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生花,勺下生画,便名曰“糖画”。
——题记
初识,任是孩童,一手风车,一手糖画,轻咬一口,甜味沁入心田。玩耍间,一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老街巷子里的老爷爷便会笑着说:“娃娃别急,还想要个什么样的啊?”
巷子里老爷爷的小推车,和那份甜味便是对这份艺术的初相识。
长大了些,不知不觉间爱上了传统文化,在选修课老师的教导下,用稚嫩的手摸过真实的的文物,穿梭在各个博物馆之间,翻遍了《上下五千年》……被父母朋友说拥有恋古情结。
直到有一次,与它再遇。
再遇,是烦于学业,在小巷散步,注意到那辆童年回忆的小推车,便忍不住让老爷爷画了只兔子。熟悉的竹签,熟悉的味道让我一下子放松下来,静静品尝这份甜意。
忽见身边一个小男孩的糖画落在地上,沾上尘土,在快哭之际,老爷爷熟悉的话,再次递上一只“老虎”。
“爷爷,您这么多年一直在这卖糖画啊?”
“是啊,这门手艺啊,是家里传下来的,自然是要传承好的。”
顿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世人只看到了瓷器,看到了书法,看到了篆刻,又有多少人看到了糖画呢?只有笔下刀下才有艺术之美吗?不,勺下,也美丽。
“爷爷,我可以学吗?”
老爷爷一愣,然后便笑了:“当然。”
在板上刷上一层油,调制好的糖浆入勺,轻轻倾斜,倒在板上,飞快地来回烧铸,一只“鸡”便成了画。用小刀铲起放上竹签,便成了一个孩子的快乐。
看似容易,却也多次失败,多次还未等到放上竹签就已破碎。不解地问老爷爷,他说:“静,要静心,放假了再来学吧。”
一个暑假,多次尝试,多次教导,也算可以独立上阵——
我,勺下生画,老爷爷在一旁指点,当亲手把糖画递给孩子们,心中是喜悦。
皆为文化,人们大多尝过糖画,却无人传承,只有老一辈坚守这门艺术。真正的恋古,是发现更多民间艺术,并学习、传承。
世人大多只关注表面,却未曾注意糖画。糖浆的艺术,也美丽。
一口品甜,一手勺下生画。
糖浆的艺术,也美丽-初中记叙文650字相关内容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写事作文开头1、 在我脑海中有许多的事,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得模糊了,可有一件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2、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那就是我第一次做酸辣鱼。3、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4、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高兴…
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感到犯难,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不知该如何下手。好不容易想出要写什么了,但怎么写、用什么记叙方法又成了问题。关于记叙方法的一般知识课本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下面我们对各种记叙方法进一步说明。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就是记叙文…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是一块“硬骨头”。在期末检测中分值占35—40%,所以,又是一块不得不啃的“硬骨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人们经常听公开课、示范课等,很少有老师选作文教学,除非是被指定。就是被指定上了,课堂上也不…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杂文即文艺性的论文。杂文的特点是:①文艺性与说理性的统一。说它是文艺性与说理性统一,主要表现为:一、它是形象性和说理性的统一。它既不象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为主插入议论,也不象议论文那样把“理”通篇直说出来,而是巧妙地把形象和说理融合在一起,通…
初中学生的作文,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即不知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充实而具体,往往通篇是大白话式的句子。这样作文一方面显得非常干瘪,另一方面字数上也不够。为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让作文变得更加充实的方法,即“扩句法”。同学们在平时练习…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门“门径”,门径便捷,很快可以登堂入室。门径有新有旧,有巧有拙。只要行之有效,就是好办法。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朋友要想很快进入作文的殿堂,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1、记日记。日记的内容广泛,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教…
初中作文序列化设计研训方案
【写作导航】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他人的呵护、影响、教育和帮助。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图报之情,这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知恩不报的人历来被人诟病﹐而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更为人不齿。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