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导的作文,描写指导的作文

材料作文如何开头_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23-10-06 04:31

清代文章家唐彪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佳作。”精彩的开头往往能迅速赢得读者的青睐与好感。但很多同学作文的开头入题太慢,往往写了很多“正确的废话”后,文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在800字的应试作文中,这种开头方式是最为低效的。

根据作文题材料性质的不同,新材料作文可分为叙述性材料和言论性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品质不同,开头方式也不同。下面就苏锡常镇2017届高三二模作文题,来谈谈叙述性材料作文题的几种开头方式。

我们不妨先回看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看下面两个开头,你觉得如何?

“开头一”

一位小女孩骑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车,司机让她打电话给家长来处理问题。当路人都觉得司机不近人情时,司机却说:“这是让她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开头二”

高考作文指导_高中作文指导10000字

更新时间:2024-08-27 16:07

(一)写作全程训练

1、审题(训练目标:符合题意)

题一:材料:不久前,某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张开了一面“太阳帆”,顷刻间,从法国里昂到德国慕尼黑的4公里、千余公里长的地域里一片光明,黑夜变为白昼。这种“太阳帆”是一面直径20米的反光镜,反光能力特别强,相当于50个“十五的月亮”那么亮。目前,世界不少国家纷纷计划发射“太阳帆”。科学家估计,本世纪末,太空中至少将出现50面“太阳帆”。到那时,地球上许多地方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根据上述材料设想,假如本世纪,你居住的城市或乡村的上空有一面“太阳帆”,那么,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太阳帆”下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请以《神奇的夜晚》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神奇的夜晚,可以是“太阳帆”下我国传统节日的夜晚,也可以是普通人家周末的夜晚,可以是热闹城市的夜晚,也可以是宁静山村的夜晚……你和周围的人也许正在天文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的校园里,在商贸大厦中,在乡村的小道上……要求:①想象要大胆;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以记叙或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④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指导之方略

更新时间:2024-05-10 16:19

一、准确地审题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同一的命题要求来写作,否则就不好比较了。说得“白”一些,就是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便是“跑题”。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当47万考生都在比赛“排球”时,你却偏偏去踢“足球”,即使踢得有如马拉多纳,也是无效的。

审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考生朋友必须定下心来,一字一句把命题看清楚,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临场怎样默读?大体上讲,乃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慢”读!譬如: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这是审题的一种好技巧,可以强迫你把题目全部看清楚。如此阅读,目的是找出“关键词”,吃透“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老师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决不能等闲视之。2003年的关键词,是“情感亲疏”的“亲疏”和“认知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关键词,是“山的沉稳”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灵动”。你把这些关键词抓住了,你的立意和构思就不会滑到其它地方去了。

中考作文专家专业指导(一)

更新时间:2023-02-07 14:57

写人叙事为主(印证以上题目)

我经受了一次挫折——什么挫折?和谁有关?

我真喜欢这里——这里发生过什么事?这里曾经有谁?

一个愉快的假日——什么事使你愉快?什么人使你愉快?

美好的回忆——这件事美好在哪里—事的美好必与人的美好相关。

放学以后——发生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

“关注生活”——生活中怎样的事和人,值得你关注?

3.共同特点/记叙文——记叙——人和事

四条原则

1.扣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①认真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

评分标准

作文(40分)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二等(29-34)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

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三百字,不成篇。

②关键词语(擒贼先擒王)(印证以上四个题目)

作文指导——透过现象看本质及例文

更新时间:2024-05-02 04:42

作文指导——透过现象看本质及例文

一、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1、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

2、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3、然后对这一件事情进行评论,发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4、最后对这件事情进行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1、探究并解释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

3、探究并解释现象的特殊含义;

4、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推演;

高考体作文有什么作用?_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2024-05-16 11:25

高考体作文有什么作用?_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我们都知道,教育需要让学生能够适应、融入乃至改造社会。如果说改造社会一个过高的要求,那么至少,我们的学生在学了十几年的作文以后,应该能够初步应付现实社会的写作要求了吧?

于是我们不妨看看,在真实的社会当中,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有用的?

1、论文类

论文,即议论文,又可说是观点和证据类文章,毫无疑问是真实社会中写作的一个主流形式。不论是大学生、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论文,还是某个产业的投资分析报告,或者营销部门的客户心理分析,以及公司管理者的企业年度总结,都会应用到议论文,或者议论文的某种变体形式。

而议论文的核心,就在于分析和思考。议论文的最简洁结构,就是“观点+证据”结构。你先要提出某个观点——也就是你的想法,然后通过事例、数据或者逻辑来证明它。这种文章,完全不需要你去大段的排比,而需要你的理解、分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对于这类的文章,文辞华丽是次要乃至根本无用的,重点在于思考能力。虽然高考体作文也有议论文的写作,然而由于重心在于辞藻与形式上,思想便流于浅薄混乱。更由此,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根本就忽略了思考能力的培养。

很显然,高考体作文完全不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2、故事类

高考作文常见问题及规避方法_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2023-12-29 16:49

高考作文常见问题及规避方法_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审题——若即若离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但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入题——千呼万唤

“入题慢”,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扣题——蜻蜓点水

高考写作指导:怎样使高考议论文写的条理清晰

更新时间:2023-02-07 14:56

议论文一般是依照提出间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办)这个通常称为“三段式’的思想过程来写的,头尾两段为“综合’,提出论点,归纳总结,中间段为“分析’。

有的同学往往取材不严,把一些不相关联的观点和材料罗列于文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原因就在于思路不清。因此要学会运用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做到言之有序。列宁说:“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揭示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

议论文写作就要这样有顺序地“分解”李物的各个侧面(分析),从而对事物作出结论,揭示其规律(综合)。方式有三种:①先分析后综合(分—总),在分析事例和说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形成观点,②先综合再分析(总—分),在综合出论点之后再扣住中心分析事例和说清道理;③综合—分析—综合(总—分—总),列出论点之后在具体分析说理的墓础上作出归纳而深化中心。自然也可反复进行,如分析后综合,再分析再综合。

上述方式,不仅可以作为全篇的思路,也可以作为每一段落的思路。篇章和其段落都依循这个思想过程写作,条理就不会不清了。另外,还要注意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即如何过渡,以及前后文的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