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的作文,描写红楼的作文

初读红楼_名著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17:55

剪不断的是绵绵柔情,道不尽的是碎碎小事,悟不明的是点点真情。因缘而起因缘殒,心意冰冷心意无。一个故事,一段情话,一幕悲剧,一场大梦。风过无痕,人去留情。曲终归,月乃明,却把红楼梦。

谓今世有何缘?轮回百转,今世偿还。“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便是病眉微蹙胜西子的林黛玉。她丧母后孤身一人来到贾府,那时的孤苦何人能解?她遇到宝玉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她为他流尽珍珠泪,柔弱之躯更瘦几分,他为她抛去多情心,一腔热血又添不同。他们互为知音,痴痴深情。她知他的心,他忧她的愁;他们又如冤家,整日吵闹。和好却生气,气消亦解忧;这边还拌着嘴,那边又念起他的安康……这份情,这片痴,又岂是朝暮可解?

梦如宁静的湖,湖中自有色彩。天与湖相接,那份远远的和谐如此美妙,却又如此易碎—波澜点点,便久久难息。无需大浪,这美丽就破碎了。惊醒时,虽然心碎,却不痛—因为那是梦。但若“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时,她哭她的花,他伤她的人;只不过,在她香消玉殒时,又是如何的无奈?虽不能比翼飞,长相守,心却连。他们的爱情虽是悲剧,亦成功。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生生世世。那滋味,谁解?

昨夜红楼入梦_《红楼梦》读后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6:49

入夏的夜,迎着暖暖的风,静静读着这喧哗之后的宁静。想写些什么度过这漫漫长夜,在落笔的一刹那,发现纸是如此的洁白,纯洁得让我想到她。又一次,我捧起了这千年不朽的巨著——《红楼梦》。梦中,我迈着缓慢但不轻盈的步伐,踱在大观园。

一身素服,一抹淡妆,一条丝帕,仅此而已。亭亭玉立,一个水做的女人。“侬今葬花人痴笑,他年葬花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你默默吟着,伴着淌不完的泪水和淌不完的心事。黛玉,你为何而愁,是寄人离下的无奈使你彷徨么?你冷眼看着身前的千百人,却感受不到宝玉在背后看你。

在红楼,醉一场,梦一场,痛一场。黛玉,你把泪水熬成刻骨铭心的海,最后把自己淹没。多少次,我为你而痛心,但是我愿意读你,读懂你。独自一人,身衣曳地,低回,在幽静深长的小路,随你的,只有过季的花瓣,你的心事,只有塘里的鱼能懂。无数次,你用花锄掩埋幽怨,心却一沉再沉,用落叶堆葬你失落的灵魂,杜宇声断千里之外。狠下心来,焚烧千篇诗稿,有个人是否泪眼无处。黛玉,我好想告诉你,你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可你总是孤独无助,无奈的泪水时常把我融化。

红楼梦里梦红楼_读《红楼梦》有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红楼悲歌_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吴宫花草成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我轻念着这首古诗,在一个阳光灿撰的夏日,默默地将《红楼梦》读完。掩卷沉思,不觉一丝悲凉在心头,为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物。

珠泪滚滚冲垮了红楼,雕梁画栋化做一堆尘土,往日的富贵奢华也灰飞烟灭。随着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灭亡,大观园中的风花雪月也因此而一去不复返。对大观园巾醉生梦死的那群贵族来说,自己的一生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醒来之后才体会出“浮生若梦’的内在含义。

记得《红楼梦》里第一回曾这样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以感伤的心情,饱蘸着时代的血泪,为封建贵族阶级走向灭亡唱出一首荡气回肠的挽歌,在我看来,《红楼梦》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山强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井且还用犀利的语言真实、大胆地向世人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与堕落,真实再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间悲惨景象,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阴险和恶毒暴露在阳光之下。它不单单指出这四大家族必然灭亡的命运,而且也向世人暗示这个家族所属的这种腐朽的社会制度也必然会走向崩溃和死亡。

红楼女子之可怜可恨可人可敬 ——浅谈曹雪芹之女儿观主题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4

