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描写读书笔记的作文

红与黑读书笔记1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 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 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 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 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 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 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 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童年》读书笔记_高三读书笔记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默默地合上书本,闭着眼深呼吸,这本叫做《童年》的书,是在某个很平凡的下午翻开它的第一页。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压抑,可能是被文中的气氛给感染到了吧。

阿廖沙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他,虽然阿廖沙那时候还很小,不过我猜阿廖沙也很心疼吧,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能不心疼吗?躺在昏暗昨小房子里,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的那个人,已经不能再见到了, 失去了父爱的童年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阿廖沙的母亲在知道自己心爱的丈夫离开人间的时候,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坚强形象,可是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下流,她在哭,哭到手都抖了,可见她是多么喜爱她的丈夫。

没人知道她有多么想替躺在地上的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别离。

因为父亲的去世,令到他们母子两个没办法在这里生存下去,就这样,阿廖沙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我读过两遍,当我再次阅读它时,我有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它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它以***为切入点,体现民族秘史;以孙少平的经历为线索,渗透对于人生的热忱。其间情与景的描写,水乳交融,使天与人达到完美的统一;离奇的情节变化,波澜起伏,使人宛若置身其中,经历同样的生活;种种矛盾冲突,让你品尝人生五味,更加懂得珍爱生命。主人翁的种种遭遇,让我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普通人生活的世界是平凡的,可内心的波涛汹涌却有谁了解?

平凡而伟大,艰苦而奋斗,对人生始终保持热忱的这一主题贯穿全篇。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他们无不崇尚艰苦奋斗,坚信承受苦难是成功的必然,他们拥有一颗质朴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吃苦,为着生活,为着家庭,为着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奋斗。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见证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在世界里知平凡_《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04:31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那个年代,《平凡的世界》白纸黑字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他响亮地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公平的,只要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作家路遥,生于1949年,陕北清涧县农民的儿子,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病逝。在亘古的大地和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路遥,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个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读罢全书,我真切感受到:写作,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实的生活经历做积淀;写长篇小说更不是说写就写的。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用了四年的时间观察,体验,构思,整理,然而又岂止是四年所能完成的?若不是因为他是黄土地的儿子,又对生活有着执着深厚的感情,又怎能写出这些亲切淳朴的文字?正如他自己在后记中写到的"其间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对我的青年时代投去最后一瞥,从而和它永远离别了"。他的作品真不愧是"用生命写出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第一次接触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初中时,从家里唯一的半导体收音机每天中午的小说联播中听到的。那时,年少的我对书中的内涵体会的并不深刻。最近在家休息,我重读了这部文学巨著。方觉这是一部值得我们现代人细心揣摩的好书。

作者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陕西农村生活的全景画卷。真情的贯穿,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中描述农民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笔墨较浓,字里行间渗透着对黄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小说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以及田晓霞,田润叶;少平的师傅以及师娘,少安的山西老婆。还有那个山村里面所有的人际关系,世故的,淳朴的,农村特有的风情和地域色彩,刻画的淋漓尽致,无不给人以灵魂深处的震撼。孙少安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但他的学生生涯却因为家境的贫寒而不得不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结束了!他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不情愿啊!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少安为了弟弟妹妹、为了那个家只有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片断,写出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严谨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众多散文中,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散文里,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还有那《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被鲁迅斥责了一顿,好有趣!

《童年》读书笔记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默默地合上书本,闭着眼深呼吸,这本叫做《童年》的书,是在某个很平凡的下午翻开它的第一页。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压抑,可能是被文中的气氛给感染到了吧。

阿廖沙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他,虽然阿廖沙那时候还很小,不过我猜阿廖沙也很心疼吧,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能不心疼吗?躺在昏暗昨小房子里,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的那个人,已经不能再见到了, 失去了父爱的童年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阿廖沙的母亲在知道自己心爱的丈夫离开人间的时候,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坚强形象,可是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下流,她在哭,哭到手都抖了,可见她是多么喜爱她的丈夫。

没人知道她有多么想替躺在地上的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别离。

因为父亲的去世,令到他们母子两个没办法在这里生存下去,就这样,阿廖沙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13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百年孤独》,真是一本好书,当我决心要写这本书时,我竟不知道我的文字够不够分量去评价它。自己不是一名专业的文学评论者,不过作为一名学生,一位读者,我觉得,这本书写的真不错。借鉴一位网友的话,读外国名着,翻译者很关键,而我好像是恰恰读了一本不错的译版,整本书从头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经历过的生活,虽然是第三人称写的,但还是有一种真实而奇特的感觉。

说实话,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段文字,脑子里顿时一片发麻,虽然开始是一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绕来绕去的语言,感觉这本书一定很难读。后来我发现,书真的不好读,可是我居然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了全书。读完全本,合上书,再看看书的封页,“百年孤独”四个大字,顿时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惆怅与失落感涌遍全身,这可能就是整本书的伟大之处吧,让人从书中感受到现实。

《红与黑》读书笔记1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