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大将命,万事成蹉跎。”幼年时,曾有一个算命先生给姥爷算了这样一卦,但他不信这个命,在长达70多年的岁月里,他用自己的奋斗来抗拒这个命运。造化弄人,姥爷至今没有走出乡村,但却活出了一个“大将”的风采。
壹:少年求学
1944年,他出生于河南南部一个贫寒的小乡村里。十二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这让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在上小学的他面临辍学的风险。
家里没有交学费的钱,父亲无力供他上学,他只能自己想办法。因为他坚信,只有上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赚学费,当打听到菱角秧可以卖些钱,便立马跑到离家不远的水塘里捞菱角秧。为了多卖些钱,有一次,他整整捞了两大担菱角秧,但身薄力单的他根本担不起来,他就想办法,用一根麻绳扎在腰间,使出浑身力气,一步一挪地将担子挪到了集市上,换回了两分钱,而两个肩膀已血肉模糊。就这样,那个秋天,他用这样的劳动,终于攒足了学费。
1959年,国内发生大饥荒,河南更是重灾区,饿死的人随处可见。姥爷家靠一坛腌制的洋姜挺过了大饥荒。一天一块洋姜,人饿得浮肿,也没让他放弃上学,他边劳作,边苦读。
他咬牙上完小学,又上完初中,但家里再无力支持了。十七八岁的他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命运,再次显示他残酷的一面。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西北风刮的正紧,光着脚踏在雪地里的他走在上学的路上。那天也是上高一的他最后一天去学校了。
西北风刮得极为狼藉,遍地都是残枝烂叶。他抱着已破烂不堪的书包,缩着头,不停拉紧没剩几个纽扣的棉袄,不让风钻到衣服里。他的脚早已经冻得麻木了,感受不到路上小石块的刺痛;脸也被那刺骨的寒风吹得发紫又惨白。但这样的日子以后也没有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道路就此中断。
贰:中年持家
虽然求学之路不通,但在那时,他也算得上一个有文化的人。他有过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如当兵、招工等等,但都因为当时家里缺乏劳动力,以及后来姥姥体弱生病,孩子幼小,统统错过了。
年富力强的他没有因此沮丧,他用一个日渐坚强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命运,更希望能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因姥姥经常生病,不能干农活,整个家都是由他来支撑,他同时还承担公社的公务。忙完公事忙家事,他四处奔波劳作,默默干活,如同一头老水牛。
他身体很好,但长期劳作,也会出些意外。一次夏收,割麦子,担麦子,放在别的家里,五六个人一起干的活,在他家却由他一个人承担。一天下午,他手里的镰刀一直不停歇,汗水顺着衣服往下滴。割完了整个田地里的麦子,气喘吁吁的他立即开始担麦子。刚刚担起担子走几步,他突然觉得嗓子里有一股腥味,一咳嗽,一大口鲜血竟吐在了麦秆上。脑子里一阵眩晕,他倚靠着担子,缓了好半天才发觉自己吐血了。他稳稳神,没有惊慌,想起当地的一种说法:“将吐的血吃回去,就不会损伤身体。”他找来一个荷叶,收集一些鲜血,回到家里,没有惊动任何人,把血放在锅里煮了煮喝了下去。
这件事情之后的很长时间,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之后,才告诉姥姥。
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与命运顽强抗争,他在风雨摇曳中支撑住了自己的家。家里境况越来越好,姥姥身体渐渐好转,孩子们也健康长大。日子虽不说大富大贵,他也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叁:老年维权
“老兵不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一年一年老去,但是他的“大将”本性依旧,继续与岁月抗争,与命运抗争。
近十五年,他执著于两件事:上访与打官司。起因是他家所在的地方正在进行商业开发,占用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却不给农民合理的赔偿,侵犯了农民的权益,让他们无田可种。为了维权,他带头与村民联合起来,去信访部门信访。有些人答应背后给他钱,让他不再管这事,但他却不同意。从国家的土地主管部门、市主管部门到县主管部门,他不停歇地去上访,写信、打电话反映情况,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他依然不放弃。
在上访的同时,他因土地纠纷还打起了一场持久的官司。“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这场官司,70多岁的他又开始学习、了解《土地法》《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知识。前几天,他又打电话给学法律的爸爸,咨询《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爸爸细心向他解读,他在电话额那端用一支笔仔细地纪录着。此外,他还时时关注国家大事,每天晚上,每当时针直到七时,他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收集与土地有关的所有国家动态。
这场官司从一审打到二审又到重审,尽管他聘有律师,但每次都会亲自出庭,进行法庭辩论。他坚信自己合理合法,始终不与对方私下和解。为此,他家的路曾被人偷偷挖断,田里的秧苗曾被人拔掉,身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时,他都坚决不放弃。“只要这世间还有法,我就不会放弃!”
