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在文化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民族英雄”。敢于在无路之中寻找出路,这是时代从来没有的创新思想和革命精神,没有丁点奴颜媚骨,是现在“民族新魂”的塑造者之一。
提到鲁迅,我想起了《朝花夕拾》,我想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每当听到鲁迅这两个字,我的内心无比的有魄力,因为他是中国的民族新魂,中国文学革命的主将,他是中国文坛上的奇迹,掀起了文学的浪潮,为中国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他出生起,他便有了梦,一个他十分向往的梦——做一名医生,到日本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他痛恶庸医,于是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他要改善中国“东亚病夫”的面貌。但好景不长,鲁迅的梦想,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碎。直到课堂上放映关于日俄战士的画片,忽然看见久违的一个中国人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的中国人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绑着的是替俄国做军事侦探的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为热的是来鉴赏示众盛举的人。这时,鲁迅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医从文,从医到文的变化是鲁迅一生的转折,以文为药,治疗国民精神上的疾病。电影事件让鲁迅明白,民众的疾病,不仅仅只在表面,而在内心的精神。放弃学医,改为学文,拿起手中的笔,看似是耍脾气,但是鲁迅的内心却无比的愤怒,燃烧起了救国的决心。
在日本时,鲁迅先生经常问朋友关于中国的很多问题,中国人怎么样?中国人怎么做才是好的?中国要怎么才能站起来?鲁迅先生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鲁迅先生的小说在日本受到了很多人的打击,大家难以理解小说内容,一本小说只能卖出几十本,因此让鲁迅先生不得已只能回国。鲁迅先生回国以后,思想上极其烦闷,辛亥革命也曾经使鲁迅先生有一些奋力,但是后来袁世凯称帝,这些奋力便逐渐消散了。到了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上内心的压抑、烦闷、不满全部都爆发了,他的感情像火一般炎热!
此后,鲁迅先生便拿起了手中的笔,从社会的最底层写出社会的黑暗,写出中国人民的愚昧,也向全世界呼喊。他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散文集、杂文集。他用笔描绘出了不同的文化现象,果断无情的揭露,激情的抒发。
鲁迅先生用笔给中国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将跌倒的中国人扶起,不停地鼓励他们。他以笔为武器,与社会抗争,他在历史上不可抹去,他是一位文学英雄。
他是鲁迅,他是民族新魂。做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我们要时刻以鲁迅精神激励自己,不放弃,不妥协,强国有我!
读《民族新魂——鲁迅》有感-记叙文900字相关内容
余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个先锋作家的姿态进入中国文坛,后来却转向书写人道、温情。进入九十年代后,余华的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前期寻求语言张力与刺激、叙述风格的陌生化转向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余华…
深夜重盖书页后,心中五味杂陈,不知何滋味。这已是我第二次再读《人生》,竟是又一次的泪花朦胧,脑中百浪翻腾。巧珍,高加林,黄亚萍,张克南,高明楼……我企图利用路遥的心思,一个个在脑海中刻画他们各自的面容,却猛地发现他们已是活生生的人,清晰地站…
夏日午后,站在旧式的胡同中透过交错的电线杆,望着并不太蓝的天空,两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却听不到糟杂的声音,就连呼吸的声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这种静,心灵的静,真想投入于静中不再回来,这实在是一种享受。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读完《三国演义》,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智谋破敌振军威,诸葛亮这份运筹帷幄…
记得老师曾经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你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书是那一本。”对其他同学来说,可能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百年孤独》,可能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老人与海》,但是要说协助最大的书非刘慈欣的《三体》莫属,这本书不只开阔了我的眼界,更使我认识了人性,…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围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浮沉。在感情上,方鸿渐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和他有过关系的几个女…
前一个星期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我才渐渐品读出其中之味,寓言最大的讽刺在于:你明明知道那是个虚构的故事,却又能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找到清晰的对照。而在自己读完后真是由心底里生出绝望和冰冷,太可怕了,活生生地预言着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有可能是未来。…
看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的《伟大的母爱》,如纤纤细手拂过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此刻我多想高呼一声:人生真情莫过于母爱。《伟大的母爱》一文中,内容真挚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海伦那夫人——千百万人中的一员,却别写得伟大、善良。天底下…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题记茶峒城瓦蓝的天空,澄澈见底的白河,翠色逼人的青山绿水造就了一个翠翠也只有这样纯净的自然才能孕育出这样的翠翠,她是天生活泼眼神灵动的小兽,也是单纯直白的“观音仙子”被说中心事会羞怯脸红,远远的看见心上人会立马逃到…
如果生活没有阳光,黑夜中依然会有风景,风景中依然会有心花,还有希望,这是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阳光,黑夜中有我们的心灵,心灵中有不灭的阳光。——题记阳光,字典的诠释:太阳发出的光;明媚,字典的诠释:美好,可爱。全译: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
华为的孟晚舟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是信念的支撑让她在1028个日夜始终乐观向上,是伟大的祖国,14亿人民的的支持让她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读完《地球的红飘带》不禁让我想起了孟晚舟事件,虽然长…
文学巨匠茅盾的小说《子夜》,以居高俯瞰的视角,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旧上海为背景,社会现实纷繁万状、忽闪忽逝。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故事的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出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