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作文,描写屈原的作文

遥祭屈原-抒情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10:05

端午又至,龙舟竞发,粽叶飘香。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如此紧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翻开书页,您的《离骚》中的深沉忧思和浩然正气似乎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余音。我吟诵着您传世的诗篇,渴望跨越茫茫时空与您对话,追寻您生命中那些令我无比神往的美好品质。

您出身于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您完全可以做一个锦衣玉食的纨绔公子,终日寻欢作乐,宴饮清谈。可是,您在本该不谙世事的年纪就已厌烦了周围的衣香鬓影和觥筹交错,转而向穷苦百姓投去同情的目光。原来早在那时,您就已经透过浮华的泡沫看清了社会的残酷本质,您深刻的思考和崇高的觉悟使我为之折服。您怀着坚定的信念与满腔的少年意气迈向官场,您清楚前路绝非坦途,但您或许不曾料到,它是如此阻碍重重、险象环生。

呼唤屈原 感悟成长-散文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08:04

一定是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我的目光才找到了你那扇半掩的窗户。

于是,总在这样宁静的夜里,散落一个个欲与还休的日子,无可奈何的将光阴虚掷,却一遍又一遍把你深情呼唤。你的名字,跨越了千年的历史,依旧是不老的传奇!

伴随着一滴清泪,半杯浓茶,我细细咀嚼着你生命的绝唱——《离骚》。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是何等的英雄豪迈。“岂愈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又是何等的忧郁彷徨。

你杰出的治国才能,可与日月同辉;对楚怀王的忠心,天地可鉴。然而,怀王却听信奸佞馋言,疏远忠义之士,你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过人的才华。于是,你纵身与汨罗江的滔滔江水,奔流到海不复返。

即使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依然保持着一贯的高风亮节,纵然举世皆浊我独清,你仍在心中恪守着一方净土。这便铸就了你不朽的灵魂,能使我们感悟人生,感悟成长。

挥之不去的凄清,纠缠着对你的呼唤,从我手心静静流淌的音符,扰乱了我的思绪。我感叹你多难的命运,细数着你悲壮的遭遇,彻夜难眠。

在朦胧的月夜里,对你的缅怀,犹如月色一般朦胧。梦里的你,来了又走了,离去的是足音,留下的是暗淡的忧郁,爱国的情怀。

端午佳节忆屈原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1

端午佳节忆屈原_端午节的由来作文500字

今天,我们家早饭吃的粽子,因为过端午节了,然而,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吃完早饭,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学包粽子。在包粽子时,我不断的在回顾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首诗赞美了屈原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学作品似匕首锐利的深刻内涵。倡导其为国捐躯,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时代传扬!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唤醒了当时民众的敬仰之情,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古以来顾炎武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从古到今有无数志士仁人立国为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广大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现实生活中,仍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拿跨国贩毒集团来说吧,他们明明知道毒品的危害,媒体屡屡曝光类似案件,但是这些人却无动于衷,真是令人气愤!

妈妈看着我发呆的样子,手中拿着的粽子迟迟包不起来,喊我一声,我才从沉思中解脱出来。

吊情_纪念屈原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3:21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对屈原说-抒情作文5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9:00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身体被肢解的你啊,仍怀着一颗赤诚的心。

第一次认识你还是小学老师的课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都弄得明明白白。以至于后来吃粽子时总会联想到屈原,毕竟粽子由他而诞生,所以我还挺感激他,因为他,一道美食得以流传。

作为一名伟大的浪漫主义文人,屈原在学术上还是颇具名气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世人所知,这句话却又是许多人可望又不可及的——遵循着本心并为之不断奋斗,不断求索,虽路途艰辛,但是理想能够更进一步,岂不美哉?

众所周知,你一生的梦想就是实现“美政”,但我想说的是:你终究是错付了,但错的不是你,而是那个诸侯割据一方,不义战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时代,错的亦是楚怀王,他太过草率,不辨忠奸,只是几句谗言就能将你放逐!他难道没有看见,楚国,正是在你的带领下日益强盛!

被放逐的你,因无故被贬而痛心疾首,却仍时时刻刻关心着楚国的社稷,日益消瘦,无奈以笔消愁,藉此宣泄自己的感情。一方面保持高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方面仍渴望重回朝堂,实现美政,但终究没能实现。

不出所料的是,没了屈原,楚国日益衰败,终至被强秦吞并。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愤然跳入了泪罗江,你的理想破灭了!