红楼女子之可怜可恨可人可敬

——浅谈曹雪芹之女儿观

摘 要:《红楼梦》中,情结千载,乃黄粱一梦。在丰富的人物形象、波澜的情节发展下,深谙鬼斧神工的曹雪芹表达了对当时封建女子独特的女儿观。曹雪芹在开头即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所谓“奥秘全在细微处”。仅仅在第六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中,曹雪芹笔下就活灵活现出了刁凤姐、痴尤娘、俏平儿、尖秋桐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以人物为基础的情节更折射出封建女子的可怜之处、可恨之思、可人之境、可敬之品,表达了曹雪芹对女子不同于封建思想的独特女儿观。

关键词:王熙凤;尤二姐;平儿;秋桐;“四可”;曹雪芹;女儿观

红楼随想_高一散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3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题记

每每读罢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我的心头就有了千头万绪,细细品味着红楼儿女的悲凉往事。

贾宝玉

他,出生在贾府,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锦衣玉食,吃穿不愁。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又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忠于儿女,须眉男子只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宝玉的生活里,终日在女子的围拥下,他钟爱女子的美貌和洋溢的生气,怜悯她们不幸的身世。他说:“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了光辉成了死珠,再老便与便与污浊男子同流合污,成了死鱼眼了。”他甚至因为自己是男儿之身而感到遗憾。

他的叛逆更表现在他对爱情的勇敢,他拒绝了聪明才智的薛宝钗和那段别人看来的金玉良缘,却偏偏钟爱于那木石前盟。宝。黛两人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封建社会也最终葬送了这段爱情。

林黛玉

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黛玉一生流尽了眼泪,自幼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她更多了一份忧愁,她就像那红荷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她的骨子里总有一股看不透的傲气和凄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在繁华的贾府里,黛玉看到的也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怜惜那瞬间即逝的美丽。

梦萦红楼-记叙文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0 03:4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清朝到现在,有多少小说昙花一现,然后又因为没有再让人看一遍的欲望,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能像《红楼梦》一样不断被各个年龄段的人反复阅读,反复咀嚼的文学作品又有几本?翻开尘封历史的封面,里面藏着的是一个蒙着面纱的世界……

曾经片面地认为这本书不过就是讲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大观园中的些儿女情长罢了。只觉得林黛玉娇柔做作,是个喜欢哭的病美人;觉得宝钗乖巧温柔,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巧淑女;宝玉风流儒雅,却总困于情情爱爱;看不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命运的多舛。

一场红楼大梦,几度悲欢离合-记叙文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夏日的午后,刚下过雨的天空依旧灰蒙蒙,倒是令人感到积分凉爽。闲来无事,我再一次翻开了《红楼梦》看几回,颇有感触,欲提笔谱一曲小令。正斟酌间,眼前却悄然变换风景……

抬头,看见的是一个朴素的妇人微低着头做着手上的女红,她的脸上满是温和,却没有什么笑意,眼神深处藏着一丝麻木。不知为何,我心头泛起了她的名字——李纨,字宫裁。哦,那这是稻香村。这个可怜的女人!这是我对她最深的印象。她用自己的青春换了暮年时的凤冠霞帔,她将自己对生活的激情用四书五经尘封,只尽心去培育那一盆兰。在大观园的世界里,她很年轻,却总显得暮气沉沉,正如她的“稻香老农”。

南柯一梦红楼中-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21:1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此书因梦起,也因梦落。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在当时背景下荣,宁二府的盛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大观园里春意盎然,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放风筝,开夜宴,斗草拈花,猜谜听曲,赏菊吟诗,闻笛联句,一派诗意浪漫,,纵使“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作为大观园的男主角贾宝玉,我们都知道他非常喜欢女孩子,整天混在一群女孩子里,动不动就要扔玉,惹得贾母天天担心。虽然大观园里有那么多女孩子,但他只对林黛玉痴情,他们俩从小一起玩到大,可谓是青梅竹马。宝玉给黛玉取字,黛玉不高兴,他也不高兴,黛玉死了,他的心也死了,最后出家。除此之外,宝玉鄙视功名利禄等一切俗务,任性恣情,也软弱无担当。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之女,自由体弱多病,在母亲去世后,就被接到贾府,寄居篱下,对于多愁善感的她来说,心里别有另一番滋味,林黛玉对宝玉也很痴情,她有满心的话想对他说,但却说不出一个字。当她看到贾宝玉对其她姑娘好一点,她就醋意横生,十分悲伤,以至于后来得知贾宝玉要娶薛宝钗,她就含恨而死。

红楼一梦终成空_《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02:10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文字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一说袭人是因为姓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骤暖)。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