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作文,描写读书的作文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_读书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5:28

初读雪莱的诗,当然是译本,江枫译的。书面很是白净,雪莱的名字,也是如此纯净,当我读在了他的诗里,起初觉得用词很多,多到我想说一句眼花缭乱。有点看不懂为什么,很久以后却常常回想起,却又仿佛被那曾经读过的文字浸染了自己的心灵。有一种久久的音没有逝去。岁月里太多的繁华,当初的怦然心动却从来没有改变。当离开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止不住的去寻找的,像是自己的一个希望一样。城市里塞满风的惆怅,我却在这个诗里,体会着这个人生,它是如此的不真实,他纯净的水晶也是也没有如此透亮。他是如此的真实,因为我哭了,因为我一直在希望,希望在他的身边的风,刮走了一重又一重不愿,我想回到一份最开始的心,像是知道自己的样子一样。我还在读着他的诗,我学会了落泪,手有时止不住的在颤抖。我有时变得冷寂,沉在一份怀念里,我有时心里很空净,静的就是秋天的林野,沙沙声摩挲过我的呼唤。

读书是一种享受_我爱读书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4-13 12:11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本好书,无需刻意追求豪华精美的包装,当你崇敬地把书名和熟悉或陌生的作者名字默记心间,再极虔诚地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黑白分明,嗅到的是馨馨墨香,而耳朵早已跨越尘俗,窃听器一般藏匿在书中主人公身上。这个时候,造物主赐予你的某些器官已经失灵,你用不着再为追逐名利而烦心,更不必因目迷五色而烦躁。只要你拥有执着和投入,美丽的书韵就会化成一首悦耳的提琴曲,在你脑海里高山流水般地奏响;或者化成一杯醇酒,令你沉醉不知归路;合书掩卷之余,更让你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在书的王国里,我们不再因为无知懵懂而失去自我思考。无数哲人的不朽著作,构筑起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开启、造化思想的一大源泉:去揭示自然的奥妙,去把握社会本质,去体味人生的意味;同时学会如何识别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会如何思考缤纷多姿的人生,学会如何识别真假、善恶、美丑,我们的人生境界就在阅读中得到升华、超越。

读书可以使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营造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你可以仰视日月星辰,俯视山川大地,吟赏人情风物,浏览名胜古迹,品味神州传说,聆听趣闻逸事,使我们的心灵有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读书如朋友围炉夜话,古之圣人,今之贤人,不邀而至,把我们的思想黑暗照明。

读书_优秀议论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10:08

中国是文明古国,读经阅史、搬文弄墨之风源远流长,文人行径也极为世人关注。“读书破万卷”、“文如其人”诸说频见史书,流传于世,触感世人。

宋太宗赵匡胤阅读《大平御览》时感言:“开卷有益,岂徒然也”。从那以后,“开卷有益”成了妇孺皆知的成语。其益在于:益于识字作文,益于借鉴先辈忠言良训,好自为人处世。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然而,浩瀚书海,容清流也纳浊水。固然有开启智慧,增广见识的好书,也有吟风叹月、毁人意志的闲书,还有传播黄毒、叫人奸诈的坏书。因此,须“善读”方可“医愚”。反之,不加选择的“开卷”,反会愚上加愚。前人言:“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尽信书不如无书”,斯言善也。

诸葛亮《戒子书》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纵览历代文人巨士,无不是涉书海攀文山后励志伏案而终成其才,故不波兰群书,则难以成文。贾岛言“”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曹雪芹经“十年辛苦”始成《红楼梦》。“诗圣”杜甫穷困潦倒,“囊中羞涩,留的一钱看”。南宋诗人陆游在下雪天悲叹“不衾岁久真如铁”。宋应星写《天工开物》时,“伤哉贫也!”萧军、萧红穷到揭不开锅,仍奋笔疾书,各自写成《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轰动当时中国文坛。

读书,我的快乐

更新时间:2023-02-06 11:25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读书是我的快乐,读书时我能感觉书在和我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哭闹……

还记得,在看海伦.凯勒的自传时,那份心情很特别,因为开头是美好的,结局也是美好的,海伦.凯勒也是个美好的人!看到她说自己刚出生没多久时,那么的聪明机智,我十分的羡慕。可是,他说到了自己发高烧时的经历,我又感到十分的悲哀。海伦.凯勒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一直到后来,他对妹妹的嫉妒,对老师的敬畏和喜爱,以及到最后她有所成就,成为了著名的盲聋慈善家,作家和演讲家。她经历了许许多多,我的心也和她一起经历了非常多奇迹,发生在海伦身上的奇迹。使我非常的开心,也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这也许就是读书的快乐吧!

还有一本书带给了我非常多的快乐,它就是——《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用一组组温馨,幽默的画面,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令人感动的小事情。每笔每画之间流露着纯真的父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在欢笑的同时,为此感动。《父与子》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欢乐,这本书非常的好看,非常的有趣!

读书就是我的快乐,无论是哪一本书,无论是什么内容,无论是什么结局,什么形式,读书就是一种快乐,至少他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以用言语表达的快乐和跟随书一起沉迷的快乐!

