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上海郊外的乡村里,总是在田地里干活养活自己。
我常常听到父母慨叹他们干活、生活的辛苦和不易,不禁感到很疑惑:我以前每次去外婆家时,都会看到外公外婆站在田间小路上,笑着向我们挥手,就连在田里干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微笑,看上去好像并不辛苦。我的疑问直到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才解开了。我又一次去外婆家,外公外婆照旧挥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注意到,我周围的田里已灌上薄薄一层水,微风轻轻拂着,水面上阳光闪动,粼粼波光,甚是可爱。
到了家里,外公拿出三把椅子,擦了擦,让我们坐下。他告诉我,外边的水田是用来种水稻的,今天正是插秧的日子,我抑制不住内心里跳动的好奇,主动请求要帮外公插秧。
不一会儿,我便揣着激动和好奇跟着外公走进水田里。我肆意感受着水的清凉和泥的绵柔,感叹着这舒适的水田。好景并不长,当我开始插秧时,这种惬意的心情就一扫而空。我插好自己周围的一圈地以后,却发现自己的双腿被牢牢禁锢在泥中,怎么也拔不出来。
我好不容易抽出一条腿跨到前面,另一条腿又越陷越深,几乎没到了大腿了。终于,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我挪到了没插过秧的一块水田里,继续着自己的“大工程”。
就这样,时间流逝着,我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汗珠,已经在一滴滴地滴入水田里,溅起了一朵朵小小的、美丽的水花。额上的汗水滑入眼中,辣辣的;流入嘴里,咸咸的;滑入心间,酸酸的。深陷泥中的双腿发软,发痛,发酸,每一次将腿拔出都像提起地球一样困难。我这才真正理解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意味。
抬起头,看到自己竭尽全力换来的一小片绿色,在大片的灰褐色中是这么不起眼,又显得如此显眼又鲜艳,我发自内心地感叹:“真的不容易啊!”
看到不远处的外公在田间挪动着,他的身后,是一大片嫩绿。他的脸上汗津津的,反射着太阳的光亮。我的内心狠狠地一震,原来自己之前的那些想法是多么幼稚,像外公这样的农民辛苦地劳作,怎么会不辛苦呢?可他们不想让晚辈担心自己,总是笑着,应着,将苦埋藏于心底。真的不容易啊!
而这世界上千千万万可敬的劳动者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默默付出,真的不容易!
真的不容易-高中记叙文800字相关内容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摹。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故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用到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
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
任何文章都是由中心、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谋…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进而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加强阅读积累…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诗人杜甫就针对写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极为充分地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只有书读多了,胸中的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才能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助。这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们平时多阅读并注…
一、概念阐释丰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丰富;二是形象丰满;三是意境深远。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第二个方面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它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写环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
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1.直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
我所谓的作文,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宾偏正短语,亦即写作文章的意思。记得梁实秋也写过一篇基本同题的文章。梁文说教气太重,并且所谓的三个阶段也毫无新意,人人都明白。就好比人要经历少、青、壮、老一样,是一般的发展规律。此文之所以出名,并不是…
写作时,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摘录或选用在生活中和阅读中获取的新鲜材料,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有新意的文章。【策略解读】1.借“新闻”或富有时代特色的材料组织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1999年满分作文《新闻集锦》由九则新闻导语构成。粗粗一看,是一…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现象,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