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会死的。但哈利并没有真正的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纳威·隆巴顿
——题记
在我心中,好书有许多,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却是带给我感触最大的。看完后,我思绪万千,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意义非凡。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结局。它主要讲述了哈利本应在霍格沃茨学校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可为了完成已故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交给他杀死伏地魔的任务,四处寻找伏地魔的七个魂器,并一一把它们销毁,最终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销毁了所有魂器,杀死了伏地魔,最终成功了拯救魔法界的故事。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第七部书,它把之前六部书中令人疑惑不解的谜团揭晓,并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哈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更具有立体感。
在这部书中,我看到了哈利·波特的勇敢,不畏惧和不退缩的优秀品质。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看的触目惊心,因为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幻想出种种情节,与猜不透的结局。
传说中的死亡圣器,也就是老魔杖、复活石、隐形衣。老魔杖是一根拥有无穷力量的圣器,想获得它,就必须要打败它的现任主人。如果它的主人正常死亡,那么它的力量就会毁灭;复活石,虽然表面上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却拥有使人死而复生的力量,只要把它拿在手中摇三圈,就能复活你想复活的人。只不过复活的人只能和你对话,你却接触不到他; 隐形衣这件圣器是哈利·波特早就拥有的,但它不像人人都能买的普通隐形衣披戴在身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效果,因为它是永久隐形。
哈利为了寻找魂器,与朋友一起踏上旅程。这期间,他遇到了许多困难,朋友的怀疑、对曾经最伟大的巫师的疑惑食、死徒的追杀,几次都让他直面死亡。而在大战的最后关头,才得知最后一件魂器竟是他自己!也就是说,为了杀死伏地魔,必须杀死自己!在去找伏地魔赴死的路上,他用复活石为他而死去的人,问了一句:“死……快吗?”“噢,那比睡着还快。”看到这段,我瞬间泪目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哈利是“救世主”,只有他才能打败伏地魔。但又有为哈利真正想过,他毅然赴死的时候,只有十七岁。他的身上还背负着太多的负担与面对朋友与亲人死亡时的痛苦,“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这是一句多么令人震撼的语言,不错,这正是集勇气于一身的哈利·波特说出来的话,但并未感觉到哈利·波特有一丝恐惧!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是宝贵的。但哈利却为了整个魔法界着想,为了拯救所有人,他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勇敢、舍己为人与正义的行为。
我认为哈利的选择,是死与生的选择,是为大众或为小我的选择。这选择不单单关于是他自己的生命,也与所有反抗伏地魔的人的性命关联。也许很多人会疑惑;难道哈利就不怕死吗?不,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只不过是因为他为了大家,战胜了对死亡恐惧,就像文中说的那样:爱,能够打败一切。
读完这本书,我对死亡与生命有了全新的了解,原来,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耻地活着。同时,我也明白了爱的内涵。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为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让我在天马行空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在享受读书时,也让我们不断反思与升华思想。
恍惚中,我仿佛看见太阳在雷格沃茨上空冉冉升起,礼堂是洋溢着生命与光明, 也有人们哀悼和欢庆,悲伤和喜悦的情感,哈利疲惫地坐在他们中间,露出会心一笑……
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有感-记叙文1200字相关内容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读《红岩》有感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这是暴风雨的征兆。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随着闪烁的白光而来的,是雷。那雷声,如万马奔腾,又如潜龙怒吼。此时,我正坐在窗前,一遍遍抚摸着《红…
当你抬起头,望望天空,除却白云,飞过的鸟儿,空荡的天空中,是否映照着你的影子?不要分散注意力,仔细看,除了你,在你身后好像还有一个人。在一次次的落笔提笔,一次次的抬头低头之中,我们一步步走向自己所向往的那里,有个人好像一直在自己身后。是时候…
我曾经看到过文艺作品当中描述着毕业时的依依不舍,那种感情我虽可以想象,却没有机会去经历。折一枝杨柳,祝福同窗的好友,热泪在心中永远盈眶,从此就各奔东西。我对于毕业永远只是期盼而不是难舍难分,这是因为那段时间里我和我的同学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
我没有经历过太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于我而言近乎一种奢侈。更多的时候,我是坐在火车上,从此城市开往彼城市,此岸彼岸的花朵从容盛开,可我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匆匆地只能作过客。更何况,我厌恶那些彪炳名胜字眼的风景,它们是威严,是财大气粗,太…
我不知道一颗种子是否感恩阳光、雨露和土壤,但我知道种子在经过埋葬以后开出了希望的花朵,将果实回馈给大地。我曾被生活的荆棘刺伤,也被惨淡的愁云蒙住过远望的双眼。我遭遇了许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而且我还患着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发育性协调障碍。有太…
从未有过这样迷离的夜。走在繁华的风灯里,星星点点,迷迷朦朦,阑珊得有些倦意。这萧瑟的风,把人影吹落在尘土里,把枯叶吹落在深秋里,我不知道风向哪吹?但是却吹走我的记忆,吹散我所有的梦境,也吹落绚烂的烟火。我喜欢风,喜欢被它轻拂面庞的清淡气息,…
人并非生来都合群,总有一些人被孤立,甚至被歧视和嘲笑。我的过去就是如此。在许多人试图用发型,衣着言语等方式标新立异、凸显个性的时候,我却活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只是卑微地不让自己有什么个性显露出来,不让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因为我本就…
提起梁实秋先生,读者心头所涌起的仰慕之情无需多言。先生被誉为“华语散文一代宗师”,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民国段子手。他的作品笔调世故却不圆滑,稳健却不死板。常常于寻常处见崎岖,戏谑间带批判。喜爱他的读者,更是戏称他为“行走在人间的吐槽机”。喜欢…
作者是一个脑科学的博士,他被称作“海马体博士”,因为他专门以海马体为研究对象。他在这本书里非常轻松、幽默地给我们讲解了大脑的结构。学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理解了应该怎么样使用我的大脑。乱来是不行的,一定有它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够找到相…
轻风拂过,绛紫色的铃铛随着摇曳的树枝晃动起来,就像当初那个女孩在我身前抖了抖衣摆,“叮叮当当……”一响,就是一年。说起来,还真有些对不起她。与她分离后的半年,每每回忆,心中都泛起苦涩,如花瓣萎了边儿,锐箭失了魂魄……她那虔诚的目光,深深刺穿…
初次坐上轮椅,安小米几乎是被人架着上去的,心里空落落地直发慌,短短的一个星期内,自己竟从又蹦又跳的健康人变成了坐在轮椅上的残废!似的,残废!什么残疾人?那都是别人叫得好听的!说难听点,就是残废!安小米彻底地明白“世事多变化”这句话的含义,她…
一本《活着》陪伴了我整个冬天,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亦或透露出的悲凉凄惨都使我难忘许久,是啊,“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活着》反映了在大时代背景之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