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是过客,亦或是路人。这必是大多数人的如戏人生,生老病死,如一套刻板的流程,在每个人身上经理一遭。生命流逝于世间后,这世上终究没有多少人会被铭记。被铭记的人,他们的故事记载于史册;他们的精神,被世人传承,歌颂。没被铭记的人呢?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没有人会过多关注一个过客,也就没有过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遭遇。这些形形色色的过客,宛若一道光,转瞬即逝。却仍要坚强地活出自己七彩的一生。
落日的余晖总是格外的美,可又有谁能想到这是一天中太阳最后给世界的一抹光?人亦是如此,别人或许能看到你的成功,你的光辉;可谁又能注意到你在背后付出的汗和泪?甚至,别人在你流泪时,还会投来不屑的目光:就你最矫情,这点苦都吃不了。
人们都觉得流泪是软弱的象征,更有甚者认为流泪是一种罪。毕竟,没有人喜欢弱者,也不可能发生童话中的“白马王子”出手相救的一幕。人们都清楚,流泪无法改变任何事,只会浪费时间。因此有些人把自己记得生活安排的只剩下工作,让自己没有想别的东西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人则浑浑噩噩过日子,靠着烟酒麻痹自己。可,无论前者或是后者,都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情绪的积压,靠着自己的消化,自我排解,确实会有所好转。可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呢?这种既简单,又方便的发泄方式,却被人当成了软弱无能、承受不住压一丁点力的象征。而仅是出于人的那一抹自尊,人们都不会,也不敢在他人面前落泪。
星星是璀璨的,可是又有谁能想到,星星的光,便是太阳的泪。故作坚强的太阳,在白天努力发光,照亮天空。用自己的光遮盖星星的光,故作坚强,让人们看不见他心酸的泪水。唯有夜深人静之时,人们都进入梦乡,才愿意卸下伪装,留下星星在天空中闪耀。哪怕是太阳,也难逃“假装坚强”的生活方式,也摘不下“坚强”的面具,更何况我们渺小的人类?
小时候,长辈曾告诉我流泪会吃掉人们的好运,或许,他的初心只是让我变得坚强。事实也确实如此,在那之后,褪去稚气的我迅速成长了。但这并非我的本意,那一丝坚强无非是被长辈的话吓出来的。长大后,虽然不相信这些了,但我也明白,没人喜欢看我哭,同时我也习惯了这种故作坚强的方式。
那个明朗的下午,万里无云,天空中传来阵阵明快的鸟叫。教室里的我却并不受环境感染。那次我考试考考得不是很理想,甚至连100分都没有上。心里必然是难受的,但又不想表现出来。印象很深,在老师报成绩的时候,有个成绩跟我不相上下的同学转过身来,对我大笑几声。面对那种赤裸裸的嘲笑我似乎有些喘不上气,内心的委屈不受控制地无尽蔓延,待老师报完成绩我慌张地低头写作业,试图掩饰自己心中的委屈与不甘。可终究还是没忍住,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浸湿了面前的本子,可是从小的习惯就告诉我,流泪是错误的,没有人喜欢看你落泪。我硬生生将剩下的眼泪憋了回去。抬头看天,空气仍是那么新鲜,空中仍艳阳高照,但心中却是阵阵刺痛。朝着天空微笑了一下,看起来很阳光,笑得很灿烂,可是笑意却不达眼底,似是戴上了一张开心的面具,很开心,同时也很伤心。终究细心的朋友还是发现了我的不对劲,下课后两三个比较要好的朋友来安慰了我,那也许是我感受到的仅有的一丝温暖吧。
别人都以为我是因为考的不好而落泪,可却没人知道我只是因为同学的嘲讽。虽说那已经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但毕竟,我没有这个毅力每一次微笑着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嘲讽,甚至还需要自嘲来缓解尴尬。想想也觉得挺讽刺的,明明心中的委屈无尽蔓延,却仍要用“坚强”收住它。
不得不承认:不落泪不代表不难过,不代表坚强;也许,它仅能代表故作坚强。这种情绪的流露,虽说是负面的,但是只要把握的适当,带来的效果会是正面的。但这并不代表流泪就是好的,毕竟,眼泪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它只不过是负面情绪的一种排泄方式。所以,哭过,便好,我们也没有必要沉浸在悲伤中。我们没法因为哭了一场而改变事情的结果,但它确确实实能改变人的心态。
偶尔哭一哭,就如太阳,哭完了第二天照样努力把光辉洒满大地,用灿烂的一面迎接生活;一直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的人,只能成为月亮,每天沉浸在泪水中,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
诚然,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整天哭哭啼啼的人待在一块,可你真的希望,每天跟带着面具的自己相处吗?所以,若真的受了过多的委屈,不要憋着,找个信任的人诉苦,痛痛快快哭一场,又何妨呢?
每天早上起床的太阳,都能在晚上的泪水中振作。新的一天中,没有一丝地沉浸于悲伤,反而努力的将自己美好的第一缕光芒洒在窗前。借着窗前那一缕晨光醒来,睁开清澈的双眼,醒来第一眼就看见窗边的层层彩霞,似火一般热情燃烧,在黎明的安静下,给大地带来光与希望,也给我们——这群形形色色的过客,拉开了崭新一天的序幕。
泪与坚强-初二记叙文1700字相关内容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入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写活动怎样防止“三老病”_怎么写记叙文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参加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写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集会……也就成了我们记叙文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说,同学们总以为写活动最容易,把现成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成了。问题就…
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
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_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