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着中阮,不禁感慨时间过得飞快。七年前,我第一次与中阮相遇。那时候,手指总是在按弦时被弄得生疼,按下去就像被刀割一样。但现在,我已经掌握了中阮弹、挑、扫、拂等技巧。能让我坚持弹中阮的,还是对中阮的那份热爱。
第一次相遇
六岁那年,我第一次认识中阮这种民族乐器。它的琴身是一个圆,琴板上有两个孔,是琴的发音孔,整个琴身是空心的;琴身上面是琴把,长条形的,在琴把的顶端还有一朵雕刻的花;中阮有四根弦,和琵琶一样。中阮能模仿出古琴般的悠扬,也能模仿出琵琶的清脆。我第一次遇见中阮,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它。
中阮的由来
中阮,是阮咸的一种,也是在五种阮中最常见的一种。说到名字的由来,还得追随到两千多年前。
那时候,有一位很擅长弹阮的人,名叫阮咸,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慕名的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便后来因为种原因,阮失传了。直到唐朝武则天在位时期,有人从阮咸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个铁做的阮。于是,这种乐器便有了它的名字——阮咸,简称阮,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种用人名来命名的乐器。
民乐合奏中的中阮
从十岁开始,我每年都会参加民乐合奏。合奏的曲目也很多,有欢快的,有忧伤的,有抒情的,还有载歌载舞的……合奏的乐器也很多,有琵琶、有阮、扬琴、二胡、古筝……虽然种类很多,但中阮在合奏中永远不变的,是它与其它乐器合奏的方式。无论弹什么曲子,中阮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主旋律伴奏。因为中阮的音色比较淳厚,不如琵琶的清脆,也不如扬琴的温柔。所以主旋律通常都是琵琶和扬琴。但在合奏中,中阮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了中阮的伴奏,乐曲就会变得单调,听起来便失去了层次感。
虽然如此,但听众们听完后称赞的总是演奏主旋律的乐器。但试想,如果没有伴奏的衬托和修饰,主旋律还能这么优美吗?
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奏中,我对中阮的热爱也越来越深。我仿佛不再是在演奏中阮,而是在享受中阮带来的快乐。在每一次的弹、挑、扫、滚奏等中,我好像在与中阮进行着特别的对话。在合奏中,我也逐渐明白:只有朴素的叶子衬托出的花儿才会更美丽。
《侗歌》中侗族的风情,《瑶族舞曲》中民族的欢乐,《龙灯》中丰收的欢乐,《丝路驼铃》中西域沙漠的悲凉与人们的善歌舞……每一次与中阮的交流,我都能知道不同的东西,对中阮的热爱,也愈来愈深。
中阮_900字相关内容
又到六月考试季。考试又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分数让我们或喜或怒,时哀时乐。可是喜和乐能被多少学生拥有呢?拥有的时间又能有多长呢?即使了,一时快乐,但是也抵不了长时间的担忧。因此我最讨厌分数,畏惧考试。每到考试时我就手忙脚乱。考试前一天,心里下…
外国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
尼采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也刷着“生活在别处”的字样。我曾经长久地喜欢这些闪光的句子,它们无不阐述着一个道理:生活需要乐观,需要微笑。悲观者愁眉苦脸,认为他们从天空飞过,天空却没有留下他们的痕迹,他们看到的只是“山重…
月是古人的家乡,是知己的思念。那种遥远到无可触及的神圣光晕,幻化成诗人笔下的魂灵,口中的吟咏。东坡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阿姆斯特朗带走了人们的月。那个印在沙丘灰尘上的脚印,让李太白的月下独酌成为历史,或许人类已经摆脱了几何时的愚昧,距…
中国是东方的一头雄狮,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世界为之震惊。“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让中国再次受瞩目于世界舞台,中华美食也随着经济带的推建而备受世人关注。中国的发展,稳步前进。我所认识的中国,强大、友好。“一带一路”经济带带动了…
“无论人的一生是多么得(的)漫长复杂,他终将反应于一个时刻,那就是他大彻大悟究竟是谁的时刻。”博尔赫斯如是说道,确然,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学习那些由具体知识构成的文字之书,继而阅读由世事阅历垒砌的无字之书,最终读懂那本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陌…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在卷帙浩繁的人生之书里,人有了力量,也更接近着生命的完善。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之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此言得之,人虽是独…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这话说得确实精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有字之书…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窃以为他所言极是。人唯有在书页蹁跹于指尖,双足扎根于生活,同时不断翻阅,省察,增删,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内心,方能成器。杨绛曾说“现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青…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