为屈原抱屈议论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7

端午这一天,忽然想到对屈原多一些了解,原先的了解只是局限在“爱国主义诗人”的层面上。

翻看了几本书后,只觉得这位老先生死得实在有些可惜。他在做楚怀王左徒时是很得信任的,但后来在“亲秦”与“亲齐”的两派斗争中失宠。楚襄王继位,其弟子兰作为亲秦派的代表,依旧占了上风,屈原被流放江南,后来以死殉道,兑现了他在《离骚》中所言的“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抱屈之一是,他实在不值得为了亲齐而劳心费力。秦兴齐亡,岂是老先生的意志所能改变?他以“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自翔,试图挽狂澜与既倒,但楚已如残灯将尽,老先生实在有些不识大局了!

抱曲之二是,怀王昏聩,他原本可以按照孔子他老人家遗训:“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却偏偏为楚怀王反复无常耿耿于怀,忿忿不平地埋怨着:“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独自儿在一旁受着窝囊气。孔子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位屈原老先生,吃的就是这种“愚不可及”的苦头。

报屈之三是,失宠就失宠,流放就流放,岂不闻老子所言:“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失宠流放倒落得清净,倘被重用,免不了是在身心交瘁中做个亡国之臣。原本是塞翁失马,怎么就想不开去投江呢?

我真为屈原抱屈!

我论屈原_初一议论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7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仰望屈原_初一散文3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历史的风尘

­湮没了多少宫殿

­岁月的流逝

­黯淡了多少权贵

­只有你

­被流放的屈大夫

­把自己的一腔悲愤

­和不能再深沉的爱

­放歌在汨罗江畔

­泛滥出不朽的《离骚》

­是你的精魂

­激荡着汨罗江水

­滔滔的汨罗江水

­安息了你的灵魂

­见证了你用不屈和才华

­谱写出的绝世的忠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鼓舞着一代代的有志者

­在艰难中跋涉

­在拼搏中奋进

­去开启成功的门

­年年相传的端午

­历历再现的风骨

­诠释着生命的内涵

­实现了人生的不朽

­闪亮了华夏的史册

­挺直了民族的脊梁

古人不远:屈原永驻后人心-抒情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4

何处照魂,香草还身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题记

泪,无悔的泪,永恒的泪,随着释然地纵身一跃,从一代文豪屈原的眼中夺眶而出。融入这条波涛汹涌的汩罗江中。就这样,澎湃的历史长河中从此激流着他的血液,辉煌的历史典册里也流溢着他的英名。

他,明于治理。年幼的他资质聪颖,博闻强记,被公认是王族子弟中的佼佼者。他德才兼备,深明治国安邦之道,18岁就被选入了王室,到了20岁那年,他已被任为左徒,参与怀王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他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六国联盟的重任。他,还积极主张明王法度,举贤荐能,联齐抗秦,统一中国,成功实现“美政“。

他,仕途坎坷。职位和他相持的上官大夫内心总是嫉妒屈原的才能,与他争宠夺信,还借机污陷屈原,没想到,这一污陷不要紧,怀王竟轻信了上官大夫的谗言,从此疏远了屈原,甚而将他流放到了边远的荒原之上……至此屈原本来得意的仕途惨遭崎岖,最终,他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他,守身如玉。面对他人的污陷和排挤,他没有奋起辩驳。他深知:跟污浊不堪的人叫劲简直就是徒劳。他没有随世俗浊流推波助澜。他至死也不肯为世俗所容,他在污泥浊水之中自我洗涤,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而游离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清白高洁如莲花白藕出淤泥而不染。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_关于屈原的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4

屈原很傻。

请原谅我如此评判一位圣人。可他的确很傻,而且偏执。

他傻傻地坚定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那声音告诉他,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所以面对“替余以葱缓”,他发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慨叹。面对这个扭曲的社会,面对众人“佰规矩而改错”,他觉得自己与他们不合拍,如同“鸯鸟之不群”,他长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父对他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吸其璃?”渔父认为,圣德之人应随世道转变自己。同样,也有人认为屈原太过偏执,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可君子不正因品德高尚而为人称颂吗?正如莲因出淤泥而不染而为人赞扬。若屈原不傻了,变聪明了,学会了随波逐流,那他还是屈原吗?不,不是了,屈原傻且偏执,他忠于内心,不忍世俗污垢,这样一个人,却只得一个被远远放逐的结果。他傻得令人痛惜。

还是那个声音告诉他:“你屈原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片土地,热爱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这是你不能割合的一份家国情怀,这是你的一部分。”若非如此,凭借屈原的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若投奔别国,又何愁无出路?或干脆归隐山水田园,不问世事,安然度日,终老一生,怎会落得如此凄冷?可他不,他不忍,因为他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