任以璇

苦与乐_关于读书的小升初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11:25

读书苦:一盏孤灯,几页黄白卷,尽阅人间悲苦。

读史书苦。漫漫长夜,窗外寒风怒号,松涛阵阵,手捧《春秋》、《史记》,秉烛夜读。一页页历史风云,古今多少事,如流水般汩汩而逝。掩卷长思:历史长河,潮起潮落,兴衰更替,世事难料,顿感人世沧桑;操戈相争,手足相残,父子相争,腥风血雨,又觉历史无情,一部青史,有时就是一部杀戮史,明争暗斗史,而某种历史丑剧正以不同的规模和形式在现代可怕地重演。想之,思之,一股凄苦悲凉之情从心中泛出,又化作对历史大悲苦的一声叹息。

读悲情书苦。小时看《欧阳海》、《闪闪的红星》,中学时读《高山下的花环》、《第二次握手》,到成年时读《人生》,随着书中情节的展开深入,一颗善良的心伴着书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而起伏:有时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悲切,情到深处,酸楚而泣;有时为书中人物的不平又怒从心起久难平。

捧着一部悲情书简,就像捧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字字如血,声声如诉,不知流下了多少辛酸泪!读不得不读的书苦。因现实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读某些专业书刊,尽管这些书刊自己并不乐读,读这些书如同“吃药”,难以下咽,但因为这是“良药”,虽苦却是必需的,有益的,故而不得不“吞”将下去,个中晦涩枯燥乏味,难以卒读,只能以“忍”字续之、解之、通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_读书日记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8:0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喜欢读书,书带给我许多许多,书使我认清了整个世界。

一个美丽的少女,一个丑陋的敲钟人,一个*的副主教,在庄严、肃穆的圣母院里演绎了一个美与丑、善与恶的神话。是的,这就是鼎鼎有名的维克多雨果先生写的几乎没有人未曾读过的《巴黎圣母院》。同样,它也是我的最爱。

爱斯梅拉达是书中下流社会的宠儿,娇媚、可爱、善良、热情……人见人爱,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她也丝毫不过分。而这样的美人却在圣母院前靠卖艺生活,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啊!凭她的美貌,最美的公主都比不上她,可只因为她出身贫贱,他连自己爱慕的弗比斯队长都得不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黑暗笼罩着一切,一切。

徜徉书海_读书日记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黄庭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心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书籍犹如书籍一般,带我遨游知识的天空;书犹如阶梯一般,引导我们登上科学的殿堂……的确如此。书中的世界令人神往,让我如痴如醉于诗情画意之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看到海伦的坚强与自强不息,为海伦伤心,有为海伦感到庆幸。

《简爱》我看到了在一个封禁社会中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简爱。他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令人感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调皮捣蛋,有强烈的抗争意识。在地下党员朱赫来的帮助下,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奋不顾身地从匪兵手中救出朱赫来,自己却被捕,遭遇了严刑拷打,但未吐露只言片语。上前线后奋勇作战,多次立功,受伤,最后因右眼失明离开前线。在地方上,保尔继续奋战在第一线,不顾伤病,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在寒冷的筑路工地上,保尔与共青团员们一起与寒冷,饥饿,疾病和匪帮的偷袭作斗争。保尔是一个自觉,无私的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让我感受匪浅。

每当阅读的时候白天的紧张与劳累忘却了,处事的烦恼与愁绪也消失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周恩来的故事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16:52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两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纷纷回答。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感悟2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8:49

前阵子,新闻报道说,湖南有一个法官,工作十余载,突然提出辞职,辞职信写非常文采斐然:“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这位法官在熟悉的轨道奋斗了多年后,突然做出了180度的人生改变,确实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我拿起我手中的这本书,突然有点体会到它的意义,我辗转难眠,因为我思考着我心中的蓝莲花又到何处去了呢?

对于我而言,他们都是因为对长年累月的,那种看似幸福的生活产生了无可救药的厌倦和迷失,怀疑所做的一切违背了初心,于是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行动,只为了找寻内心的宁静,正如我们在书里所读到的一样:“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花田半亩》读后感_高三读书馆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05:36

当目光定格的那一刹,我的心就被征服了。我小声的读出了它的书名――《花田半亩》。真是个美丽的名字。当我翻开书页,细细品读时,我被震撼了。细腻的文字,优美的语句,还有她对生活的品味,无不让人折服。

但是,你知道吗?这本书中,记录着一个花一般的女孩最后的生命独舞。作者田维正值,青春年华,但在这笑颜如花的年龄,病魔无情的伸向了她,留给我们的是她所钟爱的文字。

病魔的侵蚀,是这个平凡的女孩更是超出了常人的坚强。从她的文字中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平静,是一种不屈。

《花田半亩》是田维2002年至2007年的心路历程。有笑、有泪、有辛酸。记录了她的生活点点滴滴。有她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有她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候的思索,

有她在街边所见的感受……一个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女孩,依然热爱她的文字,热爱生活。她留给我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那片难以忘怀的《疼痛》我真正感受到她的坚强。一个从疼痛中出生的孩子,到少年时一次次的跌倒,在到青春时病魔的侵蚀,她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着,似乎从未停过。在跌倒中的她从未哭过。他在日记中说:“也许,这只是因为我是个疼痛中出生的孩子,对于疼痛我已不再那么畏惧。我总是咬着牙站起来继续向前跑去,因为我知道风在前方。”这样一个不屈的生命,咬着牙经受各种风吹雨打。心在隐隐作痛,无论是谁,都会为这样一生命而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