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傅雷的作文,描写傅雷的作文

傅雷家书初中读后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看了《傅雷家书》后,我的感慨颇多。也许很多人会为:只是一篇书信而已,有什么好看的?现在,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着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范文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07:36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擦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 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傅雷对儿子的感情处理,读书求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议,是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对于儿子读书求学方面十分的关心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如:“所以便是以口味而论觉得格格不入的说服,也得采取保留态度,细细想一想,多辨别几时,再作断语。这不但是对音乐学为然,之一切学问都有这个态度。”这里傅雷告诫儿子“冷静,乐观,谦虚。要以实际态度来对待学习与艺术。”傅雷经常寄名著给他例如:《人间词话》使傅聪像是受了一次深刻的艺术家的修养和人格的教育。

两地书,父子情_读傅雷家书有感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9 23:45

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只为远在海外的儿子学业有成,健康快乐;只为年迈的双亲放下牵挂,安度晚年。

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之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一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里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中是否有新到的信件,若是几星期都不见来信,他们便整宿整宿睡不安宁。

傅雷常常将傅聪作为一个讨论艺术、交流音乐的对手。来往信件中常看到父子二人积极发表自己对某个音乐家的看法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两人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也有差距,所以有时看法不尽相同,在双方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东西方文化相交融,傅雷激发出傅聪青年人的感想,让自己也得到了新鲜养料,更让儿子取得了进步。

文字传情 关心播爱-《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3 02:12

傅雷--我国著名文字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着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

《博雷家书》由次子傅敏选编出版,这是他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不经意的书写,随心而欲,漫不经心的叙述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小事,通过这些小事情,处处体现一位父亲对儿子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深沉的爱。

我是通过家书才认识傅雷,感受文字无穷的魅力,体会涓涓细流的父爱如山。

我也是因为老师上课说写信,才想起来,《傅雷家书》拿出书本仔细阅读。必有收获。

一封封家书,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感情,照应出人际关系的美好和家庭和谐美好。家书的内容,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以和为贵,平易近人……

《傅雷家书》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窗,我们可以读到那个时代的记忆,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事身行事的准则。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傅雷家书》除了教我们行为准则,还精彩地讲述了亲情的叙述,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育:成绩不是第一位的,人格才是。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格,才能使文化素养提高,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读《傅雷家书》有感-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手捧起书,任风掀着书页,只有油墨怪异的味道萦绕在鼻息间。午后独坐在窗前,品味件件感情纯真的故事,涌起阵阵思绪,《傅雷家书》,令我动容。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除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艺术家的高尚情操。胜似一壶清泉,碧空中舒卷的云彩,质朴含蓄,耐人寻味。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是作者内心的深刻写照。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尚情感。

这本书不仅是傅雷先生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为人要坦荡……"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谆谆教诲,千言万语般的叮嘱,让我们时时刻刻铭记于心。

一封封书信,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感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成功失落都无时无刻不牵着傅雷这老父亲的心。他对远在海外的儿子有着深深的牵挂;对儿子的不安有着真诚的宽慰;对儿子的成功更是高兴。父子间的舐犊深情,俱蕴于这些简单而平静的文字中。

心怀感恩_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_初中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1

古人云“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傅聪身为一名钢琴家,不断往返于世界各地,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为人处事。一封封家书有的不仅仅是用亲情和社会阅历汇成的字迹,更是无法丈量的爱。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爱并不是含情脉脉,他,始终将国家放在一地位,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第二位。他对孩子的严加管教,更是傅聪如此优秀的主导因素。

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词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之。我认为,傅雷这样目的是让傅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传承他,维护他,不能有任何差错。

读《傅雷家书》有感-记叙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1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写给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儿子傅聪的信件。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浸透着作为父亲的汗水和智慧,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舐犊情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傅雷家书》“代序”作者楼适夷曾经吐槽傅雷有点“残酷”,孩子们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只有等他出门了,才敢大声笑闹: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

每天同桌进餐时,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因为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捡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原来真正好的教育,是为人父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没有过硬的文凭,但是爱读书,特别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我从不敢懈怠。感到庆幸的是让儿子从小接受了“情商”教育,陪同他学习的我也受益匪浅。

记忆最深的一堂课是《如何树立家长权威》,学习家长应如何订立规则,并使这些规则行之有效地加以实施,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纳、听从,从而做一个有权威的家长,成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现在想来,其实孩子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安排,就是最基本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