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轮到我打扫清洁区了。不料,天公不作美,黑着脸,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我们三步并作两步,从食堂跑回了教室,拿了扫把,连伞也没记着拿,满腔热忱,直往操场奔。
扫了一会儿,雨越下越大。于是我便喊着:“晴哥,晴哥!”晴哥似乎沉醉在扫“金色花”之中无法自拔,对我的呼喊置之不理。“晴哥!”我扯起了嗓子,大喊了一声,晴哥这才缓缓地抬起头,问:“怎么了,班长?”说完,晴哥连让我回话的机会都不给,又弯下腰,低下头,扫着跑道上贴得紧紧的“金色花”。我只好再扯着嗓子说:“雨下大了,我们回去吧!”晴哥这回索性连头也不抬了,边扫边说:“你觉得我一个穿短袖的人感受不到雨吗?要不你回班里拿把伞。”我只好转身跑回班里去拿伞。
再回到操场,雨还在下着,远远便看见晴哥的身影,而地上的“金色花”已经减少了,晴哥的衣服却被雨水湿透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跑向晴哥身边,为她撑起了“保护伞”。睛哥抬头给了我一个暖暖的笑,接着又继续扫“金色花”。
雨,终于停了,我们的清洁区也终于打扫完了。在回教室的路上,我问晴哥:“晴哥,为什么雨下得这么大,你都不躲一下?”晴哥依旧扬着笑脸说:“因为雨越下越大的话,‘金色花’便会粘在跑道上,这样不就更难扫了吗?”
我和晴哥漫步在跑道上,拉着她的手,我的心中似乎便有了依靠。晴哥那温暖的笑容,如冬日的暖阳,始终温暖着我。我忽然想:人生路上,即使有再大的风雨,只要有晴哥的笑容,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那就拥有了阳光!
那个雨天,那个人,温暖了我整个雨季!
那个雨天那个人-初中记叙文550字相关内容
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正文前自拟凝练的句子或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这样的句子称为题记。一条好的题记,可以使一篇文章锦上添花。有时它甚至可以使一篇作文骤然提高思想性和哲理性,从而提高文章的档次。有许多同学都会在作文中写题记…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
初中生作文,通常以记叙文为主。但中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变化成长最大最快的阶段,中学生正在经历着心灵的发育和蜕变,所以,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往往变得多愁善感,不少人还常常喜欢写一些抒情性的文章,以抒发和宣泄自己的心绪和感受。然而,与叙事性文章相比,…
01标题要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而文章的切题就要重视审题,审题决定了文章的立意,也间接的决定了文章的结构。而审题也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没有技巧。审题的技…
作文,是语文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需要灵活掌握、正确发挥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在写作中很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作文离题,这也会成为通篇文章的最大硬伤,那么如何避免离题跑题?作文离题的类型一、审题立意不明,匆匆下笔,对作文要求理解…
问题阐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借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抒发了…
初中生作文干瘪,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主要是文章不生动,缺乏描写,尤其是景物描写。常见的写景主要有两方面,即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除了指花草山水、四季景色之外,还有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比如房间陈设、会场环境、商店橱窗等等…
状物,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主要指日用品、工艺品、玩具、特产和建筑物)如实地、细致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到逼真,栩栩如生,如见其物。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每当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总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
对于“写作投稿”,大家会陌生。“写作投稿”分为纸质投稿和网络投稿两种,但不管是纸质投稿还是网络投稿,写出来的文章一般都是一样的,抒发的感情也是一样的,因为都是同一个人写嘛,不可能不一样,那么,既然投稿,就有过稿和被退稿这两种情况,这是很正常…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已经学习到不少写作技巧,同时,初中生的思维也比小学生更加成熟。如果说小学生的写作重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那么到了初中阶段就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其中之一就是讲求文字的严密性。下举例说明。首先,文字的表述不应该出…
初中作文结尾技巧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