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图》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明末清初时期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家族为原型,描写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中原财神”的发家史,康氏家族面对运与命的倾轧,时与势的胁迫,如何顺势而动,起死回生,走向鼎盛发达的财富传奇。
读这本书,第一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周亭兰。周亭兰嫁于以诗书传家的康家,老爷子康秀才精心培养出“一门两进士”,不料儿孙两进士双双罹难,康秀才决定让孙媳妇周亭兰管家,自此开始了这名弱女子带领整个家族走向经商发家的道路。周亭兰面对分家难题、起步艰难、土匪绑孩、孩子教育、商业危机等各种情况展现了当时代女子少有的足智多谋、处变不惊、外甜内刚、大局观念和舍身忘我等品质,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一位女强人。
第二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老爷子康秀才的教育模式。康秀才虽然经历了丧子丧孙的悲痛,为此念叨出“书把人读了”的悔恨之语,还给曾孙起名“悔文”,但他仍坚持耐心培养曾孙,只是不再求取功名仕途,只为读书丰富见识。
这里与大家分享教育三件事:一、为了给八岁的悔文开蒙,他让悔文拿着两串钱到街上去买“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悔文转遍了店铺也没有找到卖字的,更不知如何买来这五个字。后来他发现桥下一群因洪水逃难来此的孩子,这瞬间激发了悔文的恻隐之心,他把钱撒向了这些可怜人。这番举动让悔文在河洛镇被视为傻孩子,甚至遭到母亲的一顿打,而康秀才却对悔文的举动深表赞许,只因他买回了“仁”字。
二、康秀才又让悔文到街上去向陌生人借钱。撒钱容易借钱难啊,悔文转遍大街小巷,没人愿意借钱给他。后来康秀才又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张字据,悔文很快就借到了钱。康秀才以此教育悔文:给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借”凭的是信誉,人无信不立。
三、康悔文12岁成人礼那天,太爷爷康秀才又给了他五两银子,让悔文用三天时间买回“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第一天他在床上躺着发呆,第二天继续发呆,直到第三天,他找到老外公周广田,提出用二两银子买老外公家一堵墙,并拿出字据签字画押。老外公笑而不语,但也答应了。到了杂货店,悔文找到老板娘,用钱收买她,只为让她信服在河洛镇上有堵墙是甜的。好事的老板娘叫来几个人一起去见识那堵甜墙。在她的宣传之下,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老外公家的墙,初看是土墙,再看是蟹黄色,其实质确是甜墙,此墙是由柿子皮和麸皮长年累月堆起来的柿糠墙,本是老外公家荒年救急用的,却被悔文买了去。康悔文面对众人说:我老外公是仁义之人,凡本镇人士,尝一口墙,两文钱;凡逃荒要饭的,免费品尝。大家在好奇心驱使下纷纷拿出钱去品尝甜墙的味道。再后来一批批的灾民闻讯赶过来,而这堵墙也被后人命名为仁义墙。
康悔文在太爷爷的培养教育下不仅习得了为人处世基本的优良品质,更关键是早年间已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育人的方式,这也为当前的教育提供了借鉴。
康氏家族十二代的奋斗史将中华传承数千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力量体现的淋漓尽致,更体现了康家人所具备的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就是中原文明的魅力。
读《河洛图》有感-记叙文1100字相关内容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也从不缺少英雄。今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刘胡兰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狼牙山五壮士、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胡兰的故事。“怕死不当共产党员!”这是刘胡兰…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他们用鲜血谱写出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红岩》这本书主要描述了革命者们在狱中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许云锋、江姐、成岗、刘思扬等革…
《红岩》这本优秀的红色经典,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浓郁的革命气息便会扑面而来。书中的英雄人物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般的理想信念,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最后的堡垒——重…
司汤达说过“活过,爱过,写过”,而我说“悟过”,我悟了——平凡造就伟大,奋斗书写人生!一点一滴的水,它们汇为大河、大江、大洋;一片一株的叶,它们合为青树、丛林、繁森;一颗一点的星,它们聚为星空、银河、宇宙。这是奋斗的痕迹,也正是这一次次奋斗…
20世纪70、80年代,在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那个时代的颠簸,人民的泪水,青年的斗争,只是化为历史教科书的一行细小的文字。但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拨开迷雾,让我们的灵魂重回那片土地、那段岁月,去回…
承载千年岁月风华的一束光,是照进我心中的一束光,它赶走了迷茫,驱散了黑暗。它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成长的方向。它是一本带光的好书!此书是我的一位老师推荐给我的。记得偶然间和老师闲聊,我透露出了我对中国明朝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老师细心地发现了我…
阳光透过窗玻璃洒落在书上,翻开《城南旧事》,不知道那老北京的悲欢离合中,惠安馆的秀贞,井窝子旁的妞儿,骑驴远去的宋妈,逝去的父亲,在远方怎么样了?人生中,唯有欢聚最为难得。英子被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吸引,她们只是萍水相逢,英子对秀贞扑闪扑…
在《让信念开心》一文中讲到一种花——菊花。说起菊花,我们并不陌生,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却被历代的文人骚客们传颂。它经历过风雨中的清冷、黑夜里的寂寞、烈日里的炙烤和姹紫嫣红的嘲笑,但它却从不感到害怕;它不似温室里的花朵娇弱,它扎根大地以坚韧不拔的…
归有光,昆山人,他是明朝中期的散文家,别号震川,他是“明文第一”,被称为“明朝的欧阳修”。在他的一生当中写过许多优秀的散文,其中,他写的《项脊轩志》是我认为写的最有感情的散文。散文中写出了自己一生中的许多不顺利与感动的事。在他学习上遇到困难…
城里人的傲骄,乡下人的自卑,都不过是被生活中的乱象遮蔽了双眼,看不透城市与乡下社会之间的本质与联系。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展现了乡土社会中为人深思的一面,读来令人感叹不尽。《乡土中国》一书通过城市与乡土社会各方面的对比,让我们读者可以认识…
翻开《昆虫记》,昆虫们的生活与生命过程在星花般的笔墨下展现。寻着这花香,透过微小的生命,描绘出了一个治学严谨而又持之以恒的大科学家——法布尔。法布尔曾为了探究黑步甲装死的原因,一整天趴在草丛中。他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环环相扣…
从白天到黑夜,从实验室到“荒石园”,都一直在研究昆虫。他,就是法布尔。《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不仅是本严谨记录昆虫种类、特征、习性 、婚俗的科普类著作,其中还包含许多法布尔在观察小昆虫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生体悟和感慨。因为热爱,他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