如今,70多岁的他牙齿已经全部脱落了,一支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曾经高大的身躯现在已弯曲下来了,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但他的眼睛依然目光如炬,骨子里的抗争精神依旧。
结语
他这一生没能走出乡村,没能功成名就,但在我看来,他一生平凡却不平庸。70多年的风霜雨雪没有将他磨的圆滑,依旧棱角分明,那个“大将”一直住在他的身体里,从未离去。
虽然老去,初心依旧。艰辛一辈子,奋斗一辈子,抗争一辈子;不服软、不妥协、不放弃,这就是我的姥爷,“大将”姥爷。
记我平凡而不平庸的姥爷-写人作文1800字相关内容
太平天国的起义,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而起义的失败,则是一次偶然。假如我是洪秀全,起义也许就不会失败。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没落腐败,民怨沸腾,起义是人心之所向,只是缺乏一个号召的人。所以说太平天国的起义是必然发生的。即使不是“天国”,也会有“…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过一段时间删一段留言说说删一些不在联系的人。现在在黑暗中其实也就剩手机屏幕那么点光亮苟延残喘。我也想那些人,不知道为什么就失去了联系,也不是没有话题也不是有深仇大恨只是一不见面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就这样没有联系。…
春天,兰儿家的山坡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当鸟儿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兰儿就起床了。她来到坡上,摘下这些含苞欲放的花朵。兰儿数了数,正好一篮子。兰儿是个可怜的娃,当她还在襁褓中,父母就离开了她。兰儿在邻居奶奶的照顾下慢慢长大。懂事的兰儿每天从山坡…
秋风肆虐的街道,扬起一阵叶雨,那是唯美的或抑凄凉……行人个个匆匆而去,留下的仅是一地枯黄,坐在街边的小女孩,低垂着头,刘海遮盖了她的神情,只能看到她微微颤抖的肩膀,没有人去关心她,甚至是没有去正眼瞧她一眼。身旁还放着一瓶没喝完的可乐。天色渐…
她是注定跳不出尘世的羁绊了,因为她沾染了太多心灵的尘埃。只有一死,在怨声载道中销魂,方回归太虚,做回金陵十二钗。即便如此,却仍留下一世骂名。但她,又有多少错呢!荣府之败,早已成定局!她并不完美,但更不恶毒。她只是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那…
想来你也跟我一样,只听说过吹牛皮的,还从未听说过吹“糖皮”的吧?今儿个,我算是见识到了。相传此人平时总爱穿件印着牛头的马甲,再加上他那手出神入化的吹糖人绝活,人们都唤他“糖人牛”。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弟弟三人正在街上闲逛,恰巧就碰见了这位大…
听你宣布解散的时候,心似乎空了。只记得,日渐苍老的你,露出菊花般粲然的笑容。——题记王菲在耳畔悄悄地唱,“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别离,都有时候。”生命真像一场无止境的漫游,相对于承载着我们飞奔的时光来说,我们是静止的,而稍纵即逝的…
灯光点亮了大街小巷,烟花在除夕夜里迭起。店内,人们围坐推杯笑语;店外,夜里寒风刺骨,偶尔有雪花从树上片片飘落。隔着雾气迷蒙的玻璃窗,我觑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身影。好奇涌动起来,一次一次冲击着我的心灵。寻着窗外的那个身影,我不知不觉走出店外。冷…
小时候,就老喜欢四处奔行,最喜欢的就是老家后面的一片树林,与所有神秘的色彩一样,那片森林也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每到吃饭时间,我都会从山上飞奔下来向着炊烟袅袅的地方行进,冲进自己屋子里,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着圆桌饭。村子里最古怪的事就是每到吃饭…
妈妈的爱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这样回答:妈妈的爱是沙漠里的一股清泉,是黑暗中的一束光亮,是烈日下的一片树荫,是冬日里的一道暖阳……我们沐浴在妈妈的爱中,幸福又快乐。但是直到遇到她们,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些特别“狠心”的妈妈,她们的事迹让我对“…
总有那么一个身影,在破晓之时赶到操场,观看我们的跑操情况,并不断提出意见;总有那么一个身影,在我们中午午休时,仍在办公区备课,或为我们批改积累本;总有那么一个身影,即使生病了,也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最好的状态为我们讲课……她就是王朝月老…
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英雄豪杰灿若繁星。其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颗,至今仍有很多文艺作品演绎他的故事,如电影《霸王别姬》、琵琶曲《霸王卸甲》等等。败军之将,何以言勇?身为一个失败者,时隔两千多年的项羽,为什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