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余华老师用最朴素的文字,将人世间的所有痛苦都揭发出来。对我们来说《活着》已经远远不是一部小说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一本教我们面对低谷的哲理书。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战争等各种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变的支离破碎,只留下了一地的残渣。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徐福贵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变化。徐福贵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也经历了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时期。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然而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他让我们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文革也更清晰的了解了这个社会,了解了人生的意义。
徐福贵的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担当、所能忍受的,但徐福贵可以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里包容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徐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在福贵年近古稀之时,整日以一头耕牛为伴,他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也看不到他对世道的一点厌倦,对于徐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印象很深的是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余华的这句话是直刺人心的一笔,读后感让人对自己的活着进行了反思。在我的理解中,人生在世,不怕贫穷,不怕孤独,最怕的,是绝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感到绝望的人。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到绝望时,即便是老天给他机会逃离这个处境,他也未必能挣脱出这个阴暗绝望的牢笼。当一个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时,即便是身处艰难险境,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活着》全文都是悲伤调,可字里行间却能渗透出种种力量;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未来的自己不会痛心于现在的自己。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的所想。
《活着》-读后感800字相关内容
放假前,马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有趣的书,这不,前几天,我刚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再被狐狸骗一次》,今天下午空闲时,这本书像磁铁一般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便抱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关于红狐清窝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原…
心灵,就像一颗娇嫩的小种子。需要充足的阳光与养分。有了它们,人们才能达到终极的道德目标、培育出心灵的花朵。相信大家阅读完《种下美德的种子》一书后,心灵会受到滋润,美德会与你终生相伴,使你受益一生,使精神沃土更加富饶。这本书蕴含着许许多多智慧…
《海伦凯勒》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550字《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这本书记叙了美国聋盲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
在领报告单的那天,老师下发了一本书《就这点事》,让我们读。今天,我把书看完了,书上主要讲了温馨美文、谢谢您、PK网赢、扪心自问、危险一刻、有效学习与实践广场!在这些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温馨美文与危险一刻。温馨美文中有一篇当苹果落下的时候,这…
《目送》读后感_读后感大全800字初中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别喜欢她写的亲情,抒情、真切、含蓄,并为之深深感动。《目送》是全书的首篇,描写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长,目送父亲的远去。第二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
我今天学了一篇文章,就是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有业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职业,每一份职业都有着它自己独有的特色,就像教师,教师的乐趣就在于他不仅仅照亮了他人,也充实了自己。我非…
《红楼梦》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800字几世情债,几世风流,多少痴梦?尽付红楼,尽付予那似海深宅。——题记深夜,一时兴起翻起了枕边的《红楼梦》,将自己沉醉于书中那纸醉金迷的世界。我仿佛在朦胧中醉了,醉得深了,醉里几世轮回,仿佛置身其中。忆黛玉朦…
“我的心里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没锁,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有锁,只有用心换,才给钥匙”。这是一位小作者《心的第三道门》中的句子,回想那篇文章,似乎刚刚读过。《心的第三道门》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和他的后妈的故事。男孩的父亲娶了一位后妈,但他不喜欢后妈…
《童年》读后感_读后感800字初中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
破浪巨轮今又启,初心砥砺展鸿谋---党史读后感古人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历史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独留下中国诉说着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中华民族以其悠久而特色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就像是个内涵丰厚的宝库…
据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而在我眼中,中国的集体教育是从孔夫子开始的。为什么要把很多人集中在一起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古往今来的专家们给出了很多解释。但学校教育确乎是一天天发展壮大了。现在你要是问别人“你为什么要上学”,那人准会…
《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描写的简是一个不美丽还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