我也兴奋的说着,“2022年的亚运会会给杭州带来更好的机遇的,我们拭目以待吧!”妈妈也一副未来可期的表情说着……

国家太平盛世,我们的健康幸福不仅仅是革命烈士们用献血奋战而来的,更是要有人坚守、有人迎难而上。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与敌人奋斗到底的革命烈士,应该感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一线工作者,所以,我们更应该义无反顾的努力学习,做好当下,将来像他们一样保卫国家,造福人民。

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初中记叙文700字相关内容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记叙文800字

八十年前,无疑是整个中国最黑暗的时刻。百姓上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在这时,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一团有关于中国的疑问谜团,孤身一人勇闯红军革命根据地。他很难想象,一个被人们冠上“匪”的党派,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最终,他将自己的所见…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初中记叙文800字

当今,无论是许多年前的那些战争 ,还是如今日渐强大的新中国,一颗璀璨的红星一直都在我们心中散发着希望的光芒。最近,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再次点亮了人们心中的那颗红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长征的认识仅停留在《…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感悟800字

炎炎夏日,一股清风透过窗户吹进了房间,吹跑了小屋里的闷热,随之带来的是一抹阳光,它照在一颗红星上,使它看上去光芒万丈,我迫不急待地翻开《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革命的叛变,肆意的迫害和屠杀共产党员,与…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作者真实报道了在陕北苏维埃中国的种种经历,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展示他们伟大而又平凡的精神风貌。说到苏维埃中国,就不得不提工农红军。在斯诺的笔下,我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

红星闪闪耀中国_以中国为中心的作文650字

世界的东方有一面五星红旗。势有波涛之汹涌,山峦之巍峨。尊像之神圣。他射出的万丈金光照耀着中国!红星之光普照九州大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四号”,从“京张铁路”到“高速磁悬浮列车”,从“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中国的发展可谓“…

照亮我生命的红星-记叙作文1200字

深秋的傍晚,我捧着一本《革命烈士故事选》漫步在红叶满地的大街上,静静地读着。凉爽的秋风在湛蓝的天空中涌动,也挠痒了我的书本,书页飞快地翻动着,如一只快要振翅高飞的彩蝶。忽而风停了,书也翻到了陌生的一页。低头继续看书,只是仿佛时空的隧道已经打…

最真实的革命创业史-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

暑假前夕,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我花了十来天,终于将它读完。合起书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脑海里依然浮现着一代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光辉灿烂、彪炳千秋…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记叙文700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暑假在蝉鸣的相伴中,在绿荫的笼罩下,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感触颇深。初拿这本书,我便背书封上的[美]埃德加·斯诺著给深深吸引。一本关于中国的巨著为何是由一名美国记者写的呢?抱着这个疑惑,我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