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_初中记叙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09:41

路灯昏黄,一个男孩靠在灯杆上,这满天星星照得地面十分光亮。但在那男孩眼里只有一片黑暗,他仰望着天空,像是能看到另一个世界,静静的不动,若有所思。随后不知怎的,他捂住嘴巴,眼泪像流水一样畅通的从眼眶流了下来,为了不哭出声来,他捂得更紧,蹲下又抱紧自己。可想而知,他是多么想得到安全感。

那是二零一六年的11月16日,巴欧从小失去父母,跟奶奶一起生活,祖孙俩相依为命。但一场意外把奶奶的生命夺走了,他抱头痛哭,周围的气氛沉重极了。他想:为什么什么坏事都发生在我这里,我难道是个头顶乌云的小孩吗?这些想法一直在巴欧的脑海里重复出现,他拿起酒瓶子往地上一砸,地上满是玻璃碎渣。拾起一片碎玻璃对着自己的脉搏说:“奶奶,我来陪你了。”“等一下,孩子!冷静,有什么话好好说,可别乱来。”一个粗重的男人的声音传入耳边。“别管我。”“话可不能这样说,身边的人也能算你的亲人啊。”巴欧听到了“亲人”这个词,又触碰到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他哭了出来。那个男人二话没说便抱住了巴欧。

巴欧被他感动了,说出了所有事情,也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男人救了巴欧的命,因此每到这时巴欧都会在那灯下痛哭一场,想想当初那位头顶乌云的男孩。

灯下_初中记叙文500字相关内容

初中作文如何构思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

初中记叙文如写生动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初中作文首段怎么写

写事作文开头1、 在我脑海中有许多的事,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得模糊了,可有一件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2、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那就是我第一次做酸辣鱼。3、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4、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高兴…

初中生写作常用的记叙方法_初中作文指导

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感到犯难,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不知该如何下手。好不容易想出要写什么了,但怎么写、用什么记叙方法又成了问题。关于记叙方法的一般知识课本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下面我们对各种记叙方法进一步说明。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就是记叙文…

如何指导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_初中写作指导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是一块“硬骨头”。在期末检测中分值占35—40%,所以,又是一块不得不啃的“硬骨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人们经常听公开课、示范课等,很少有老师选作文教学,除非是被指定。就是被指定上了,课堂上也不…

如何写亲情方面的记叙文_初中作文指导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什么是杂文?_初中作文指导

杂文即文艺性的论文。杂文的特点是:①文艺性与说理性的统一。说它是文艺性与说理性统一,主要表现为:一、它是形象性和说理性的统一。它既不象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为主插入议论,也不象议论文那样把“理”通篇直说出来,而是巧妙地把形象和说理融合在一起,通…

初中作文如何使用扩句法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

初入作文殿堂的几个门径_初中作文指导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门“门径”,门径便捷,很快可以登堂入室。门径有新有旧,有巧有拙。只要行之有效,就是好办法。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朋友要想很快进入作文的殿堂,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1、记日记。日记的内容广泛,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教…

初中作文序列化设计研训方案

初中作文序列化设计研训方案

话题作文感恩写作指导_初中作文写作技巧

【写作导航】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他人的呵护、影响、教育和帮助。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图报之情,这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知恩不报的人历来被人诟病﹐而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更为人不齿。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