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米,怎么还放在这?”我下意识提出问题,回过神来暗道不好。果然,旁边传来一声轻轻的哀叹声。我本以为会像以前那样枯燥,心中退堂鼓震耳欲聋,却没想到这一次的讲述却让我记忆深刻。
寒假的时候,我带上了在校自己做的“年年有鱼”剪纸。带着它坐高铁,回到了家里。正当我思索这张鱼的归处时,我走近了它,比划了两下,发现,安逸的很。大红剪纸与小褐米缸,绝配。
想着想着小米缸上就大大咧咧地贴上来一张鱼。转头撞见奶奶拿着擀面杖,看着我手上的糨糊。我心下一惊,而奶奶只是拿着擀面杖,端着面团从我身侧走进厨房。呼出一小口气,我伸着懒腰站起身,薅了把头发,实在想不到我为什么要心虚。
“这纸鱼剪的,有点水平。”奶奶洗好了手,半蹲着,慈祥地抚摸着红鱼,问我是不是买的。
闻此言,我挺起了胸膛。指着自己,是这双灵巧的手。但是我没有说出口——还没有来得及。我就看见奶奶小心撕下那条纸鱼,露出了一张小小的倒字福。你看这福字写得怎么样。我奶奶这样问我。
我寻思今天“疑惑”是生活的基调吗,但我不敢说出口,我的心情就像米缸上面的福字,歪歪斜斜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点,粘腻得不行。
“我看,这个福字,应该是小孩子写的吧。”像我这样的书法小白都能观摩出“笔力不行”这四个字。
我刚说完,我奶奶笑了出来,笑得很克制。“你忘了?这是你小时候,拉着你爷爷教你写的字。”
那也别把我的纸鱼撕下来吧。我暗自腹诽,但是也依稀记得小时候的零星记忆。我也跟着蹲下来,仔细瞅瞅这个年纪比我还大的小米缸。顺手扯下米缸上的布盖子,很明显,这个暗红褪色的样子,大抵是从小跟着小米缸的。我又往缸里面望。好家伙,跟套娃没俩样。
一个中等透明盒子放着一包包小玩意,我猜测是防腐剂。再内层又有一个透明盒子,里面放着不知道多少年的大米。对,不知道多少年,因为这个米缸虽然跟着我们家好久了,但是可能自打我出生以来就买了另外的大米缸来用着。所以,即使我想扒拉米粒看看里面还有没有小盒子,碍于这岁月的痕迹也只能作罢。
“这米,怎么还放在这?”我下意识提出问题,回过神来暗道不好。果然,旁边传来一声轻轻的哀叹声。我本以为会像以前那样枯燥,心中退堂鼓震耳欲聋,却没想到这一次的讲述却让我记忆深刻。
小米缸是爷爷奶奶结婚那一年,曾祖父递给爷爷的。在这个小城镇,七十年代夫家常赠的是四大件,送米缸还算别开生面,但那时候小户人家倒也不是很讲究。只是爷爷接过米缸,等曾祖父走后,对奶奶说,这米缸送到我们长家,可能要一直传下去了。
我精准简化而言之:传下去的小米缸,等于传家宝,小米缸等于宝!
我的眼睛大概是亮着的,遂精神抖擞地问奶奶:“这米缸以后是不是给我的?”在此刻,平日里躲藏在阴暗角落里的小米缸也变得神秘多彩起来,褐色不是褐色,而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留下的流彩。但奶奶只是瞅着我,笑眯眯地说道,“小小年纪就知道一个劲的钻钱眼。你呀!”
“崽啊,奶奶不是个读书人,说不出什么好听话。但这是你爷爷告诉我的:很多东西它本身并不是有多值钱,可是它被打上的价值是一辈子也遗失不了的。”
看到我瞬间黯淡无光的双眼,奶奶无奈地笑了,但还是接着讲述着一个陈旧的故事。
那是一九三几年,那时还处于苦难中。曾祖父还是小小的孩童,其实也不算小了,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了。
那个小地方很偏僻,尽管如此,日本兵还是找到了。少年听外面鸡鸣狗跳的吵闹声,心里发慌。听说日本兵要抢东西,还要杀人!少年环顾四周,决定把家里最重要的东西藏好——他把家里的米缸藏到床下。爸妈刚把他护起来,日本兵夺门而入,有的兵官枪口对准了这一家三口,其余日本兵搜寻片刻之后,用蹩脚的中文逼问装米的锅在哪里。少年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摇头说没有。可是日本兵搜到了床底下,拖出了那罐米。生气的日本兵拿枪柄砸了一下少年的头,砸得他发蒙。之后日本兵收到命令后撤退了,可算是劫后余生。但是这件事情曾祖父记了一辈子,甚至对屯粮这件事有了执念。
这段故事曾祖父常常讲述给他的几个孩子听,后来爷爷给奶奶讲了这个故事。“让家人吃饱饭”,可能是我爷爷听曾祖父讲了几十年的话。而当时曾祖父送米缸过来的时候,里面盛着半缸米。这是曾祖父过往的遗憾,是爷爷未来的期望。
只不过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米缸其实是装不满的,当初曾祖父用生命去护一罐满满当当的米,爷爷小的时候却是吃不饱,有时候米缸甚至装不满一半,家里也时常为温饱忧愁。爷爷成年后,这种情况好了许多。
“你爷爷是个犟的,后面用功读了书,进了单位工作。”奶奶说到这里笑眯眯的,似乎是想起了开心的事情,说道,“当年他载我的自行车,是他用工作积蓄买的。”
不知不觉中,我也陷入了回忆。在我的印象中,我爷爷是一个比我父亲还要厉害的大人物。爷爷读过书,进了单位,写得一首漂亮的毛笔字,闲来无事还会给不识字的奶奶念电视剧的情节。
当然,爷爷也是有缺点的。后面因为爷爷经常在我身边念叨国家制度,繁荣昌盛之类的话,年纪小自然觉得厌烦。但过了几年,我才恍然发觉,像他这样信仰纯正的人,我已经好久没有遇到了。想到这里,混混沌沌过日子的我顿生惭愧。这是一次灵魂的振荡,这里有一个年轻人,信仰坚定了。
