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的由来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拜年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_春节的习俗作文1000字相关内容
这是1910年的6月1日沉重的汽笛声响起,港湾上人山人海,一艘巨轮如一座崔巍的高山静静地停在一角。巨轮上站着一人,略微有些矮小的身材,脸上布满了皱纹,像是一团被人用手揉过般。尽管男子已约莫50岁,但他的娃娃脸上又洋溢着愉悦的色彩,隐约有一股…
关于我儿时的记忆,一直都是面目模糊的。唯一刻在深深的脑海里的,也唯独只有那佝偻苍老、步伐蹒跚的身影。幼儿园入学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也不能免俗。而让老师们诧异的是,他们含混不清地喊着的都无非是“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对于这一点,我拥有颇深的感触。人说朋尚好,不应莫逆交。我说真挚友,友深久不忘。有朋友陪伴我成长的日子,真好!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世间的花草树木像冻结了一样,弥发着没有生机的凉寒之意,伴着一派的死气沉沉…
我的母亲,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她没有太出众的相貌,可却有一颗不甘平凡的上进心。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如今在做与临床研究相关的科研工作。她常说,她一路走来到今天最重要的秘诀便是——努力。少年时求学的她总会遇到挫折。她说,她小时候很贪玩,所以…
这一天,我们是自己的英雄.生生不息,奔跑不已.马上迎来立夏,在这迟来的春天里,初中春游的最后一页也成为了过去式.我爱这迟来的春天,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正如我们…
小时候我总认为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应该是像文天祥那样的忠烈之士,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而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才明白,那些文人墨客,民族英雄固然值得我们尊敬,但真正的榜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让 座炎热的午后我上完课外班…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人,他们或许毫不起眼,但每当注意到他们却总会感到很温暖。他们就像一座塔灯塔一样,指引着迷航的船只,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些人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在每个班级似乎都会有一两个学霸,他们的存在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班里引人注…
榜样是什么?榜样是一本书,让我学会很多道理,明白责任和担当;榜样是一朵花,用它那微弱的力量,让人生的道路变得更加芳香,让生活变得更加美满;榜样是一扇门,帮你隔绝所有的危险,让你每一刻都很安全……其实榜样就在身边。勇于担当“姐姐……对、对不起…
我最敬佩的人,是一位东晋女诗人。她是谢安的侄女,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她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谢道韫出生名门,从小就才华横溢,品德高尚。虽嫁入豪门,她却对自己的丈夫王凝之不满。她的丈夫及子女,全部在孙恩之乱中…
在我们这栋楼里,有一位人见人夸的热心肠的人 -----夷奶奶夷奶奶五十多岁,一头短发烫得卷卷的,身体略微有点儿发福。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穿着非常时尚,衣服主要以红色为主,有时还穿着一条连衣裙,配着一双靴子,真是有点“老来俏”!冬天她喜欢穿着…
其实,除了他那出众的身材,他并不是个太出色的男孩。他进取心不强,勤奋劲儿不够,成绩不突出,也没拿过什么大奖。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和心理都百分百的健康,在高大健壮的身体内有一颗正直、温暖、自由的心灵。他高大魁梧,几乎成年不生病,还练过几下拳脚…
中华文化是如此地繁荣过。眼瞳中定格了无数人名,像一段段传奇,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痕迹。于是,停留在孟子身上。孟子,为“亚圣”,是战国是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书的《孟子》列为四书之一,为人们所铭记,他的光彩像一串五色的琉彩珠,被牢记的是他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