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城的作文,描写围城的作文

《围城》-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6 05:20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出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长篇讽刺小说—《围城》。这本文学著作,让我在枯燥无味的暑假生活里产生了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

《围城》这本书主要写了留洋回国的“假博士”方鸿渐一次又一次地想冲进“婚姻”的围城里,在与几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接触后,最终与共患难过的孙柔嘉小姐进入了这座城里。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双方矛盾不断地滋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争吵,最后他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这本书揭示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标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生活中像方鸿渐这样孤高自傲而又无所作为的人比比皆是,这类人在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时,不是在努力的缩小这种差距,而是在心中筑起了一座自卑的围城,将自己牢牢的封死在这座不透风的围城里。他们有时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己好的人感到嫉妒。可在我看来,与其羡慕、嫉妒他人,还不如做好分内之事,要知道,机会总是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自恃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会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在那次之后,我对人生的感悟就更上了一个阶梯。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读《围城》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8:03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围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浮沉。在感情上,方鸿渐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在和他有过关系的几个女人面前都是如此。例如:对于鲍小姐,他失败于无力抵抗,对于苏小姐,他失败于优柔寡断,对于唐小姐,他失败于无所行动,对于孙小姐,他失败于没有判断力。虽然说围城存在,但大多数感情的围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时,他也是承认自己的失败的,当他拿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却不肯以假乱真,实际上就承认自己做了贼,做人还是强势一点好。

《围城》-读后感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围城,围于城内,困于城内,读起来就使人有种压抑之感。在这个暑假,我便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

《围城》是一本平常而不平凡的小说,它记叙了主人公方鸿渐平常而又悲惨的中年生活,却有着不平凡的幽默,讽刺与深层意味。

就我而言,这本书其实并没有太多令人激动的起伏,也没有什么令人“爽透心扉”的高光情节,但它却能抓住我的视线与思想。我想,可能就是那些细致而鲜活的场景,令人感到幽默的谈话,或是时不时让人感到无奈,真实的讽刺语段,让人无法自拔。

钱钟书先主的幽默是出了名的,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拜读了《围城》后,非常敬佩钱钟书先生,于是便打电话请求赐教。然而他知晓来意后,对那位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由这件事便能看出钱钟书先生不大客气的幽默,而这幽默也便融入了《围城》这本书中。

就像赵辛楣说办报与教育都是“开发民智”,两者都是“精神动员”,方鸿渐听了这些大帽子话后便感慨一番:

“说大话哄人惯了,连自己也哄相信——这是极普通的心理现象。”

那么这样说来,方翁记日记写自传,煞费苦心,煞有介事,自己做得津津有味,或是高松年随口故扯大学没有名教授的好处,朋友一夸,他也就对自己顷倒不已等等的这类事件倒也算是“将自己哄相信”了。

《围城》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精选

更新时间:2024-05-16 10:03

《围城》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确实,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城-读书感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8 05:01

亲爱的方鸿渐:

寒暄省略

你必定不认识我,但我必定认识你,你半生岁月被我览得一清二楚;你半身糊涂让我记忆犹新,你半生蹉跎不得不让我对你说几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那个时代,《增广贤文》你必定读过吧,可是你这句话确实是没有记于心间吧。周家本来的彩礼全部给你去留学,当你踏上出国的航船,载着金钱,载着方家和周家的期盼,也载着需要你的,国难当头的祖国啊!可惜你到了国外,荒废了学业,糟蹋了金钱,这是何等的羞耻啊!养育你的祖国,需要你的祖国,国难当头的祖国,你报答她的却是价值几十美元的假文凭,形如一张废纸。对于当时的你已经很满足了吧,但你完全没有料到,在回国的船上认识了同行的苏文纨,被她看破;但你完全没有料到在吕校长面前演讲的稿子遗漏,但你完全没有料到,韩学愈和你一样有假文凭,令你大为震惊。毕业这几年,不用讲,没有深造的你,度过这几年是极为艰难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围城读后感大全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围城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800字

许多人认识钱钟书,都是从他的大作《围城》开始的,我也一样,不同的是,许多人迷上了钱先生语言的“犀利”,而我对钱先生后续的了解,也仅限于几篇短篇,对钱先生的其他大作再也不敢高攀。但就我的才疏学浅,却忍不住妄加评论。

不明白看《围城》有什么益处,书中所塑造的各个人物,方鸿渐、孙柔嘉、赵辛楣、苏文纨------除了唐晓芙尚有一点可爱之处外,其他人全部都该一棍子打死的,或奸诈、或小器、或无能、或吹嘘、或自恋、或淫荡、或难伺候、或讨人嫌,更多的是影响市容环卫的;不知是不是因为钱先生身上没有夸人的细胞,贬人的能耐却大长。这样的人物设定,从主角到配角到跑龙套的角色,几乎没有一个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的,读来何用?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恐怖”片段就是一个胖女人在给孩子抓虱子,钱先生把她的手指比喻成五条香肠,阅罢在下头皮发麻,顿时深切体会到洗头的重要,不知这是否正是钱先生对我们的循循善诱?如果说许多人喜欢钱先生就是因为我前面提到的语言的“犀利”,那么在我看来,“犀利”无异于“刻薄”。钱先生的比喻非常够味,但有些比喻实不得当,比如他竟然能将新人比喻为扒手,读者也只能佩服他的勇气了。