我很感谢国家的发展能契合我爷爷的期望。反过来说,这个时代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数不尽的像我爷爷这样的人,存在于这片红色土地上 殷切而努力着。
新的米缸会因为放不下粮米,而在仓库里堆了几袋米。半缸米或许会好好存留下去。半缸米不是宝,却也是“宝”。
躯壳应犹在,陈米换新粮;爱国之心不可无,强国之志兼有得。曾经的年轻人已经完成了信仰托举下的强国志,新时代的年轻人将紧跟时代潮流,用崭新的活力注入发展动力。
这里有一个年轻人,信仰坚定。
“既然你这么想要,这米缸连带米都传给你吧。”在我诧异的眼光中,奶奶无奈说道,“你们这些小年轻,就是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比我一个老太太还能瞎捣鼓,真是没办法,嗐。”
总而言之,这半缸米贴着年年有余,预定在我的后半生里。
半缸米-记叙文2300字相关内容
我有个坏毛病,就是做什么事都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为什么不行呢?那都是因为目标定的太大才导致的。有一个三只钟的故事总在脑中徘徊,为我启迪。一只刚刚新组装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的中间。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唉…
那个为08奥运获得首金的姐姐——陈燮霞,我欣赏她,欣赏她的坚持,欣赏她遇到困难总是迎刃而上,不退缩。我依然深深记得8月9日那一天,陈燮霞获得首金的那天。在只有48千克的陈燮霞面前的是一个一百八十多公斤的杠铃,超出她体重好几倍呢!比赛那天,赛…
和煦的晨风,干净的天空,朝阳将无暇的白云渐渐的染上了色彩,远处的大海与天空连为一体,我站在沙滩上接受来自海的洗礼,这是我的一个梦。在中原地区的小县城里生活了十六年的我从未见过海,也许是因为没有见过才会对海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我在这个充满热情的…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一刻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我有一个慈祥…
我喜欢在有雨的日子,聆听那雨滴奏出优美的旋律,唱着不同调子歌,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总不由自主地想家,想妈妈。父亲永远是一只漂泊在外的船,在生活的劳累中奔波,于是母亲便成了我温馨的港湾。在求学的日子里,那个有雨的下午在路的尽头,等待迟归的孩…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拥有父亲的关心,不论孩子在何地,父亲一如既往地关心着、爱着他。——题记我是个留守儿童,在六个月大时,父亲就把我交给了奶奶,去外地打工了。从小我就活在没有父亲疼爱的阴影里。同学们嘲笑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爷爷的房间方方正正地挂着一幅画,从安安记事起它就一直高挂在爷爷床头的墙壁上。铺开的墨已有些许淡退,也磨损了边边角角,但是仍能清楚辨出恢弘的天安门广场,高高的城楼上站着一群人,中间一位手持稿子,神情肃穆,仿佛进行着什么庄严的仪式。这幅画没有精…
那一段有您在的时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每次听到这首《浏阳河》,那是您最爱唱的歌,总会令我想起那一段有您在的时光:三年前的小区门口,外公拍拍我的肩膀,摸摸我的头,递一壶我最爱喝的老茶:“孩子…
窗外,天亮了,准备出早读的课本,我望着一轮沉静的红日,思绪却回到了昨日傍晚。“妈妈,把手机给我,我要录作业。”我对着躺在床上的妈妈说。“哦,给你,这就对了,学习要自觉、主动。”妈妈表现出欣喜,但也有一丝的不耐烦,因为她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神…
癸巳夏,七月二十七日,余随父母同行壶口。观盛筵,闭目而有感,深味自然之与心相印者,虽有壮景养目,实乃情真而性灵。以心相交,醉游其间,非双眸可以尽观也。久闻黄河水,喷薄奔涌天上来;今遇壶口瀑,声震气壮呼天柱。一弯九曲难寻源,黄沙漫卷云深处。俯…
在我家幽静的小院中,有一棵树,一棵有些年头的古香榕树。枝干粗壮错综复杂,旁枝繁多直指苍穹,接天点点似舟小叶陆毅别样浓。暖暖的阳光倾泻而下,斑驳的光点左右摇曳生姿,带了些许暖意。不止一次,我站在树下,静静凝望,似思考,似打量……天色渐显暗淡,…
连续几天的阴沉天气过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阳台上的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仿佛是翩翩起舞的花仙子。懒懒地倚在窗边,暖暖的风让人格外舒适。在春风的挑动下,我突然有种为爸爸写一篇文章的冲动。一直以来,我似乎很少把笔墨放在爸爸身上,于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