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河洛图》有感-记叙文11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3:55

《河洛图》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明末清初时期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家族为原型,描写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中原财神”的发家史,康氏家族面对运与命的倾轧,时与势的胁迫,如何顺势而动,起死回生,走向鼎盛发达的财富传奇。

读这本书,第一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周亭兰。周亭兰嫁于以诗书传家的康家,老爷子康秀才精心培养出“一门两进士”,不料儿孙两进士双双罹难,康秀才决定让孙媳妇周亭兰管家,自此开始了这名弱女子带领整个家族走向经商发家的道路。周亭兰面对分家难题、起步艰难、土匪绑孩、孩子教育、商业危机等各种情况展现了当时代女子少有的足智多谋、处变不惊、外甜内刚、大局观念和舍身忘我等品质,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一位女强人。

第二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老爷子康秀才的教育模式。康秀才虽然经历了丧子丧孙的悲痛,为此念叨出“书把人读了”的悔恨之语,还给曾孙起名“悔文”,但他仍坚持耐心培养曾孙,只是不再求取功名仕途,只为读书丰富见识。

这里与大家分享教育三件事:一、为了给八岁的悔文开蒙,他让悔文拿着两串钱到街上去买“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悔文转遍了店铺也没有找到卖字的,更不知如何买来这五个字。后来他发现桥下一群因洪水逃难来此的孩子,这瞬间激发了悔文的恻隐之心,他把钱撒向了这些可怜人。这番举动让悔文在河洛镇被视为傻孩子,甚至遭到母亲的一顿打,而康秀才却对悔文的举动深表赞许,只因他买回了“仁”字。

二、康秀才又让悔文到街上去向陌生人借钱。撒钱容易借钱难啊,悔文转遍大街小巷,没人愿意借钱给他。后来康秀才又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张字据,悔文很快就借到了钱。康秀才以此教育悔文:给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借”凭的是信誉,人无信不立。

三、康悔文12岁成人礼那天,太爷爷康秀才又给了他五两银子,让悔文用三天时间买回“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第一天他在床上躺着发呆,第二天继续发呆,直到第三天,他找到老外公周广田,提出用二两银子买老外公家一堵墙,并拿出字据签字画押。老外公笑而不语,但也答应了。到了杂货店,悔文找到老板娘,用钱收买她,只为让她信服在河洛镇上有堵墙是甜的。好事的老板娘叫来几个人一起去见识那堵甜墙。在她的宣传之下,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老外公家的墙,初看是土墙,再看是蟹黄色,其实质确是甜墙,此墙是由柿子皮和麸皮长年累月堆起来的柿糠墙,本是老外公家荒年救急用的,却被悔文买了去。康悔文面对众人说:我老外公是仁义之人,凡本镇人士,尝一口墙,两文钱;凡逃荒要饭的,免费品尝。大家在好奇心驱使下纷纷拿出钱去品尝甜墙的味道。再后来一批批的灾民闻讯赶过来,而这堵墙也被后人命名为仁义墙。

康悔文在太爷爷的培养教育下不仅习得了为人处世基本的优良品质,更关键是早年间已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育人的方式,这也为当前的教育提供了借鉴。

康氏家族十二代的奋斗史将中华传承数千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力量体现的淋漓尽致,更体现了康家人所具备的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就是中原文明的魅力。

读《河洛图》有感-记叙文1100字相关内容

铁马冰河,不曾忘-读《少年的荣耀》有感500字

“战争是残酷的、血腥的,但总有温情的花朵,绽放在火灼烧过的土地上。”——题记。曾有一本书,我读到深夜12点,也舍不得放下;曾有一本书,我反复阅读,爱不释手;曾有一本书,让我的泪潸然而落。仅是因为一句颇不经心的话。这本书叫《少年的荣耀》。主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_读《致敬最美逆行者》有感500字

二月中旬,《致敬最美逆行者》这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它的作者是方家耀,文章对援鄂医生做出了极高评价。文章令我很感动,笔触激昂飞扬,很具感染力。“白衣逆行者”的英勇与大义,为全中国遮挡了风雨。与死神斗争,这是他们义无反顾的职责,他们的背影永远…

身处无间,心在桃源_读《桃花源记》有感400字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桃花源。那个让陶渊明魂牵梦萦的人间仙境,无税无征,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丰衣足食,与儒家的大同社会相似,在我们今天看来,小康社会都比桃花源更美好,但在当时黑暗的东晋末年,这样的社会也只是笔下…

读《西游记》有感-名著读后感450字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有《三国演义》《米小圈上学记》《夏洛的网》……但我最喜欢《西游记》这本书,它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西游记》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吴承恩,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分别是好吃懒惰的猪八戒、没有主见的沙僧和神通…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暑假读后感600字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本课外读物,认真阅读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头与日寇激战后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头战象,被村民救活后,一直在村子里活到了五十多岁,突然有一天他精神亢奋,谁也不知道…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优秀读后感600字

第一次打开《窗边的小豆豆》,我就被小豆豆那个纯真、新奇,充满童真的世界所吸引,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本书的作者,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彻子。小豆豆从小就是一颗令老师头疼的"怪味豆"。静静地课堂上,小豆豆会突然站起来,站到…

读《核舟记》有感400字

读了《核舟记》我不得不赞叹王叔远的技艺高超。“能以径寸之木……”每当读起这段,脑海里不经浮想联翩。王叔远刻了一个核舟送给魏学洢,上面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如果没有魏学洢将这核舟写成文章,或许王叔远的一生都不会被人所知。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

虚实-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900字

人生最不能失去的三样东西:爱、希望,与信仰。有人说,这些都是虚幻的东西,不着边际,现实生活中,必需品只有一样——金钱。可他们不知道的是,金钱最初也是由人们的信仰堆砌所制造出来的流通货币。倘若大家都失去了对于金钱的渴望,那么,绿油油的钞票也就…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记叙文900字

最近,我们阅读了一本好书,《绿山墙的安妮》,由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创于190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女作家以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关于一个少女的动人故事。安妮或许不像传统的女主角那样拥有绝世的容颜,可以倾国…

文化,是最好的镜子-读《傩面》有感900字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在我看来,文化同样是一面可以照射出人性善恶,反映出时代问题的镜子。在这文化的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它指引着我们走向明天的方向…

读《敌后武工队》有感-记叙文900字

“抗日战争”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但它却和中华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那丑恶贪婪的嘴脸,更歌颂了中华儿女那坚强不屈,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高贵品质!当然,还有那些向日本帝国点头哈腰的汉奸走狗。在这个暑假,我正好读…

我有一座城-读《围城》有感900字

钱钟书的笔墨里,浸润着花开正好时的柔情,清丽而细致,从容而沉静的描绘了上个世纪的故事。那关于叫鸿渐的男人,与他的爱情。那一艘从远洋开来的船上,坐着的是有“熟肉铺子”美名的鲍小姐。那热辣肥腻的张力,暗而不沉的肤色,令她看上去是如此与众不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