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孩子的形象,但我最忘不了的是杜小康。
杜小康本来生再红门,是油麻地最富裕的人家的孩子,他学习很好,是班长,但因为他的爸爸买了一艘船,却撞坏了,从此家道走向败落,后来他爸爸的不幸染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去养鸭子。可鸭子被扣了,他没有办法,只能去学校门口摆摊谋生。
有人说杜小康身上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可我一开始不太赞同,自强不息总是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永不停止,停止的意思,但杜小康卖东西,放鸭子好像并未表现出他的自强的精神,对学生而言,自强就是要学习,要有知识,知识是人再社会上立足的根本。但读者读者还是认为他有自强的精神。他辍学之后还是很渴望去学校读书,他放牛的时候偷偷地看着学校,听着学校粒的学生们书声郎朗,充满向往。他还曾偷过一个女生的书,偷偷地拿到家里读。他看着像在学校门口卖东西,其实是在积累力量,等他爸爸病好了,家里衣食无忧了,他肯定又会到学校里去读书,获取知识,看过书之后,我才理解杜小康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知识现在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而已。
居里夫人说过:“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这让我想起了张海迪的经历,张海迪在五岁时就患病,高位截肢。但她非常乐观,不被命运打到。她自学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有的专业课程。她十五岁时,就随父母到了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里。她在那里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当一个乡村教师,教那里的孩子读书,她还自己努力学习了一套针灸的方法,在那个本来医疗条件就不好,可以说是条件极差的小村子里,为村民们针灸治病,并不要任何回报。她在莘县期间竟无偿为人民针灸治病一万多人。
无论是文学形象还是真实人物张海迪的经历,都让人感动,杜小康是渴望读书,张海迪是努力读书,他们都遭遇了不幸,但都没有被压倒,这就是自强不息。我们要是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登上人生的高峰。
读《草房子》有感-记叙文700字相关内容
在一望无际、如天空般广阔的草原上,一匹匹骏马高昂着头,似一阵疾风掠过草地,又恰如一阵惊雷打响,修长的鬃毛卷起密密的足点……马,不愧为草原之骏!在这之前从未真正见过马儿,想象之中,马儿有着飒爽英姿,永远高昂着头,向前方奔去。而今见到的马,却令…
“观众热烈,灯光灿烂。既然已经站在了舞台中央,只有拼力一搏,去等待最终属于我们的欢呼和掌声。”——题记不知不觉你们已经初三了!看着你们刻苦学习的样子,我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因为我连续教了几届初三的缘故吧!毕竟,看着你们从一开始的下定…
今天四年级一班怎么那么热闹呀?噢!原来同学们在玩抢凳子游戏呢!一早,老师就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玩抢凳子游戏,好不好呀?”一时间,教室里简直炸开了锅,同学们个个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我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大家异口同声地…
对于杭州乐园的精彩项目我一直念念不忘,好想再去玩一遍,因为那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刺激了。所以我跟妈妈央求了好久,可妈妈却不动声色的推荐我去绍兴的“东方山水酷玩乐园”,看它里面的设备和项目好像比杭州乐园更刺激,于是我又蠢蠢欲动,鼓动妈妈和我一起去…
起风了,一地碧绿的树叶被吹起,纷纷扬扬,上下翻飞。几只白蝴蝶,被风吹乱了阵脚,摇摇晃晃,但只要飞行的方向还在,它们便不会迷茫。午后,斜阳,我独自端坐在书桌前,心中怀揣着不甘与迷茫,连续两次考试的退步,让我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好,找不到努力的…
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心中的好伙伴,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可,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得很好,他们说什么我就做什么,虽然有时候我会反抗,但我不反抗的次数多于反抗的次数,安安静静,不惹是生非。但是,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厌恶了…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地方都可以,居住很长的时间任意去到各个地方都是归隐幸会流年。清风霓裳雨落,深情深笛,为念落笔成簇。每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总会遇见,和离散每一个人都想在青春里留下一抹浅绿,孰不知却被清风翻错了页码,黄昏开的书…
激昂的演讲在国歌声中落幕,演讲的内容似乎比任何一次的都更加发人深省。日本人与我们争着钓鱼岛,争的却并不是一块领土,一块海域,日本人要争的是他们的“骄傲”,向中国人证明他们的强大。而今,“9.18”国耻日来临在即,时刻提醒着我们,耻辱并没有被…
我相信“爱”这个字大家并不陌生,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围绕。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有老师对我们的爱、有朋友对我们的爱,不论是哪一种,它都是纯洁的、温暖的。如师爱,殷雪梅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而惨死在车轮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
暑假晨练记_暑假记叙文800字“咚。”当我最后一次将书包扔到沙发上时,暑假生活也随之开始。经过“全家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为帮老爸减肥,令我和我妈协同老爸一起跑步,于是,我们一家早早就睡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爸爸放开嗓门叫我起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背着重重的行囊,其中装着冷静。我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柔和的阳光从车窗射进来,映在前座的椅背上。车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行驶,跟着天上的几抹云彩,急匆匆地追着夕阳向小城跑去。车上温暖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突然一声尖利的叫声炸在众…
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1959年,生产队的牛儿正在咀嚼着青草,一声啼哭划破了拂晓的天空。一个女人站在河边,臂弯里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女人满怀歉意的看着孩子,这是发生大饥荒的头一年,很多人已经走投无路,家徒四壁。就在女人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