阅读《围城》之感悟-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9 04:24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东西,干了很多事,以此来丰富我们这茫茫夏日,当然了,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围城围城”,相信大家听到此书名,一定会感兴趣,钱钟书老先生用这本书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知识分子的英勇体现的淋漓尽致。《围城》这本书封面上的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才要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其中“冲”与“逃”这两个字不仅是本书的精髓所在也更能表达本书的道理,生活也尚是这样。

此书中有两个人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方鸿渐,另一个就是韩学愈,从整体看来,这两个人的反差还是非常大的,他们两个都凭借着假造的学历生活,方鸿渐生活的种种不顺心,

而韩学愈活的却非常的乐观向上。读完这本书,在我看来,方鸿渐是一个没有真本领,心态也不怎么好,好高骛远,还特要面子的一个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读《围城》有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2

夏雨淅淅沥沥,像人们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剪不断,理还断。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地浇下来。

我轻抚《围城》烟灰色的封面,抬头望向窗外,在步履匆匆的行人间,我仿佛看见了方鸿渐的身影,在雨里淋着,任凭风里的雨线像鞭子抽打着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在雨中孤立无援。

这本书主要讲了方鸿渐留学回国,冲出了“爱情”的围城后,与赵辛楣成为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与李梅亭、顾尔谦和孙柔嘉经历了种种矛盾和困扰,坐车的颠簸、饭菜的恶心、资金的短缺... ...最终到达三闾大学,他在其任职副教授,但难以忍受大学内如官场般的黑暗,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冲出了这座围城,后在上海任杂志编辑,可依然毫无出路可言,婚姻更是矛盾重重。故事在钟声的“当、当... ...”声中戛然而止,我的思绪却愈来愈浓。

方鸿渐软弱无能,意志不坚定,他追求所谓的世俗功名,不安分不满足,一次次努力去冲破围城,爱情也好,事业也罢,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初心,自己真正想要的。他不知道自己真正向往的爱情,于是和苏文纨闹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后稀里糊涂地娶了孙柔嘉;他留洋多年,到最后却只混了个假的博士学位。他看惯了城里的风景,冲进去又想出来,逃出去又想回来,丢失了自己的初心,在人生无尽的围城里挣扎,做着无意义的一场幻梦。

三品方知《围城》味-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2

《围城》如茶,越品越醇,一品苦,初读只读得方鸿渐等人的爱恨纠葛;二品涩,再读读得社会为人处世的复杂;三品甜,复读读得对人生追求的启思,三品方知《围城》味。

钱老先生用风趣幽默、极富讽刺的笔法,勾勒了以方鸿渐为主一群留学生和大学老师在生活、感情工作的重重矛盾纠葛,讥讽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知识分子。

一品婚姻围城。婚姻在大多数人的人生中都是不可避免的经历,文中说婚姻既是囚禁金丝雀的鸟笼,又是被围困的堡垒,这正与方鸿渐感情经历相关。方鸿渐悉数有四次感情经历,第一次是受鲍小姐引诱,第二次又不懂拒绝苏小姐接着又扭扭妮妮让唐小姐误会,第三次也就戛然而止,第四次又稀里糊涂被孙柔嘉套牢,在感情中永远是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在婚姻这座围城之中,方鸿渐力倦神疲,转而对婚姻失去信心。每个人从有懵懂的恋爱意识时就在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当追求到了爱情后又转而追求理想的婚姻,。方鸿渐娶了孙柔嘉,婚后争锋相对,最终娶到的还是并非她的真正意中人,但就算最后方鸿渐也得偿所愿娶到了唐晓芙,那么还会不会被婚姻这座围城围困呢?答案是仍会。就算娶到了自己心里的意中人也不过尔尔,因为结婚后总会发觉对方并非你心里的意中人。可事实上每一次结婚都会使我们觉得失望,但其实并不是每一段结婚都是会困住二人的围城,也只有经营不善的家庭才是围城。

读《围城》有感-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2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年到1940年。主角方鸿渐是一个从中国南方乡坤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但在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身亡。他的岳父被他写的信所打动,决定资助方鸿渐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方鸿渐在毕业前购买了一个虚构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业有成的学生一同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从相识到热恋,但最后被鲍小姐欺骗了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还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鸿渐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文纨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了方鸿渐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鸿渐惺惺相惜。方鸿渐也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全面爆发,方家逃难至上海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它陷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发生矛盾并激化。之后,方鸿渐与孙柔嘉吵翻并辞职,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