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在文化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民族英雄”。敢于在无路之中寻找出路,这是时代从来没有的创新思想和革命精神,没有丁点奴颜媚骨,是现在“民族新魂”的塑造者之一。
提到鲁迅,我想起了《朝花夕拾》,我想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每当听到鲁迅这两个字,我的内心无比的有魄力,因为他是中国的民族新魂,中国文学革命的主将,他是中国文坛上的奇迹,掀起了文学的浪潮,为中国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他出生起,他便有了梦,一个他十分向往的梦——做一名医生,到日本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他痛恶庸医,于是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他要改善中国“东亚病夫”的面貌。但好景不长,鲁迅的梦想,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碎。直到课堂上放映关于日俄战士的画片,忽然看见久违的一个中国人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的中国人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绑着的是替俄国做军事侦探的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为热的是来鉴赏示众盛举的人。这时,鲁迅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医从文,从医到文的变化是鲁迅一生的转折,以文为药,治疗国民精神上的疾病。电影事件让鲁迅明白,民众的疾病,不仅仅只在表面,而在内心的精神。放弃学医,改为学文,拿起手中的笔,看似是耍脾气,但是鲁迅的内心却无比的愤怒,燃烧起了救国的决心。
在日本时,鲁迅先生经常问朋友关于中国的很多问题,中国人怎么样?中国人怎么做才是好的?中国要怎么才能站起来?鲁迅先生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鲁迅先生的小说在日本受到了很多人的打击,大家难以理解小说内容,一本小说只能卖出几十本,因此让鲁迅先生不得已只能回国。鲁迅先生回国以后,思想上极其烦闷,辛亥革命也曾经使鲁迅先生有一些奋力,但是后来袁世凯称帝,这些奋力便逐渐消散了。到了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上内心的压抑、烦闷、不满全部都爆发了,他的感情像火一般炎热!
此后,鲁迅先生便拿起了手中的笔,从社会的最底层写出社会的黑暗,写出中国人民的愚昧,也向全世界呼喊。他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散文集、杂文集。他用笔描绘出了不同的文化现象,果断无情的揭露,激情的抒发。
鲁迅先生用笔给中国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将跌倒的中国人扶起,不停地鼓励他们。他以笔为武器,与社会抗争,他在历史上不可抹去,他是一位文学英雄。
他是鲁迅,他是民族新魂。做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我们要时刻以鲁迅精神激励自己,不放弃,不妥协,强国有我!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记叙文900字相关内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
当一个人仰望星空时,会看到什么?当一个人置身闹市时,会听到什么?当一个人回首过往时,会想到到什么?我寻找并倾听,发现并思考……——题记盛夏,如血残阳壮丽地泼洒在遥遥天际,浸染了一片深红的向日葵,生命与艺术极致的美。他只能用粗糙的线条勾勒出寂…
读了《疯娘》这篇文章后,我热泪盈眶,感受颇深……这篇文章写了疯娘对她的儿子小树的爱,还写出了疯娘这一辈子命运的悲惨,直到最后为了给儿子摘几个甜桃,失足跌死在了山谷里。她,是一个四处流浪的疯子,整日蓬头垢面;她,又是一个母亲,一个深爱自己儿子…
这本书中的故事很幽默,也很温馨。它的作者是郁雨君,辫子姐姐主题公园第二区5号,主题是“秘密”。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秘密像猫咪的小爪子,把它放在心里越久,它就越要挠你,痒痒得你受不了……”所以,有秘密就要说出来,不要把秘密闷在心里哦!…
雷锋,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个做好事的代表,在他的一生中,可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想学雷锋。没错,《今天我是升旗手》的主人公肖晓也很想学雷锋,他的确也这么去做了。在肖晓上二年级的时候,因为想加入少先队,所以他便拼了命的想见…
几天前,我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颇有感受。《詹天佑》这篇文章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修筑的全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以及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意义和人们对詹…
“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每个人都是成为时代滚滚波涛里的一粒石子,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长相…却可以选择怎么样的活法,用血与热勾勒出自己的人生。一如许三观,在多舛的人生旅途中展现了普通人的人性的光辉。《许三观卖血记》…
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没有屈服;面对威逼利诱,他们守口如瓶;面对一次次搜捕,他们从容不迫。读完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个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红岩》是一部讲…
余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个先锋作家的姿态进入中国文坛,后来却转向书写人道、温情。进入九十年代后,余华的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前期寻求语言张力与刺激、叙述风格的陌生化转向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余华…
深夜重盖书页后,心中五味杂陈,不知何滋味。这已是我第二次再读《人生》,竟是又一次的泪花朦胧,脑中百浪翻腾。巧珍,高加林,黄亚萍,张克南,高明楼……我企图利用路遥的心思,一个个在脑海中刻画他们各自的面容,却猛地发现他们已是活生生的人,清晰地站…
夏日午后,站在旧式的胡同中透过交错的电线杆,望着并不太蓝的天空,两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却听不到糟杂的声音,就连呼吸的声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这种静,心灵的静,真想投入于静中不再回来,这实在是一种享受。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读完《三国演义》,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智谋破敌振军威,诸葛亮这份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