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余华老师用最朴素的文字,将人世间的所有痛苦都揭发出来。对我们来说《活着》已经远远不是一部小说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一本教我们面对低谷的哲理书。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战争等各种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变的支离破碎,只留下了一地的残渣。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徐福贵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变化。徐福贵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也经历了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时期。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然而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他让我们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文革也更清晰的了解了这个社会,了解了人生的意义。
徐福贵的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担当、所能忍受的,但徐福贵可以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里包容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徐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在福贵年近古稀之时,整日以一头耕牛为伴,他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也看不到他对世道的一点厌倦,对于徐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印象很深的是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余华的这句话是直刺人心的一笔,读后感让人对自己的活着进行了反思。在我的理解中,人生在世,不怕贫穷,不怕孤独,最怕的,是绝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感到绝望的人。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到绝望时,即便是老天给他机会逃离这个处境,他也未必能挣脱出这个阴暗绝望的牢笼。当一个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时,即便是身处艰难险境,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活着》全文都是悲伤调,可字里行间却能渗透出种种力量;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未来的自己不会痛心于现在的自己。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的所想。
《活着》-读后感800字相关内容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前言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在战争与…
泡着一杯茶,跟着老舍,走进他的话剧,走进普普通通的裕泰茶馆,走进茶馆的历史故事里。在我眼里,此书展现了当时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老舍以裕泰茶馆为背景,用70多个出场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变迁中光怪陆离的众生相。从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到…
有多厚重的黄土,就有多厚重的秘密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玄奥的故事给你听,沉默了。陪伴着它,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乳白色的月光轻柔的倾泻在窗台上,书写着双水村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的背景跨越十…
在读《儒林外史》这本书之前,爸爸跟我讲,这本书是一场讽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本醒世之书。带着好奇和向往,我进入了书中的世界。《儒林外史》是一部时代的缩影。作者批判矛头直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它时间横跨100多年,一共描写了200多个人物,代表…
“滚出去!你这个恶棍!你不也是一个愚蠢至极、嫉妒心强、猥琐下流、厚颜无耻、自以为是、残酷自私的动物吗?滚出去!你这个恶棍!!” ——《河童》1927年,目睹了关东大地震和日本金融危机的芥川龙之介,写下他生命中的最后遗作,《河童》。《河童》中…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四大名著的看法都不相同,或倾心于《西游记》中悟空的神通广大,或仰慕于《三国演义》中孔明的神机妙算,或对《水浒传》中各路英雄的快意恩仇心驰神往。细细读来,四大名著无一不在痛斥腐朽落后的封建礼制,书中人物无…
整本书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为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红楼梦》一书就像一场少女短暂而悲苦的梦,一个由绚丽到凄美的梦。梦越深,情越浓。越难以自拔;梦越深,梦中的红楼就越发的凄美。可是当梦醒了,心也就碎了。眼睁睁地看着一…
--红楼一梦,恍然惊醒,悲剧,美到让人心伤“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众生百态,轮番登场,道尽几代人的苍凉。”《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经典之作。该剧本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经上演了七百多场,尽管演员和观众一代又一代的更迭,但北京人艺每次重排《茶馆》,现场都会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几十年来,《茶馆》的艺…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出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长篇讽刺小说—《围城》。这本文学著作,让我在枯燥无味的暑假生活里产生了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围城》这本书主要写了留洋回国…
刚读了《呼兰河传》的第一章,我就感到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不知是因为冬天冰封一切的天气,还是因为雨季变得恐怖的大泥潭,或是因一个个对死亡的生命冷淡的村民,我都隐隐感到不太舒服。如此使人压抑的一个个景象,被作者描绘的倒是很生动,但真的不想再看下去…
在这个暑假里,我闲来无事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骆驼祥子》。这篇书主要讲述了在北平一位十八九岁的车夫从乡下来到城市里选择了拉车的工作。一开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几种车夫,祥子属于那种比较自由身体健壮的车夫。你会好奇一个人为什么会以“骆驼”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