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有明镜,以正衣冠;心有明镜,可正言行。
——题记
柴静拍摄的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热议,有人深受感动,赞佩有加;有人却大加谩骂,斥其为别有用心的“阴谋家”。一时之间,很多人不免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乱花渐欲迷人眼,心有明镜不染尘。在我看来,与其费尽心思探求柴静拍这部片子的用意何在,倒不如多去关注她做了什么,这样的做法是否有积极意义。只要她说出的是事实,能对大多数人产生教育和警醒作用,那么她的劳动就值得肯定。任何人,任何事,只要有益于这个社会,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拨开浮云,直指本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心中必须有这样的准 绳,才能及时独立、清晰而准确地作出判断,才能不被迷惑,更不会失去自我。
如果说面对人生百态、世事变幻需要这份准则,那么内省其身,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更需要这块“心中之镜”。
回顾这十几年的成长之路,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镜子”正渐具雏形。“好东西大家分享”,是我人生中明白的第一个生活准则,它使我尚在学龄前就成为一个懂得分享的人,而这使我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始终受人欢迎;“必须去道歉”,是还在读幼儿园的我和同学打架并弄伤对方时,父亲对我极其严肃的告诫,自此,我的心里便留下了“要勇于承担责任”的烙印;“作为集体的一分子,要乐于为班级服务”,来自小学班主任张老师的教诲,又使我明白了人不是孤立的,乐于为他人奉献只会收获更多……
心有明镜,可以让我随时省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心有明镜,更应该进一步成长为“心如明镜”。只有让千百年来的智者为我们开启的智慧与自己融为一体,如明镜般时刻提醒自己,规正自己,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睿智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心有明镜-七年级记叙文600字相关内容
七夕节到了,我听着张杰的《这就是爱》,却还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爱?于是我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爱挤(时间)爱钻(学习)。上百度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爱?楼主:什么是爱?求各位大神赐教。一楼:我是一位母亲,在我看来,爱就是全心全意的呵护自己的孩子…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随时开花,将来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佛叶的行人踏这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是悲伤——冰心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整天做着腐烂了的数学题,在浮躁无定的生活之河中泅渡。唯独回宿舍得那段时…
(一)窗外的蝉不停的鸣叫,骄阳炙烤着大地。阳光透过玻璃射入房间,那么刺眼。我拉上窗帘,房间里立即变得阴暗了。我喜欢这种感觉。喜欢独自一人呆在房间里,听着略带忧伤的歌曲,闭上双眼,就让时间这么流逝。(二)我总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
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杜鹃?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首长诗描绘它们含苞待放的情状。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颜色渲染出它们缤纷的色彩。假如我是一个作曲家,我就要用激昂澎湃的音符传达出它们在暴风雨中的顽强拼搏。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
如果说初升的太阳是少年,朝气蓬勃,正午的太阳是中年,价值璀璨,那么落山的太阳就是老年,默默奉献。一说到美,大多数人会想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谁会注意到那些老年人呢?其实,老年人的美质朴无华,他们像最美的夕阳,把温暖的余光无私的洒向大地(一)清…
期末考试之后,同桌很高兴地和我说话,说他前面那个女的特别有爱心,给他说答案。我问他,他抄了那个人多少分。他说一共八个科目,抄了二百多分。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是我,有人问我答案的话。轻一点的,举手告诉老师。重一点的,我立马一个耳光就上去…
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成长意味一点一滴的耗尽,一生只有一次人童年,可是,据不完全统计,童年不是一人都拥有的,枯燥乏味童年并浊一个人没有,死板生硬的人只有。2003年最新调查证明,童年并不是一个诞生可以尽情享乐的,小心谨慎的确人不行,斤斤…
近期读到“薄凉”二字,使我感到“薄凉”这两个字用在秋天也许是合适的,秋天,甚至胜过薄凉。当我第一次读到“薄凉”二字的时候,就感到这两个字用的太好了,这要比冰凉柔和,要比凉爽深邃,要比清凉有文化,总之,心中感觉既有薄雾一般的迷醉,又仿佛有清清…
窗外是一片绚丽的阳光,一扫昨日的阴霾。蓝天白云下,小区的道路上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人。往窗下望去,绿色的小草长满了道路两旁,翠绿的竹子又融入到这绿色里了。看着这片绿色,突然十分感动,为我能在这繁忙的初三学习中舍得发现这么美丽的景色而感动,为我…
大家还记得“非典”吗?在非典爆发的过程中有一位英雄他叫——钟南山。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钟南山以科学家的无畏一语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在疫情最严重的病人转到科研所来。“这淡淡的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般的”向我开炮!“这一声之后,人们看到的是…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提到过:“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于是人们照做了,在一个小小的围墙里,过完了一生,浑浑噩噩,如白开水一样平淡,而这时有人做到了,他思考,为什么人的一生是要由别人来决定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